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家長都意識到了給孩子講故事的重要意義,也都親身實踐著。但故事講完就完成任務了嗎?不是的,你和孩子還有很多功課可以一起做。
輪到孩子講故事了--和孩子一起復述故事
(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
家長和老師在給孩子講完故事以后,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復述故事,你一句我一句。孩子記得的部分由孩子說,孩子記不清的地方由家長或老師說,實在想不起來了,再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當然不用一字不落地復述出來,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講出故事的大概內容就行。
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請您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最感興趣的部分,其實孩子興高采烈地能復述出來的部分,也就是他最感興趣的地方,當然也是您講得最好的地方。針對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進行補充、強調和延伸,會使孩子的收獲更大。如果故事的道理能從孩子的嘴里總結出來,是最好不過的了。
復述不是背誦,這一點要請家長和老師注意,復述故事是要用孩子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故事里的人物和情節(jié),這對孩子的語言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都是很好的鍛煉。若想讓孩子復述出故事,需要他認真聽,理解了、記住了之后才可能完成。6歲以前的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主要是以形象記憶為主的,只有多讓孩子想象,才能記憶深刻。
著名詩人歌德小的時候,他的媽媽每天都會給他講故事,但是每到關鍵的地方就停下來,讓小歌德自己猜故事接下去會怎么發(fā)展。等到了第二天,在講故事之前他媽媽先問歌德是怎么想的,等歌德講完了自己的想法,媽媽才會繼續(xù)講故事。歌德的想象力就是這樣被培養(yǎng)出來的。
家長和老師也可以借鑒歌德媽媽的做法,不定期地重復已經講過的故事,并且鼓勵孩子復述故事,哪怕在復述過程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東西都沒關系。經常讓孩子做這種復述故事的練習,會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的理解記憶能力、有序表達能力、想象和創(chuàng)編能力。
我是小白兔,你是大灰狼——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
(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有的孩子雖然已經會說很多詞語和語句了,甚至還會背唐詩、講故事,在家里能說會道,卻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幼兒園或者家里來了客人,也不能大大方方地和別人打招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勇敢地和家人以外的人說話呢?答案就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講故事。
讓孩子自己先從故事中選一個角色,進行分角色講故事游戲,既然把它列為游戲范疇,就不用太拘泥于書上的臺詞,主要是讓孩子體會不同角色的語言特色。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去體驗扮演角色時人物的語言動作,感受合作表演的樂趣。
分配好角色,大致記住自己的臺詞,大膽、夸張地加入表情和動作,活靈活現(xiàn)地把故事表演出來。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精心挑選一小段活潑的音樂作為開場,“表演故事會”就可以開始了。在幾次試演之后,家長或老師可以根據角色的特點,為自己和孩子準備一些相應的小道具和角色裝扮的服飾,再約上親朋好友,或者幼兒園里其他的小朋友,把故事像模像樣地表演給大家看。當孩子得到認可和掌聲時,孩子就會更愛聽您講故事、讀故事,因為他會盼著故事之后的表演呢!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想象力!在表演故事的準備中,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其實不管是排練還是準備道具,一切都像游戲一樣有趣??盏募埾渥涌梢宰鰣鼍?,各種頭巾、帽子都可以拿來塑造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利用家里或幼兒園現(xiàn)有的毛絨玩具,玩木偶戲的游戲。總之提供一切機會讓孩子參與到故事表演的活動中,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故事中的對白,描述出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
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孩子放開聲音表演,但不是喊,喊會把嗓子喊啞的。逢年過節(jié)時,還可以到幼兒園、學?;蛘呱鐓^(qū)表演,甚至參加故事比賽。兒童天生就是演員,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扼殺孩子的表演天分,要允許他們自由發(fā)揮。在表演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中,怎么演都不能說他錯,只要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很快樂、很享受就是成功的!
推薦可以表演的故事:《三只小豬》《灰王子》等。
你喜歡這個結尾嗎?--和孩子一起改編故事
(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愿意得到家長、老師的重視和認可,如果將故事情節(jié)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展開那該多好呀。家長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要把改編故事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這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從頭開始:“故事開頭我們能改一下嗎?怎么改呢?”就這樣,家長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地按照孩子所想的去重新編寫一個故事。
比如講到《西游記》,家長可以在改編進行不下去的時候給孩子兩個選擇:“你說咱們是讓孫悟空把牛魔王放了,給牛魔王一次重新改正的機會,還是讓孫悟空把牛魔王殺了,為民除害?”當孩子思考之后,他會選出一個答案,然后繼續(xù)故事的改編,這不僅能開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邏輯思維能力,連今后寫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開發(fā)。
畫出你最喜歡的--和孩子一起畫出故事
(適合5歲以上的孩子)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喜歡拿著畫筆隨意涂鴉,而5歲以上的孩子更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故事中的角色和故事的背景、情節(jié)做出有趣的想象。語言變?yōu)閳D像,將故事情節(jié)中的某一瞬間定格,這就是孩子帶給家長和老師的驚喜。從孩子畫故事的圖畫中,孩子已經表達出聽故事后的最大收獲。
一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簡單的故事,告訴孩子一些繪畫的基本方法,選擇合適的紙和筆,讓孩子自由發(fā)揮,用孩子最喜歡的風格,畫出心中的故事世界。家長和老師最好把孩子畫故事的作品裝訂成冊,像一本書一樣,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從而更喜歡這種畫故事的方式。
孩子是千差萬別的,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鼓勵孩子在聽完故事之后,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小雨姐姐 北京電臺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之一,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 編寫、播講、錄制兒童故事長達20年,著有《怎樣給孩子講故事》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