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鳴
[摘 要]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京劇中塑造了很多的形象,其中美猴王的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接受與歡迎,在實際的京劇形象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
[關鍵詞]京??;美猴王;戲曲
《西游記》里的猴子已經(jīng)被人話和神話了,所以我們在演猴戲的時候就不能只是模仿一只簡單的猴子了,所以,你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升華; 美在錦上添花,而非有錦無花,這就是表演之魅力,人們被演員的表演吸引一如被《西游記》的神來之筆所吸引; 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出乎預料的奇幻結局讓讀者著迷,戲也一樣,所謂臺上是瘋子,臺下是傻子,只有演員把戲演得瘋魔才能把臺下的觀眾看傻,演者瘋魔是入戲,觀者看傻亦是入戲; 結果臺上臺下都入戲忘我了!到了忘我的境界就是假作真來真亦假不了了!演技征服了觀眾,但演技不好是不能征服觀眾的!高超的演技來自于演員的再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離不開大膽無邊的想象。在老輩演員口里尊稱為“大圣戲”,它是武戲中以孫悟空為主角的一個重要品種。中國戲曲舞臺上,猴戲五彩繽紛,不下百出,尤以京劇為多。至于享譽“美猴王”、“活悟空、“賽活猴”、“活猴王”的演員,更是不勝枚舉。
吳承恩用其獨特不凡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西游記》,而京劇猴戲的誕生,開初也許就來源于某個劇作家腦中突發(fā)奇想的那么一閃念! 然而展現(xiàn)美猴王之美卻不是一閃念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是歷代前輩反復實踐演練才總結得來的經(jīng)驗: 人學猴,演人,演神。齊天大圣是猴,而猴卻不是齊天大圣。
南派猴戲則以鄭法祥為創(chuàng)始人。他在繼承他父親鄭長泰演猴技巧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南派猴戲。南派猴戲的臉譜大多只勾畫嘴部以上,露出扮演者本來的嘴形。扮演者多在變換上動腦筋,力圖演出猴的本來面目,可謂“人學猴”。據(jù)傳,鄭法祥先生非常熱愛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又有一身真功夫。為了演好美猴王,他研讀《西游記》多年,游歷全國各地的寺廟,研究其中斗戰(zhàn)勝佛的面相,捕捉孫悟空的神韻,甚至請畫工分別將福州齊天寺和廣州大佛寺內(nèi)的齊天大圣和斗戰(zhàn)勝佛法相臨摹下來,帶回家中供奉,日夜對照揣摩。他還經(jīng)常去動物園觀察猿猴、猩猩的行動坐臥,從中得到許多啟發(fā),并由此創(chuàng)造了鄭派猴戲所用的一些特殊手勢和步法。與一般以武生演猴戲所不同,鄭派猴戲的程式動作比較特殊,難度大,不易學。鄭先生認為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因而更加強調(diào)他作為“齊天大圣”的威風性格。因此,他創(chuàng)造的孫悟空形象威武大氣,聲名盛極一時。
名聞遐邇的著名紹劇演員六齡童,自幼喜歡猴戲,到上海學戲后得以觀摩先輩藝人鄭法祥、蓋叫天、李少春演出的各派猴戲。1953年主演傳統(tǒng)紹劇《鬧天宮》、《火焰山》。1950年參加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拍攝,主演孫悟空。為了演好孫悟空,曾專門養(yǎng)了一只猴子,細心觀察揣摩。他塑造的孫悟空,既有猴的習性特點,又有人的某些高貴品性,似猴似人,渾然一體,神形兼?zhèn)?,獨樹一幟,有“美猴王”之譽。
掌握猴子的性格特征,熟悉孫悟空,是塑造“美猴王”形象的根本。開始時,六齡童到街上或公園看人們打猴拳,但他總覺得這只是 一種摹擬猴形的武術動作,還不足以用來表演孫悟空的個性特征。后來,他干脆自己養(yǎng)了一只猴子,長久地觀察猴子的生活習性。劇團流動演出時,也形影不離地帶著它。猴子是異常靈活好動的,但也有動中取靜的時刻。有時六齡童故意逗它廠引其發(fā)怒,方知它有著毫不相讓、越斗越勇的脾性,從中也就探測到猴子喜怒哀樂的豐富表情。然而,僅把這些搬上舞臺也是不夠的,因為孫悟空是大智大勇,威震天庭地府的齊天大圣,絕非一般糊獅可比。扮演孫悟空,猴形再象,也只不過達到了“人學猴”的水平。只有將這一連串的動作融會貫通,加以美化和改造,才能塑造好孫悟空的形象。六齡童表演悟空的高興,就用雙手交叉擺動的無聲拍掌,又用猴子不停地左顧右盼,來顯示悟空的機敏和警覺。這樣表演,就產(chǎn)生了“似猴非猴,形神皆備”的藝術效果。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主演的猴戲則以舞猴棍獨樹一幟。他設計的一套火幟的“棍下場”神不知鬼不覺,易為電鍍棍,舞時如銀蛇纏身,閃閃奪目,為猴王的英武增色添彩。另外他在《大鬧天宮》中還增添了戲弄星君,編謎語讓天喜猜的喜劇情節(jié),置妙趣于調(diào)侃之中,使觀眾趣味盎然。同是演猴戲,也因演員的功底、技巧及絕招不同而異彩紛呈。武生泰斗蓋叫天以嫵媚小巧見長,發(fā)揮了自己會翻跟斗的特長,一溜小跟斗,如飛似翔,輕捷俊逸,令人眼花繚亂。
另外30年代末“南派美猴王”張翼鵬在上海“大舞臺”主演《西游記》時,也曾牽著從馬戲班租來的一匹白馬上臺,讓飾演唐僧的李君玉乘騎,這樣使張翼鵬扮演的“孫悟空”更有神采。當年京劇演員曹藝斌在天津下天仙戲院演出《五行山》,扮演被壓在山下500年的孫悟空。當演到唐僧揭去符咒、猴王即將從山底下出來時,臺下燈光熄滅,電光閃閃,景片霎時裂開,竄出一只活猴,且隨鑼鼓點兒作戲,頗為奇妙。京劇宗師楊小樓演《猴王出世》,也曾用真猴從景片中躍出。但有一回因為燈光和雷聲把猴嚇跑了,以后就不再有真猴上臺了。
張翼鵬從小隨父學戲,在十二三歲時,為董德春的手把徒弟。董收了十幾個孩子,形同一個小科班,其中有王桂卿、李幼春等。一邊教戲一邊演出。幾年間他經(jīng)受了相當?shù)奈枧_實踐與磨煉,打下一定的基礎。幾年后,蓋叫天將他領回,親自教他練功、學戲。蓋叫天教子是十分嚴格的,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稍有姑息。據(jù)目睹者說,蓋叫天教張翼鵬《八大錘》,不是在開闊的平地上,而是讓他戴上紫金冠,插翎子、束狐尾,身穿箭衣,腳踏厚底靴,在客廳的桌上拉戲、做身段。
一方面是蓋叫天的嚴格督教,一方面張翼鵬本人也勤奮好學,他每天勤學苦練,常常一個人扎上練功靠,到屋后一個破舊的土地廟旁的空地上練功。蓋叫天曾暗暗到土地廟去觀看,有子如此,做父親的當然也很高興。張翼鵬曾私自許下心愿,如果將來有所成就,一定重修土地廟,后來果然心愿得償。張翼鵬一面隨父學戲,一面隨父演出,充當蓋的下把,邊學習邊實踐,這時正當蓋叫天的青壯年時期,對他悉心傳授,因此他對蓋派早期的藝術精華,學習繼承最多,為他以后的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京劇表演是真功夫,京劇美猴王的表演更是需要深厚的技術功底,這對京劇演員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應該重視京劇,看到京劇美猴王表演之中的內(nèi)涵,真正理解京劇中的美猴王。
參考文獻:
[1]甘草. 猴年 猴戲 猴王[J]. 上海戲劇,2004,Z1:5-6+1.
[2]范汀雄. 美猴王:“六齡童”與六小齡童[J]. 文化交流,2014,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