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宏偉
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療效差異
呂宏偉
目的探討不同藥物(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100例良性位置性眩暈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氟桂利嗪口服,對照組給予倍他司汀口服。觀察兩組眩暈和耳鳴改善情況, 并進行療效評定。結果根據(jù)眩暈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0.0%, 高于對照組的58.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耳鳴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0.0%, 高于對照組的38.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氟桂利嗪在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方面療效優(yōu)于倍他司汀, 值得借鑒。
良性位置性眩暈;氟桂利嗪;倍他司汀
良性位置性眩暈是患者頭部位置發(fā)生改變時而出現(xiàn)短暫性的眩暈, 是由內耳半規(guī)管病變所致, 是常見眩暈種類之一。此類患者的眩暈發(fā)作時間多超過1 min, 可在數(shù)日或數(shù)周等時間內周期性發(fā)作。藥物治療是良性位置性眩暈的重要方法之一[1,2]。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良性位置性眩暈患者, 觀察不同藥物(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對其治療效果差異?,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良性位置性眩暈患者, 符合良性位置性眩暈診斷標準, 均為頭部位置改變時出現(xiàn)短暫的眩暈癥狀, 經(jīng)頭顱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改變。均同意參與本實驗并對本實驗知情同意。同時排除對實驗中所涉及藥物過敏或其他禁忌患者、嚴重頸椎病變患者、合并有急性或慢性全身性感染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患者、精神障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29例, 平均年齡(48.6±5.3)歲;伴發(fā)有耳鳴的患者有19例,伴發(fā)頭痛患者有20例;對照組患者男20例, 女30例, 平均年齡(47.3±4.6)歲;伴發(fā)有耳鳴的患者有18例, 伴發(fā)頭痛患者有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口服氟桂利嗪(河南福森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00040, 批號:111024), 其中年齡>65歲的患者, 5 mg/次, 1次/d;≤65歲患者, 10 mg/次, 1次/d。對照組患者給予餐后口服倍他司汀(新鄉(xiāng)恒久遠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1022374, 批號:110912), 12 mg/次, 3次/d。兩組患者連續(xù)治療8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3,4]根據(jù)患者治療前后的眩暈和耳鳴改善情況分別進行療效評定。
1.3.1 根據(jù)眩暈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患者眩暈或者位置性眼震癥狀和治療前比較, 均消失, 為痊愈;患者的眩暈癥狀和治療前比較、患者的位置性眼震癥狀和治療前比較,均得到減輕, 但癥狀未完全消失, 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眩暈和位置性眼震癥狀和治療前比較, 沒有改善或沒有改變,為無效??傆行?(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2 根據(jù)耳鳴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治療后患者的耳鳴癥狀均消失, 為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耳鳴癥狀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耳鳴癥狀較治療前沒有改善甚至加重, 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根據(jù)眩暈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結果 觀察組痊愈25例(50.0%)、有效15例(30.0%)、無效10例(20.0%),總有效率為80.0%;對照組痊愈17例(34.0%)、有效12例(24.0%)、無效21例(42.0%), 總有效率為58.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根據(jù)耳鳴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結果 觀察組痊愈18例(36.0%)、顯效17例(34.0%)、無效15例(30.0%), 總有效率為70.0%;對照組痊愈9例(18.0%)、顯效10例(20.0%)、無效31例(62.0%), 總有效率為38.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良性位置性眩暈的發(fā)病可能與耳石脫落導致半規(guī)管內的淋巴流動動力學發(fā)生改變, 從而刺激了前庭神經(jīng), 使患者產生的眩暈耳鳴等癥狀。良性位置性眩暈的臨床治療措施中, 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法。采用藥物治療可避免患者頭部位置頻繁改變, 同時能夠減少伴發(fā)癥狀對患者的不良影響。藥物治療時, 藥物能夠使患者的血管擴張, 從而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5,6]。氟桂利嗪能夠阻斷5羥色胺和組胺的受體, 影響遞質和相應受體結合, 從而抑制了鈣離子流入細胞內, 從而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 增加了腦部的血流量。倍他司汀能夠阻斷組胺和相應受體結合, 對前庭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能夠增加腦部微循環(huán)量, 對內耳血流量起到提高作用[7-9]。本文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根據(jù)眩暈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根據(jù)耳鳴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定, 觀察組總有效率也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給予氟桂利嗪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時, 氟桂利嗪對眩暈和耳鳴癥狀的改善作用均優(yōu)于倍他司汀, 值得借鑒。
[1]姚繼紅, 張海燕. 銀丹心腦通膠囊配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痰瘀阻絡型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臨床觀察.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0(2):189-190.
[2]梅紅兵. 鹽酸氟桂利嗪與山莨菪堿聯(lián)合治療頸性眩暈的療效觀察. 海南醫(yī)學, 2012, 6(2):63-64.
[3]許敏, 陸學勝. 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及其伴隨癥狀的臨床療效比較.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 2012, 11(3):228-230.
[4]于峰. 氟桂利嗪聯(lián)合銀杏達莫治療老年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9(6) :1172-1173.
[5]陳勇, 何靜, 羅成, 等. 天菊腦安膠囊合并氟桂利嗪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臨床觀察.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2, 7(5): 785-786.
[6]陳瑛, 莊建華, 趙忠新, 等. 氟桂利嗪在偏頭痛性眩暈預防治療中的療效觀察.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2, 14(4):810-812.
[7]米彥芳, 閆保星, 單子麗. 鹽酸氟桂利嗪預防性治療偏頭痛性眩暈臨床療效分析.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2, 3(11):34-35
[8]吳昌明. 苯海拉明聯(lián)合鹽酸氟桂利嗪及山莨菪堿治療周圍性眩暈的療效.臨床醫(yī)學, 2013, 8(9):89-90.
[9]林新治. 眩暈寧片聯(lián)合氟桂利嗪治療痰濕內盛型眩暈的療效觀察.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6(10):50-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93
2015-06-25]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南陽南石醫(yī)院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