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濃厚,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參加了體育運動,且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項目都呈現多樣化。但應試教育的壓力是影響部分小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特別是城市學校應該提高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轉變應試教育體制。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組織形式
體育課與課間操是學校體育的主要手段和組織形式,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開展好體育課和課間操對于增進學生健康,增強體質,促進身心正常發(fā)展,陶冶思想情操,豐富課余生活等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小學生的調查走訪,發(fā)現許多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組織形式正在慢慢發(fā)展,例如:家庭運動會、花樣跳繩、運動會等,并為學生和老師們所接受。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紀律性較差、好奇、濃厚的趣味性、好強的競爭意識;生理特點是肌肉和韌帶力量較弱,因此為了讓身體健康,就要使身體全面得到發(fā)展,增強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環(huán)器官的機能,發(fā)展勻稱而健壯的肌肉,培養(yǎng)動作的速度、力量、耐久力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為了做到上述要求,必須遵循少年兒童的解剖心理和生理發(fā)育特點,積極開展體育鍛煉,進行游戲、體操、跑步、跳躍、投擲、平衡、通過障礙物、游泳、滑冰、小足球等多樣化的體育活動[1]。
(二)小學生體育課的內容
通過對體育老師的訪談得知,小學每個班級每周只上兩節(jié)體育課。體育老師會根據不同的年級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體育課是他們上體育課的入門階段,體育老師應激發(fā)他們的運動興趣。為了上好一年級學生的體育課,體育老師覺得應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體育課,老師可以通過教師內的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體育競賽、體育游戲、體育節(jié)目的錄像片段,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行提問;再者就是要抓課堂常規(guī),因為一年級學生特別好動,只有讓他們聽從老師的指揮,才能確保體育課的順利進行,老師可以從文明講禮貌教育、整隊、規(guī)則入手抓起;還有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健體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一年級學生對游戲最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把教材內容以游戲的形式來完成。
總之,每個年級都有各自的特點,只要體育老師不斷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靈活的優(yōu)化小學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就會給學生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更好的身體。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大多數學生還是愿意把時間花在做作業(yè)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加活動的頻率不高,時間一般都是在學校下午安排的大課間活動課上,所以鍛煉的質量并不是很高。小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很濃厚的,但緊張的學習使他們無暇顧及體育活動,久而久之,原有興趣慢慢淡化,進而不喜歡體育運動。
2.小學生主觀上是渴望體育運動的,但應試教育只看重文化成績,使學生們被迫放棄了各種體育活動,此外,學校管理制度與體育工作監(jiān)管工作的漏缺,沒有相對完善的學??己酥贫?,使學生參加開展體育活動的機會更加少了。
(二)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體育教師以自己豐富的知識、熟練的運動技術技能,伴以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使學生產生一種羨慕感和積極的學習欲望。體育教師不但要重視儀表美,而且要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端莊樸實的儀表,熱情活潑的性格,沉穩(wěn)大方的舉止,以能熱愛生活、追求真理、渴求知識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使學生懂得真、善、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榜樣靠攏。
2. 加強動機教育,端正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每一個動作之前,應該明確地指出該動作的目的要求及在實踐中的現實意義,這樣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有著良好的作用。例如:在教“障礙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障礙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自己說出好處,只要學生知道他們所學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他們就會盡力學好。
3. 完善教育體制,促進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F在的應試教育體制是影響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的首要瓶頸,片面追求分數是應試教育思想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學校的一切工作圍繞成績轉。為了成績,課程可以偏開,只重語數英,忽視音體美,應試教育背離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嚴重摧殘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按照教育規(guī)律進行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教育的完整結合。(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獻:
[1]何志文,楊大寧.從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透析開展體育運動的意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25-26
[2]曲博.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現狀及動機的調查[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3).75-76
[3]俞世軍,陳冀杭.杭州市中學生體育活動狀況的調查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8(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