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卓尼塵煙

      2015-01-22 03:40:42南村
      絲綢之路 2014年9期
      關鍵詞:卓尼禪定范長江

      南村

      在中國西北腹地秦嶺以西余脈與岷山山脈北端之間流淌著一條古老的河——洮河,洮河水滋養(yǎng)著一片鮮為人知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一個小王國遺世獨立,竟遷延不絕長達500多年。

      2013年10月,我們因循探險家約瑟夫·洛克的足跡探訪到這里。

      從蘭州沿212國道往南,行100多公里,越過一個有趣的山嶺,這個山嶺有個古怪的名字“鳥鼠山”?!渡胶=?jīng)》對它有記載:“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薄渡胶=?jīng)》集神話幻想與歷史地理于一書,神話與史實相雜糅,這一條記載卻是實實在在的真實地理。

      鳥鼠山,又是渭河和洮河的天然分水嶺,其嶺東是渭河流域,嶺西是洮河流域,古絲綢之路的東段南線從這里經(jīng)過。

      鳥鼠山再往南百十公里到達岷縣,岷縣右拐,插上省道306,便離開主道,進入洮河流域核心,故卓尼土司王國的領地。

      洮河一帶,出產(chǎn)洮硯,孕育了著名的馬家窯文化,而一般人可能知聞洮硯,也聽說過“馬家窯”三個字,卻也許并不能確切地說出它們出自卓尼,更不用說諳熟一個已經(jīng)消失了的土司王國。

      卓尼,顯然不是一個漢語地名。它有什么含義?為什么在這里會存在這樣一個獨立的土司王國?

      站在縣城西北角一段坡路上,引頸向東南望去,早晨的薄霧輕紗般籠住遠處的山巒;黛青的山底,洮河水蜿蜒向西;河畔,高高低低的房屋于光霧中透出橫平豎直的輪廓。這是卓尼縣城,過去土司王府所在地柳林鎮(zhèn)。我的身后是阿乃日扎大山神。山神腹部的臺地上鱗次櫛比棋布的是古老的禪定寺。

      法王八思巴曾站在這里,約瑟夫·洛克曾站在這里,歷代土司及各世僧綱曾站在這里,他們站在這里都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土司,他來自何方,又消失何處?

      卓尼土司由來

      相傳很久以前,有說唐末,有說元末,土司的先祖,西藏第一世藏王聶赤贊普的后裔,率其家族和16部族人離開西藏盼包宗(今達孜縣)向東遷移。有文字記載:公元1404 年,土司先祖些地、敖地兩兄弟,帶領族人游牧東遷,幾經(jīng)輾轉(zhuǎn)抵達卓尼,喜見洮河兩岸油松蒼翠,他們相信,這就是上天賜予他們的吉祥福地,因為當初離別故土之際,部族首領穆旺堅參曾告訴過他們:“你們一直向東走,可遇到一條大河,那兒有很多的交相(油松)。”

      藏語“交相”意為油松或馬尾松?!敖幌唷笔恰白磕帷钡淖円簦@一片地域后來得名“卓尼”,概因多見松樹吧。

      些地等人見油松而歡喜,在卓尼定居下來,并逐步征服當?shù)馗鞑?,成為統(tǒng)領各方的頭領。

      明永樂十六年(1418),些地獻地投明,入京朝貢,被授予洮州衛(wèi)世襲指揮僉事兼武德將軍,名正言順掌握當?shù)卣啵蔀榈谝淮了尽?/p>

      卓尼土司漢姓

      10月8日上午,我們在卓尼縣城逢人便打聽土司紀念館。

      紀念館在一條窄窄的深巷中,不經(jīng)人指點還真不好找。一個朱紅木漆門的小院,門扉深鎖。我們以為閉館了,在門口拍攝一陣,從門縫里窺視正對大門的紀念碑亭。正打算離開,“吱呀”一聲,有老者打開側(cè)門,從里而出,聽我們講明來意,前面帶路,領我們走進院子。走進院子,豁然開朗,原來紀念館七彎八繞地已在城邊,后面是開闊的綠樹青山。

      東西相對,兩廂平房,所謂紀念館在西側(cè),分楊積慶、楊復興、楊丹珠三個館,實際就是相連的三個10多平方米的房間,房間里堆滿雜物、桌椅、沙發(fā)等,墻上貼著圖片文字,我們需擠過桌縫才能看到,有的因家什阻擋實在到不了跟前,只好從幾米遠處用相機拍下來??磥恚綍r來人不多。聽路人講城外10多公里的山上正在建一個新館,可能因為這個原因,現(xiàn)在的這個小館便不太被照管了。

      參觀完紀念館才得知,明正德三年(1508),第五代土司旺秀進京晉見明武宗皇帝,皇帝一高興賜其姓楊名洪,以鼓勵其效仿宋代楊家為朝廷效力,安定一方。從此,卓尼土司以楊為姓,被稱作“楊土司”。楊土司,這是外界的稱呼,而一般當?shù)夭孛襁€是習慣尊呼為“卓尼嘉波”,即卓尼王。

      卓尼禪定寺

      凡藏人所到之地必興寺建廟,卓尼也不例外。

      13世紀,藏傳佛教經(jīng)過幾百年漫長的與苯教反復的斗爭,取得主導地位,進入迅速發(fā)展時期。在各教派中,薩迦派影響最大。元朝為了更好地實施在西藏的統(tǒng)治,對薩迦派和薩迦地方勢力大加扶持。當時,薩迦法王八思巴受到元帝忽必烈特別青睞和重視。1254年,年僅19歲的八思巴受忽必烈詔請,赴內(nèi)地講經(jīng)傳法,途經(jīng)卓尼,只見山川靈秀,松青柏郁,瑞祥之氣縈繞,便決定在此建造寺廟。隨員弟子喜繞益西因此奉命留下,在今卓尼縣城西北阿乃日扎大山神南面的半山腰選好地址后建筑經(jīng)堂,廣收門徒。寺廟建成之初尚屬密宗寧瑪派,后喜繞益西與寧瑪派斗爭勝利,于1295年正式將原寧瑪小寺擴建為薩迦派卓尼大寺。這個時間比藏區(qū)外另一著名黃教大寺夏河的拉撲楞寺整整早了400多年。

      “卓尼”還有個更明確的意思是“兩棵松”,據(jù)說,在八思巴當初選址之處有兩棵茂盛的松樹。八思巴見松而喜,擬建寺以張佛緣;些地也見松而喜,駐步以興族安邦。松,成為土司先民與卓尼結(jié)緣的媒介,成為追溯卓尼歷史一個綠色背景,這是非常有趣的。歷史因松變得活靈活現(xiàn),躍然生氣。

      只是遺憾,如今,不管在卓尼縣城還是在卓尼寺,我們沒有看到松。寺廟之松大概在1928年的兩次大火中與廟堂殿宇一起燒毀了,其他松樹呢?一個叫“松”的地方怎么能沒有松呢?

      明景泰六年至天順八年(1455~1464),第三代土司扎西之弟仁欽龍布赴藏從師,通達了宗喀巴的顯、密兩宗教義,返回卓尼講經(jīng)說法,弘傳格魯派教義,成為卓尼寺寺主。他將卓尼寺改宗格魯派,寺名亦改為“噶丹謝周林”(譯為“兜率論修寺”)。從此,卓尼寺寺主也轉(zhuǎn)而為土司家族世襲,卓尼之政教由此合為一體。其具體體制遵循“兄為土司,弟為寺主”的原則,長子例襲土司,為民長,管理政務;次子例襲僧綱,為寺主,主持宗教;遇獨子,則土司兼為僧綱。由于單傳或其他原因,在卓尼大寺的僧綱譜系中,僅有六任僧綱是專職,其余十四任均由土司兼任。

      公元1710年,清康熙皇帝召見卓尼大寺住持堪布阿旺赤勒嘉措(第十一代土司楊汝松之弟),封其為大國師,授僧綱爵,并御賜“敕賜禪定寺”的匾額,鐫刻于寺門,寺院遂易名為“禪定寺”,沿用至今。

      禪定寺經(jīng)歷了寧瑪—薩迦—格魯三個歷史階段,改宗前在整個藏區(qū)薩迦派108座寺院中頗具名望,改宗后,與安多著名的拉卜楞寺形成藏區(qū)外黃教寺院兩大總領寺系統(tǒng)。寺院得到各代土司鼎力支持,經(jīng)過不斷增修,佛殿層疊,城垣圍護,望去雄偉壯觀,巍峨莊嚴。

      卓尼與約瑟夫·洛克

      國人對卓尼土司和禪定寺或知之甚少,在國外,特別是國際藏學界,卓尼和禪定寺卻是兩個響亮的熱名詞。這要歸功于一個外國人,他就是美籍奧地利人,著名的探險家、植物學家、納西文化研究專家約瑟夫·洛克。1922~1949年,前后27年,他孤身多次進入并居留中國云南、四川、甘肅東南以及西藏東部,對當?shù)刂参锶郝?、人文風俗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考察,其傳奇的一生與中國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

      1924年,約瑟夫·洛克受美國哈佛植物園園長查爾斯·薩根特的派遣到中國西北收集植物標本兼考察阿尼瑪卿山。洛克本人一直對西北的阿尼瑪卿山心向往之,此次借收集植物順便實現(xiàn)對之考察的愿望。年底,洛克帶著七個納西族隨從,從云南府出發(fā),經(jīng)云南昭通進入四川宜賓,過成都,歷盡艱險,于次年4月到達卓尼。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zhàn),各地動蕩不安,沿途匪患、兵亂、疾病不斷,洛克等人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去西北之前,洛克已在滇西一帶考察探險幾年,對中國國情甚為了解,懂得如何與深山中的土王頭領們友好相處,并從中獲得必要的幫助。

      在卓尼,他不但沒有受到土司的排斥,反而被土司禮以上賓,熱情款待,當然,這與土司本人喜交朋友、思想開放不無關系。

      當時,卓尼土司傳至十九代楊積慶。洛克在其筆記《在卓尼喇嘛寺院的生活》中對楊土司有生動的描寫,說他血統(tǒng)半漢半藏,中等個子,修長,聰明,衣著時髦,是卓尼唯一穿著考究的人?!八麑τ谕饨缬畜@人的獨到見解”,雖足不出甘肅,但“眼界開闊,精明能干,掌握國內(nèi)外的政治局勢”。

      對這個新派的土司,洛克很有好感,而楊土司對這個外國考察家也非常歡迎,對洛克在卓尼一帶的活動盡量提供方便,當洛克資金告罄,陷入困境,他甚至慷慨解囊借債于洛克解其燃眉之急。因土司的支持,洛克得以深入細致地考察了土司轄區(qū)山川河流及植被情況,并全程參觀拍攝了禪定寺一年中各種法事活動。1926年4月,洛克從卓尼出發(fā),前往阿尼瑪卿山,但由于兵亂,終未能渡過黃河接近這座他心中的圣山,只遠遠地眺望,進行了一次初步的測繪,得出阿尼瑪卿山海拔2.8萬英尺的結(jié)論,事后證明這個結(jié)論是錯誤的。逡巡數(shù)月,8月,洛克無奈回到卓尼。

      從1925年4月至1927年3月,洛克以卓尼為大本營在中國西北活動兩年之久,拍攝了近千幅照片,留下大量記錄文字。走時,除了帶走豐富的植物標本,其中包括珍貴的卓尼紫斑牡丹,還有卓尼版《大藏經(jīng)》?!洞蟛亟?jīng)》足足裝了92箱子,用馬隊馱至蘭州,然后郵寄到美國。幾經(jīng)周折,拖沓一年多后才于1928年安然無恙運抵華盛頓。洛克走后,1928年底至1929年初,禪定寺遭受馬仲英亂兵兩次焚燒,卓尼版《大藏經(jīng)》刻板被毀。洛克所購買帶走的卓尼版《大藏經(jīng)》成為最后的絕版,如今作為經(jīng)典藏品收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分館。

      1928年11月,洛克在卓尼的一系列記錄文字及圖片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以《在卓尼喇嘛寺院的生活》為題隆重推出。全文占篇幅46頁,共用了49幅圖片,詳細介紹了卓尼大寺的建筑、各種法會、卓尼版《大藏經(jīng)》以及卓尼各地民情風光。該文一出,西方躁動,卓尼和卓尼版《大藏經(jīng)》因此蜚聲世界,受到延續(xù)至今的關注。

      ?卓尼與范長江

      1935年,范長江只是從卓尼經(jīng)過,卻在卓尼現(xiàn)代史上留下一個永久的亮點。至今,有心的人們?nèi)匀辉诜磸途捉肋莆哆@場一個普通青年與一個封建土司的短暫會面。

      1935年8月20日,在洮河與白龍江之間,終年為積雪所覆蓋的疊山走來了一位風神俊爽的漢族青年。他越過洮河,在寒冷的山風中,經(jīng)過一重又一重的藏式碉堡,走進十九世土司楊積慶的官邸。他便是天津《大公報》的特約通訊員范長江。如今說起范長江,為文者特別是新聞工作者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1935年到達卓尼的范長江確乎還只是個初入新聞屆的無名小子。

      時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在即,西北或?qū)⒊蔀橹匾目谷崭鶕?jù)地,報社擬開辟西北專欄,揭開這陌生的國土一隅的真實面目。時年25歲、血氣方剛的范長江肩負重任,懷著一腔報效祖國、報效新聞事業(yè)的熱情只身奔赴西北邊陲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

      好客的楊土司自是熱情地接待這位遠方來客。土司雖是藏人,卻已漢化,藏語不怎么會講,漢語卻非常流利。兩人互相寒暄相對通款后,各落賓主之位天南海北地交談起來。范長江暗自觀之,楊土司院內(nèi)及客室中布置完全如漢族人家,用以待客的酒席,煙茶完全為內(nèi)地大都市的上品材料。土司本人雅好攝影,已曉習20余年,所用膠片等器材竟都來自上海柯達公司。在范長江看來,其攝影的成績,高出一般人等。范長江非常驚異,在卓尼這樣邊遠閉塞之地竟有這樣摩登人物。一路西北而來,沿途時見餓殍伏地,民生多艱,范長江自然關心土司優(yōu)裕的吃穿用度所來自何。經(jīng)與土司交談,原來并不是來自對屬民的苛捐雜稅盤剝,藏民每年對土司繳納的賦貢不過其收入的1/10,土司家族的費用主要靠自家土產(chǎn)藥材的經(jīng)營和貿(mào)易。土司對屬民不似內(nèi)地官僚土豪對農(nóng)民那樣兇狠壓榨盤剝,這讓范長江對他心生許多好感。

      談到外界大勢,范長江更驚異地發(fā)現(xiàn)“楊氏足未曾出甘肅境,但因經(jīng)常讀報,對國內(nèi)政局,中日關系事件,知之甚詳”。

      從楊土司口中,范長江得知,在他之前,土司已經(jīng)接待過英、美、法調(diào)查者二三十人,有的甚至呆了一兩年之久,而中國自己的新聞記者至其境者,范是第一人。范長江其時認不認識洛克呢?土司有沒有告訴范長江,這呆了一兩年之久的人是約瑟夫·洛克?范長江也好,土司也好,他們是否清楚,為什么這么多的外國專家頻頻來到這樣一個中國人自己都聞所未聞,更少有涉足的地方?繼1923、1924年著名的瑞典考古學家、地質(zhì)學家安特生在洮河河畔發(fā)現(xiàn)令國際考古學界大為震驚的馬家窯文化、寺洼文化,1928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又基于洛克的文字對人文活化石卓尼土司王國進行了長篇大論不遺余力的介紹,與之相關的“馬家窯”、“洮河”、“卓尼”等地名就注定了進入國際視野,招來一批又一批敏感的西方考古學者和探險家,而中國自己卻仍然在遲鈍懵懂之中,在自己的國土上步人后塵。

      這次會面被范長江如實寫進《楊土司與西道堂》一文,發(fā)表于《大公報》。離開卓尼之后,范長江繼續(xù)西行,歷時10個月,行程4000公里,沿途邊走邊發(fā)通訊。1936年8月,范長江的西北行系列通訊結(jié)集為《中國的西北角》,數(shù)月內(nèi)連版七次,風行全國。8月以后,范長江又穿行千里戈壁,深入內(nèi)蒙古西部,寫成不朽的新聞通訊杰作《塞上行》。

      在這之后,范長江受到周恩來、毛澤東影響,于1937年底離開《大公報》,正式加入共產(chǎn)黨陣營為共產(chǎn)黨工作。解放后,歷任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國家科委副主任等高官,并被尊為中國現(xiàn)代新聞記者的鼻祖和楷模,但他再也沒有寫出過像《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那樣水準的作品。

      1970年10月23日,和其他許多追隨共產(chǎn)黨的知識分子一樣,范長江沒有躲過自己的劫難,自殺于河南確山的五七干校。

      1937年2月,當范長江在延安的窯洞和毛澤東徹夜暢談,為眼前這位侃侃而談的紅軍領導人所激動,為未來之烏托邦所熱血沸騰時,是否想到過以后理想的幻滅?1939年5月,當周恩來介紹范長江秘密加入共產(chǎn)黨,對著黨旗宣誓的范長江是否想到了自己30年后自殺于確山的凄涼結(jié)局?在確山投井自殺的范長江又是否猜得到不久后的今天,人們會將他奉為新聞界豐碑巨子,為他哪怕足跡輕輕的一踏而倍感榮耀、津津樂道?

      為紀念這位中國現(xiàn)代新聞史上最杰出的工作者,2000年,國務院把每年的11月8日確定為中國記者節(jié),這是他于1937年創(chuàng)建“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xié)會”(中國記協(xié)前身)的日子。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長江新聞獎”,成為我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激勵著千千萬萬熱血澎湃的青年。當這些獲獎者手捧范長江新聞獎,他們該如何理解“范長江”三個字背后無窮的意味?

      楊土司與紅軍

      1935年9月,由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進入卓尼迭部,國民黨幾次電令楊土司配合軍閥魯大昌對紅軍進行阻擊。這對卓尼土司是一個巨大考驗。執(zhí)行還是不執(zhí)行?楊積慶雖然是個偏安一隅的土司,但也并不孤陋寡聞,他交友廣泛,早期與吉鴻昌、宣俠父等共產(chǎn)黨人多有來往,對共產(chǎn)黨也算相當了解。經(jīng)過深思熟慮,楊土司決定陽奉陰違,他暗中指示屬下藏民為紅軍搶修好已被破壞的達拉溝棧道和尼傲峽木橋,前后兩次悄悄開倉供糧30余萬擔,使紅軍順利突破天險臘子口,打開向北進軍的通道,從此真正脫離險境,跳出蔣介石的圍追堵截。

      土司廢止

      紅軍過境后,楊土司僥幸過關,沒被國民黨公開治罪,但軍閥魯大昌卻因為臘子口兩次慘敗而對楊土司懷恨在心。1937年,他以“私通紅軍、開倉供糧”為借口,勾結(jié)土司內(nèi)奸,將楊積慶及其長子楊琨和眷屬共八人殺害。年僅8歲的小兒子楊復興(藏名班瑪旺秀)幸而躲過屠殺,沿襲繼任,成為第二十代土司。

      1942年,岷縣專員胡受謙到卓尼進行整編,卓尼至此進入其改土歸流初期,雖然1943年,14歲的楊復興仍被國民黨委任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司令,但明顯大勢已去,維系了幾百年的土司政權在風雨中飄搖,隨時可能壽終正寢。楊復興雖然只有14歲,卻看清了歷史的這一趨勢,意圖與時俱進,1947年,經(jīng)他申請,蔣介石批準,楊復興入南京陸軍大學將官部受訓,同年畢業(yè),被授少將軍銜。

      然而時局很快轉(zhuǎn)換。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北。9月11日,楊復興響應共產(chǎn)黨號召,率各部宣布起義。第二年,卓尼成立甘肅省直轄藏族自治區(qū),楊復興任主任。從此,政教合一的封建土司制度宣告廢止。

      1418~1950年,卓尼土司歷經(jīng)明、清兩朝和中華民國,凡土司20代,歷時532年,為甘肅幾個藏族土司中延襲時間最長、轄地最廣、人口最多、影響最大的封建領地,歷朝歷代改土歸流都對它手下留情,沒有動其根基。為什么它能存在如此之久,直到新中國解放?

      深溝老林,交通閉塞,習俗迥異,政教合一,民眾被牢牢禁錮而團結(jié),外族很難侵入,這些肯定是很大的原因,但這些原因別的土司都有,為什么獨卓尼長壽?翻開各類寫及卓尼土司的文章和報道,“審時度勢”一詞常常被提到。從第一代些地獻地投明,第五代旺秀進京被賜漢姓,到卓尼大寺被御賜禪定寺,楊積慶暗中資助紅軍,再到二十代楊復興1949年毅然起義,主動廢止土司制,各代土司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zhì),那就是善于審時度勢,順應大勢。依附中央王朝,使它免于被滅;效忠中央王朝,使它有所用而獲得生存、發(fā)展的空間。當生死攸關,避免以卵擊石,避免無謂的抵抗使生靈涂炭,這看起來有點缺乏氣節(jié),實際上又有點近乎仁。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卓尼土司似乎天生就懂得識時務者為俊杰。唯如此,卓尼這片土地,才保得幾百年世外桃源般的安寧。

      卓尼今朝

      如今的卓尼一帶,藏、回、蒙、漢雜居,主要居民仍以藏民為主。從1950年廢止到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卓尼的風土人情似乎沒有改變多少。靜靜的洮河水穿城而過,將縣城分成南、北兩岸。洮河兩岸,也有高樓大廈,也有網(wǎng)吧、酒吧,但來來往往的女人,除了外來漢族,依然穿著她們傳統(tǒng)的服裝。她們大都個子高挑,年輕的穿藍色、綠色長袍,年長的穿青色、黑色長袍,外罩短褂,頭上無一例外地戴著或紅或紫的緞面串珠小帽,小帽左右垂著黑絲線流蘇;長長的頭發(fā)分左右辮下去,或者在腦后左右股做扭花后再直直下垂,沉甸甸地搭在腰際,甚至腿下。似乎自生下就從不修剪,因而長得有點礙事,有的便干脆把末端掖在寬寬的腰帶里,使辮子在背下方形成一個弧形,看上去煞是奇特。

      早上8點多,當我們爬上阿乃日扎山神的半腰,禪定寺外的轉(zhuǎn)經(jīng)塔下已經(jīng)有好些當?shù)厝嗽谵D(zhuǎn)經(jīng)念佛了。

      在寺外稍遠的土路上搭眼望去,禪定寺四方之城的輪廓依然清晰可辨,斑駁風蝕的土墻尚存的風骨昭示著它昔日恢宏的氣度。這個曾經(jīng)廟宇層疊、城墻盤桓的佛教圣地,如今雖然冷清簡樸,但冷清之下是一份佛的端凝,簡樸之后是鉛華褪盡的大氣。我認為這才是佛寺所應有的風貌和氣質(zhì)。如果寺廟反而成了堆金鋪銀、極盡珠光寶氣的財富展示場,如何又親近佛心修得佛性,教化世人放下財物舍得物欲呢?

      寺門外沿著土路兩排低矮的民居,土墻上刷著白色的標語,標語內(nèi)容是新世紀的,但環(huán)境卻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寺廟里,幾只貓在陽光中喵喵,兩個婦女提著水壺走過,均是黑色長袍,彩色束腰,一個穿著平底布鞋,一個穿著帶跟皮鞋。一個看起來不到10歲的小喇嘛急速地轉(zhuǎn)過墻角消失在陰影里。莊嚴神圣的拱形廟門下停著一輛銀灰色小轎車,后殿,狹窄的胡同里一排排小間僧舍,門楣上掛著門牌,門牌號已編到七八十,這還是被毀之后,可見毀壞之前這里僧侶之眾。

      我們在大殿與經(jīng)堂之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除了那個小喇嘛幾乎沒有見到別的僧人,也許因為正在維修,僧眾都移離別處了。幾幢廟宇正在修繕,一個包工頭立在遠處,陽光下瞇著眼睛打量著自己的工程。挖土機在寺外施工,顯然正在拓寬已有的道路。這一切都在表明,禪定寺過去幾十年沒怎么變,而現(xiàn)在欲變,正在變。也許下一次來,禪定寺已經(jīng)華麗變身。寺門正中,趙樸初題寫的“禪定寺”三個字冷靜地看著人們來去,沒多久它所望見的就再也不是零落的過客了,也許是蜂擁而來的人潮。我該為卓尼作如何期望?安于寂寞還是勇于繁華?

      卓尼女人的服飾很獨特。長袍短褂的穿法讓我總覺得不像藏族人,而是蒙古風格。同行的和匠宇老師對當?shù)貗D女所戴的帽子很感興趣,想要買一頂留作紀念,市面上卻沒有賣的,因為女人們所戴的帽子都是自家手工縫制。本以為沒希望了,車出縣城,駛上一個山坡,意外地,從一個過路的阿媽頭上買得一頂。和老師興高采烈地露出得意之色:花巨資嘛,哪有買不到的!他的巨資是100元人民幣。100元,阿媽遲疑地摘下頭上的帽子遞給我,我有些不忍接過來,熱熱地,還帶著她的體溫。

      猜你喜歡
      卓尼禪定范長江
      給卓尼的一封信(外一首)
      《壇經(jīng)》中“人”的生存意義
      西部論叢(2020年16期)2020-12-23 04:53:25
      平天湖,禪意的水
      椰城(2019年9期)2019-10-08 05:16:51
      論佛教禪定與儒家靜坐工夫之異同
      范長江生平紀念展在渝啟幕
      紅巖春秋(2017年11期)2017-12-07 16:03:26
      卓尼,卓尼
      散文詩世界(2017年6期)2017-11-13 17:37:33
      內(nèi)江市東興區(qū):挖掘“范長江家風”故事
      廉政瞭望(2017年3期)2017-03-18 20:45:18
      2016中國甘南全國露營大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jié)(卓尼分會場)暨第三屆卓尼國際自駕狂歡節(jié)開幕
      范長江與張季鸞:何以從道義之交到分道揚鑣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29
      民國以來甘肅卓尼土司研究綜述
      人民論壇(2014年3期)2014-12-13 07:50:23
      荥经县| 于田县| 东宁县| 乐昌市| 翼城县| 彩票| 肇庆市| 平泉县| 吉林省| 辽阳市| 彭阳县| 全南县| 文水县| 子洲县| 临江市| 承德县| 舞阳县| 南京市| 贵南县| 新余市| 庆元县| 安化县| 治多县| 赫章县| 平原县| 湖南省| 玉林市| 仲巴县| 岳普湖县| 伊春市| 乌拉特前旗| 延寿县| 阳新县| 泌阳县| 广宁县| 潼关县| 咸阳市| 象州县| 东港市| 法库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