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嶺
(遼寧省凌海市余積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121202)
淺談大動物寄生蟲學剖檢技術
馬俊嶺
(遼寧省凌海市余積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121202)
通過對大動物的剖檢,發(fā)現(xiàn)并采集病變和寄生蟲蟲體,對大動物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大動物寄生蟲學剖檢技術做簡要介紹。
放血宰殺動物。放血時應采血涂片備檢。
剝皮前檢查體表、眼瞼和創(chuàng)傷等,發(fā)現(xiàn)體外寄生蟲隨時采集,遇有皮膚可疑病變則刮取材料備檢。剝皮時應注意檢查各部皮下組織,發(fā)現(xiàn)并采集病變和蟲體。剝皮后切開四肢的關節(jié)腔,吸取滑液立即檢查;切開淺在淋巴結進行觀察,或切取小塊備檢。
切開腹腔后注意觀察內臟器官的位置和特殊病變,吸取腹腔液體,用生理鹽水稀釋以防凝固,隨后用實體顯微鏡檢查,或沉淀后檢查沉淀物。臟器采出方法是在結扎食管末端和直腸后,切開食管、各部韌帶、腸系膜根和直腸末端后一次采出腎臟。最后收集腹腔內的血液混合物備檢。盆腔臟器也以同樣方式全部取出。
打開胸腔以后,觀察臟器的自然位置和狀態(tài)后,將胸腔臟器連同食管和氣管全部摘出。再收集胸腔內的液體備檢。
沿縱軸剪開,仔細觀察漿膜和黏膜表層。刮取食道黏膜夾于兩載玻片之間,用放大鏡或實體顯微鏡檢查,當發(fā)現(xiàn)蟲體時揭開載片,用分離針將蟲體挑出。
剪開后將內容物倒入大盆內,挑出較大的蟲體,然后洗凈胃壁,并加足生理鹽水攪拌均勻,使之自然沉淀。將胃壁平鋪在搪瓷盤內,觀察黏膜上是否有蟲體;將黏膜表層刮下物浸入生理鹽水中自然沉淀。以上兩種材料都應在沉淀若干時間后,倒出上層液,再加生理鹽水,重新靜置,如此反復沉淀,直到上層液透明無色為止。然后每次取一定量的沉淀物,放在培養(yǎng)皿或黑色淺盤內觀察,取出蟲體。刮下的黏膜還應壓片鏡檢。反芻動物應把前胃和皺胃分別處理。瘤胃應注意檢查胃壁。
分離以后放在大盆內,由一端灌入清水,使腸內容物隨水流出,挑出大型蟲體(如絳蟲等)。腸內容物用生理鹽水反復沉淀,檢查沉淀物。腸壁用玻璃棒翻轉,在水中洗下黏液,反復水洗沉淀。最后刮取黏膜表層,壓薄鏡檢。腸內容物和黏液在水洗沉淀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上浮物,其中也含有蟲體,所以在換水時應收集后單獨檢查。羊的小腸前部線蟲數(shù)量較多,可單獨處理。
分離后在腸系膜附著部沿縱軸剪開,傾出內容物。內容物和腸壁按小腸的方法處理。羊大腸后部自形成糞球處起剪開腸壁,挑取其表面及腸壁上的蟲體。
分離以后將腸系膜淋巴結剖開,切成小片壓薄鏡檢。然后提起腸系膜,迎著光線檢查血管內有無蟲體。最后在生理鹽水內剪開腸系膜血管,沖洗物進行反復水洗沉淀后檢查沉淀物。
分離膽囊,把膽汁擠入燒杯中,用生理鹽水稀釋,待自然沉淀后檢查沉淀物。將膽囊黏膜刮下物壓片鏡檢。沿膽管將肝臟剪開檢查,然后將肝臟撕成小塊,用手擠壓后撈出棄掉,反復水洗沉淀后檢查沉淀物。也可用幼蟲分離法對撕碎組織中的蟲體進行分離。
同肝臟。
沿氣管、支氣管剪開檢查。用載片刮取黏液,用水稀釋后鏡檢。將肺組織撕成小塊按肝臟檢查法處理。
檢查表面后,切開進行眼觀檢查,然后壓片鏡檢。
方法與膽囊相同,并按檢查腸系膜的方法檢查輸尿管。
檢查其內腔,并刮取黏膜壓片鏡檢。
眼觀檢查后,切成薄片壓片鏡檢。
將眼瞼黏膜及結膜在水中刮取表層,沉淀后檢查。剖開眼球將眼房液收集在培養(yǎng)皿內鏡檢。
先沿兩側鼻翼和內眼角連線切開,再沿兩眼內角連線鋸開檢查,然后在水中沖洗,檢查沉淀物。
剪開后觀察內膜,再將內容物洗在水內,沉淀后檢查。將心肌切成薄片壓片鏡檢。
切開咬肌、腰肌和臀肌檢查囊尾蚴。采取膈肌腳檢查旋毛蟲。采取豬膈肌和牛、羊食道等肌肉檢查住肉孢子蟲。
經(jīng)反復水洗沉淀的沉淀物中發(fā)現(xiàn)蟲體后,用分離針挑出,放入盛由生理鹽水的廣口瓶中等待固定,同時用鉛筆在一小紙片上寫清動物種類、性別、年齡和蟲體寄生部位后投入其中。同一器官或部位收集的所有蟲體應放入同一廣口瓶中。寄生于肺部的線蟲應在略為洗凈后盡快投入固定液中,否則蟲體易于破裂。
當遇到絳蟲以頭部附著于腸壁上時,切勿用力猛拉,應將此段腸管連同蟲體剪下浸入清水中,5~6h蟲體會自行脫落,體節(jié)也會自然伸直。
為了檢查沉渣中小而纖細的蟲體,可在沉渣中滴加濃碘液,使糞渣和蟲體均染成棕黃色,然后用5%硫代硫酸鈉溶液脫去其他物質的顏色。如果器官內容物中的蟲體很多,短時間內不能挑取完時,可將沉淀物中加入3%福爾馬林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