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勇 王 勇 張傳宏
湖北荊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CT 室 荊州 434000
腦發(fā)育性靜脈血管畸形(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又稱腦靜脈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在組織學上是完全由靜脈組成的血管畸形,由許多不規(guī)則擴張的髓靜脈和一至數(shù)支引流靜脈組成[1-2]。早期的報道認為靜脈性血管畸形是一種罕見病變,MRI應用于臨床以來,其檢出率不斷提高,已被認為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畸形。本文分析8例腦靜脈性血管畸形患者的MRI平掃、SWI序列和增強表現(xiàn),旨在提高對其診斷與認識。
本組8例腦靜脈畸形中男5例,女3例;年齡20~52歲,平均40歲;頭暈、頭痛2例,6例為其他部分腦梗死或在體檢偶然發(fā)現(xiàn)者。使用Philips intera 1.5T 超導全身磁共掁成像儀,平掃軸位T1WI、T2WI、FLAIR,矢狀位T1WI序列;掃描參數(shù):SE 序列T1WI(TR 540ms,TE45ms,2次激勵)、FSE序列T2W I(TR 4 400ms,TE110ms,2次激勵)、T2FLAIR(TR 6 000ms,TE 120ms,2次激勵),視野24cm×24cm,矩陣256×256,層面6mm,層間距1.0mm。SWI序列 三維梯度回波序列,TR 49ms,TE 40ms,F(xiàn)A15。層厚2.0mm,矩陣256×256,NEX1。增強后行軸位、冠狀及矢狀位SE 序列T1W I(TR 540ms,TE 45ms)。MRA 使用三維時間飛躍法(3D-TOF)。增強對比劑為Gd-DTPA,注射劑量0.1 mmol/kg。
幕上5例,額葉4例,顳葉1例;3例幕下,均位于小腦半球或蚓部。均可見增粗引流靜脈及部分細小擴張的髓靜脈,引流靜脈呈線狀長T1WI短T2低信號,顯示的部分髓靜脈呈稍長T1長T2信號,向引流靜脈匯聚,1例并蚓部海綿狀血管瘤,1例并同顳葉多個海綿狀血管瘤。增強表現(xiàn):擴張的髓靜脈及引流靜脈均明顯強化,呈典型的“海蛇頭”樣表現(xiàn),即多支細小髓靜脈呈輻射狀或放射狀向中心引流靜脈匯聚,顯示髓靜脈條數(shù)較平掃多,均未見供血動脈。SWI表現(xiàn):引流靜脈及髓靜脈均呈清晰的低信號,呈“海蛇頭”改變,顯示髓靜脈的數(shù)量及向引流靜脈匯聚的征象較增強MRI更清楚。引流方向:幕上病變有2 例向淺部引流,3 例向深部引流;小腦病變向淺部及深部引流各3例。
DVA 又稱腦靜脈畸形或腦靜脈性血管瘤(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最早由Lasjaumias等提出,是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組織學上完全由靜脈成分構成的腦血管畸形[3]。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多數(shù)學者認為DVA 由引流正常腦組織的穿髓靜脈的先天發(fā)育異常造成的,或繼發(fā)于妊娠期胎兒腦靜脈栓塞后的一種代償性發(fā)育結構[4]。組織學檢查可見大量擴張的薄壁髓質靜脈,匯集到1條或多條粗大中心靜脈,穿越大腦半球或小腦半球引流入淺或深靜脈,然后進入相鄰的靜脈竇,無明顯供血動脈及直接的動靜引流短路,其間分布著正常的腦組織部。DVA 在兒童及成人均可發(fā)生,其中男性較多見,Ostertun報道尸檢發(fā)病率2.5%。臨床上,大多數(shù)患者很少出現(xiàn)癥狀,經(jīng)常為偶然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有慢性頭痛、癲癇及局部神經(jīng)功能受損等表現(xiàn),顱內出血者多伴海綿狀血管瘤。Valavanis等將DVA 按照髓靜脈所在部位分為皮質淺表型、皮質下型和腦室旁型。腦室旁型引流至室管膜下靜脈;皮質淺表型引流至淺靜脈或深淺靜脈同時引流;皮質下型常引流至深靜脈或深淺靜脈同時引流,屬于低阻低流量血管畸形[5]。
DVA 的引流靜脈由于較粗大且流速相對較快在MRI上呈流空信號,部分呈長T1長T2;擴張的髓靜脈流速緩慢,管腔纖細,呈稍長T1長T2信號,部分不顯示。增強能發(fā)現(xiàn)平掃不能發(fā)現(xiàn)的多條細小擴張的髓靜脈呈放射狀向引流靜脈匯聚,形成典型的“海蛇頭”表現(xiàn),這是DVA 的特征性表現(xiàn),增強掃描是診斷DVA 準確的檢查方法,本組增強均見“海蛇頭”表現(xiàn)。SWI在T2*的基礎上結合了相位信息,對磁敏感性物質顯示能力強,能夠更好反映局部病灶微觀磁場的變化,極佳顯示管徑細小、流速低的血管;小靜脈內含有脫氧血紅蛋白容易引起磁場的不均勻性導致T2*WI時間縮短和血管與周圍組織的相位差加大兩種效應,前者使動-靜脈的T2*時間差異加大,從而應用適當時間的TE 脈沖序列可以將動-靜脈區(qū)分開來,脫氧血紅蛋白便成為一種內源性對比劑而使靜脈顯影,靜脈在SWI中表現(xiàn)為明顯低信號的特點使SWI成為一種無需對比劑的磁共振靜脈成像技術;后者使靜脈血與周圍組織間產(chǎn)生相位差,選擇適當?shù)幕夭〞r間可使體內靜脈與周圍組織的信號差達到最大,從而清晰顯示細小靜脈,因此能清晰顯示DVA 小靜脈畸形全部結構,且成本低,成像速度快,本組在SWI上均清晰顯示“海蛇頭”表現(xiàn)。
綜上所述,MRI是DVA 最敏感的無創(chuàng)傷檢查方法,T1WI增強及SWI序列,對發(fā)現(xiàn)靜脈畸形有明顯優(yōu)勢,尤其SWI可作為常規(guī)序列應用,但必須在常規(guī)平掃序列發(fā)現(xiàn)異常細小血管結構信號影,才能進一步行有效序列檢查。
[1]朱文珍,王承緣,周義成,等.腦靜脈畸形MRI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19(2):71-73.
[2]楊正漢,馮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324-332.
[3]Saba PIT.The raput medusea sign[J].Radiology,1998,207(3):59-601.
[4]李文貴.腦發(fā)育性靜脈異常的MRI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1):135-136。
[5]牛磊,朱蒙蒙,王明皓,等.MRI對腦靜脈畸形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1):1 633-1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