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鳳
護理干預對骨科老年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
許雪鳳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骨科老年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260例老年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130例和對照組1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予以傳統(tǒng)的口頭宣教), 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實施心理、認知和行為干預。結果干預組對術后功能鍛煉的知識掌握程度、依從性和功能鍛煉恢復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早期功能鍛煉的依從性, 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功能,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護理干預;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
骨科老年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采用心理、認知和行為結合的護理干預, 收到滿意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60例外傷骨折老年患者, 男146例, 女114例, 年齡62~85歲。排除陳舊性骨折、語言認知障礙、嚴重臟器疾病等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130例;干預組男68例,女62例, 平均年齡(72.5±12.5)歲;對照組男66例, 女64例,平均年齡(74.5±12.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口頭宣教為主的常規(guī)護理, 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實施心理、認知和行為為主的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2.1 心理干預 老年骨折患者往往要承受生理、心理的雙重打擊。有研究指出, 患者的心理狀況是決定患者能否有效恢復的主要因素[1]。老年患者剛住院時, 不能很快適應患者角色, 很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有的老年患者因缺少子女的陪伴或對疾病知識缺乏, 稍有異常感覺便胡亂猜測, 產(chǎn)生孤獨無助的感覺[2]。老年患者往往擔心今后生活會影響而拖累兒女;擔心手術費用過高, 害怕家人負擔過重而產(chǎn)生焦慮恐懼。有資料顯示, 如果手術前后患者存在抑郁心理, 這可能會引起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下降, 術后功能鍛煉的參與度下降,從而影響患者功能的恢復。因此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心理疏導, 及時解除其心理問題, 使其以最佳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1.2.2 認知干預 早期功能鍛煉信息的獲取對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 但由于患者對科學專業(yè)性醫(yī)療信息來源有限, 加上流于形式的宣教, 老年患者會錯誤地認為術后為預防骨折固定處出血、錯位, 應禁止患肢活動。醫(yī)護人員應在術前、術后早期以最佳的方法進行功能鍛煉知識的宣教和指導, 并適當加強宣教次數(shù), 使患者充分認識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通過開展骨科多形式的健康宣教如講課、資料、個別宣教等,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掌握康復保健知識, 消除危險因素及預防疾病, 使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和護理轉變?yōu)橹鲃硬扇〈胧╊A防疾病。
1.2.3 行為干預 傳統(tǒng)的口頭健康宣教往往流于形式, 宣教內(nèi)容往往千篇一律, 針對病種不同并不一定完全適合患者個體, 從而使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不系統(tǒng)、不全面, 功能鍛煉恢復并不理想。本院骨科從2010年開始針對每位骨折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功能鍛煉計劃書。計劃書由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和患者公共參與制定、實施、更改。計劃書的實施, 充分調(diào)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使患者預先知道治療的方案,事先了解有關自身疾病的種種問題, 每一步功能鍛煉都在科學專業(yè)的指導和督促下進行, 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焦慮, 滿足了患者的需求, 提高了患者早期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及功能鍛煉的質(zhì)量。
1.3 效果評價標準 采用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評估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知識的掌握情況、早期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和功能恢復的效果。在患者術后8~10 d進行評估。本次問卷共發(fā)放260份, 回收260份, 回收率為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功能鍛煉知識的掌握程度 干預組完全掌握109例, 部分掌握17例, 未掌握4例;對照組完全掌握71例,部分掌握47例, 未掌握12例。干預組功能鍛煉的知識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依從性 干預組有主動鍛煉欲望的123例, 能每天堅持鍛煉96例, 能配合醫(yī)護正確完成計劃99例, 對康復充滿信心124例, 放棄功能鍛煉0例,陪護參與功能鍛煉89例;對照組有主動鍛煉欲望的82例,能每天堅持鍛煉56例, 能配合醫(yī)護正確完成計劃45例, 對康復充滿信心86例, 放棄功能鍛煉11例, 陪護參與功能鍛煉17例。干預組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功能鍛煉恢復的效果 干預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3.0%, 功能康復優(yōu)75.8%, 良21.0%, 差3.2%;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2%, 功能康復優(yōu)48%, 良39.2%, 差12.8%;干預組功能鍛煉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對生活質(zhì)量的重視, 護理已不僅僅局限于對患者的照顧, 而是從生理、心理與社會多方面進行的整體護理, 它包含了一系列有計劃的步驟和行動[3]。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盡快地恢復正常功能。手術治療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療工作, 即使骨折愈合, 距受傷肢體功能恢復相差甚遠, 要想盡快達到這一目的, 就必須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早期功能鍛煉。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原因沒有認識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存在畏懼、不愿接受等心理或是很難克服困難堅持鍛煉, 因此, 責任護士采取心理、認知和行為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是必要的。
[1]肖順貞.護理研究.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76-580.
[2]崔麗華.全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圖文式健康教育.現(xiàn)代護理,2007,13(10):976.
[3]陳偉蓮.心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的影響.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17(4):113-1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151
2015-03-13]
201700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