周敏霞
【摘要】目的:探討認知干預護理對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的影響。方法:選擇進行血透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9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5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實施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干預護理;觀察兩組病人在護理干預前、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以及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測量血紅蛋白指數(shù)。結果: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觀察組血紅蛋白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觀察組血紅蛋白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實施認知干預護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增強了血透治療效果,對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認知干預護理;血紅蛋白;慢性腎功能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35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06-01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多種因素引發(fā)的緩慢進展性腎臟損害,并且出現(xiàn)諸多嚴重并發(fā)癥,腎性貧血就是其中之一,會導致患者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會引發(fā)心力衰竭、意識減退等,極大的影響了病人的生存質量[1]。我院為了進一步提高血透CRF患者貧血防治效果,對34例患者實施了認知干預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進行血透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9例,均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血透方案均由3位腎內科主任醫(yī)師共同討論決定;患者對本組研究了解并自愿參加。69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年齡28~65歲,平均(472±53)歲;血透時間6~49個月,平均(215±76)個月;血紅蛋白指數(shù)(Hb)<65g/L;慢性腎小球腎炎35例,糖尿病并發(fā)腎病24例,高血壓并發(fā)腎病10例。隨機將69例患者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分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實施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包括血透前的儀器準備、講解血透注意事項,血透過程中嚴密觀察、監(jiān)測病人的體征、血管通路、體外循環(huán)血路等變化,血透后向告知患者注意點、指導病人合理飲食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干預護理,具體包括:①對病人疾病認知度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即對基礎疾病、血透治療、腎性貧血并發(fā)癥、藥物使用、飲食等方面知識的了解度;日常行為,即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易引起貧血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態(tài),了解病人的不良情緒及生存態(tài)度。②依據(jù)病人認知度綜合評價結果,并結合病人的年齡、學歷程度、家庭背景等制定個性化干預護理內容。③認知干預內容可通過圖片、視頻、宣教小冊子等形式進行教育、錯誤糾正,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提高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增強生活的信心,以便更好的服從各項治療。④每一次血透前,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認知加強,并且了解病人的飲食、活動及心理狀態(tài)是否良好,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
13觀察指標對兩組病人在護理干預前、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以及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測量血紅蛋白指數(shù),Hb指數(shù)大于110 g/L為貧血糾正達到標準。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正負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腎功能出現(xiàn)代謝障礙,體內毒素增多促使紅細胞生成數(shù)減少,再加上患者鐵元素補充相對不足及長期對蛋白的攝入限制等原因,最終導致腎性貧血的發(fā)生[2],若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心功能不全、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神經(jīng)功能衰退等,因而,CRF患者貧血的防治非常重要。然而,大多數(shù)行血透治療的CRF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存在局限性、有限性甚至錯誤性,導致腎性貧血防治效果不佳。本組研究通過認知干預護理,提高病人疾病及并發(fā)癥認知度,糾正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行為,增強病人的疾病應激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增強了血透治療效果,對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陳付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腎性貧血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90-91.
[2]劉新華.慢性腎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行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15-16.
(收稿日期:20140426)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認知干預護理對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的影響。方法:選擇進行血透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9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5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實施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干預護理;觀察兩組病人在護理干預前、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以及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測量血紅蛋白指數(shù)。結果: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觀察組血紅蛋白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觀察組血紅蛋白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實施認知干預護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增強了血透治療效果,對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認知干預護理;血紅蛋白;慢性腎功能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35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06-01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多種因素引發(fā)的緩慢進展性腎臟損害,并且出現(xiàn)諸多嚴重并發(fā)癥,腎性貧血就是其中之一,會導致患者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會引發(fā)心力衰竭、意識減退等,極大的影響了病人的生存質量[1]。我院為了進一步提高血透CRF患者貧血防治效果,對34例患者實施了認知干預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進行血透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9例,均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血透方案均由3位腎內科主任醫(yī)師共同討論決定;患者對本組研究了解并自愿參加。69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年齡28~65歲,平均(472±53)歲;血透時間6~49個月,平均(215±76)個月;血紅蛋白指數(shù)(Hb)<65g/L;慢性腎小球腎炎35例,糖尿病并發(fā)腎病24例,高血壓并發(fā)腎病10例。隨機將69例患者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分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實施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包括血透前的儀器準備、講解血透注意事項,血透過程中嚴密觀察、監(jiān)測病人的體征、血管通路、體外循環(huán)血路等變化,血透后向告知患者注意點、指導病人合理飲食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干預護理,具體包括:①對病人疾病認知度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即對基礎疾病、血透治療、腎性貧血并發(fā)癥、藥物使用、飲食等方面知識的了解度;日常行為,即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易引起貧血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態(tài),了解病人的不良情緒及生存態(tài)度。②依據(jù)病人認知度綜合評價結果,并結合病人的年齡、學歷程度、家庭背景等制定個性化干預護理內容。③認知干預內容可通過圖片、視頻、宣教小冊子等形式進行教育、錯誤糾正,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提高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增強生活的信心,以便更好的服從各項治療。④每一次血透前,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認知加強,并且了解病人的飲食、活動及心理狀態(tài)是否良好,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
13觀察指標對兩組病人在護理干預前、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以及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測量血紅蛋白指數(shù),Hb指數(shù)大于110 g/L為貧血糾正達到標準。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正負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腎功能出現(xiàn)代謝障礙,體內毒素增多促使紅細胞生成數(shù)減少,再加上患者鐵元素補充相對不足及長期對蛋白的攝入限制等原因,最終導致腎性貧血的發(fā)生[2],若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心功能不全、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神經(jīng)功能衰退等,因而,CRF患者貧血的防治非常重要。然而,大多數(shù)行血透治療的CRF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存在局限性、有限性甚至錯誤性,導致腎性貧血防治效果不佳。本組研究通過認知干預護理,提高病人疾病及并發(fā)癥認知度,糾正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行為,增強病人的疾病應激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增強了血透治療效果,對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陳付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腎性貧血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90-91.
[2]劉新華.慢性腎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行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15-16.
(收稿日期:20140426)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認知干預護理對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的影響。方法:選擇進行血透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9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5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實施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干預護理;觀察兩組病人在護理干預前、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以及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測量血紅蛋白指數(shù)。結果: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觀察組血紅蛋白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觀察組血紅蛋白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實施認知干預護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增強了血透治療效果,對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認知干預護理;血紅蛋白;慢性腎功能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35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106-01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多種因素引發(fā)的緩慢進展性腎臟損害,并且出現(xiàn)諸多嚴重并發(fā)癥,腎性貧血就是其中之一,會導致患者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會引發(fā)心力衰竭、意識減退等,極大的影響了病人的生存質量[1]。我院為了進一步提高血透CRF患者貧血防治效果,對34例患者實施了認知干預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進行血透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9例,均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血透方案均由3位腎內科主任醫(yī)師共同討論決定;患者對本組研究了解并自愿參加。69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年齡28~65歲,平均(472±53)歲;血透時間6~49個月,平均(215±76)個月;血紅蛋白指數(shù)(Hb)<65g/L;慢性腎小球腎炎35例,糖尿病并發(fā)腎病24例,高血壓并發(fā)腎病10例。隨機將69例患者分成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分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實施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包括血透前的儀器準備、講解血透注意事項,血透過程中嚴密觀察、監(jiān)測病人的體征、血管通路、體外循環(huán)血路等變化,血透后向告知患者注意點、指導病人合理飲食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透護理基礎上,進行認知干預護理,具體包括:①對病人疾病認知度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即對基礎疾病、血透治療、腎性貧血并發(fā)癥、藥物使用、飲食等方面知識的了解度;日常行為,即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易引起貧血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態(tài),了解病人的不良情緒及生存態(tài)度。②依據(jù)病人認知度綜合評價結果,并結合病人的年齡、學歷程度、家庭背景等制定個性化干預護理內容。③認知干預內容可通過圖片、視頻、宣教小冊子等形式進行教育、錯誤糾正,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提高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增強生活的信心,以便更好的服從各項治療。④每一次血透前,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認知加強,并且了解病人的飲食、活動及心理狀態(tài)是否良好,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
13觀察指標對兩組病人在護理干預前、干預護理滿3個月時以及干預護理滿6個月時測量血紅蛋白指數(shù),Hb指數(shù)大于110 g/L為貧血糾正達到標準。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正負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腎功能出現(xiàn)代謝障礙,體內毒素增多促使紅細胞生成數(shù)減少,再加上患者鐵元素補充相對不足及長期對蛋白的攝入限制等原因,最終導致腎性貧血的發(fā)生[2],若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心功能不全、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神經(jīng)功能衰退等,因而,CRF患者貧血的防治非常重要。然而,大多數(shù)行血透治療的CRF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存在局限性、有限性甚至錯誤性,導致腎性貧血防治效果不佳。本組研究通過認知干預護理,提高病人疾病及并發(fā)癥認知度,糾正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行為,增強病人的疾病應激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病人血紅蛋白指數(shù),增強了血透治療效果,對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陳付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腎性貧血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90-91.
[2]劉新華.慢性腎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行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15-16.
(收稿日期:201404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