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鎖 田維維
【摘要】刑法是一部反映廣大民眾關于犯罪以及刑罰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法律。經驗是人們由實踐得來的知識。經驗性是人們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積累性、檢驗性和矯正性是經驗的稟性。經驗性可以使人們獲得并更新廣大民眾關于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應該如何處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
【關鍵詞】犯罪 ? ?刑罰 ? ?欲望 ? ?共識 ? ?經驗
【中圖分類號】DF6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什么是刑法
在當今社會,刑法不但是一部反映刑法主體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的法律,而且是一部對刑法主體之間的欲望沖突給予協(xié)調的法律,更是一部將廣大民眾關于如何協(xié)調這些沖突的共識給以體現的法律。
第一,刑法與人的欲望有關。人天生具有食欲、性欲和知欲。我國古代先哲告子曾經說:“食、色,性也?!雹?。食欲和性欲是人類繁衍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還天生具有知欲即探索外界的欲望。知欲是動物為了滿足食欲和性欲而產生的對其所處環(huán)境進行探究的欲望。人類在各個領域中的欲望,皆是人的上述三種欲望的綜合表現形式。人的上述三種欲望是人類社會爭吵不休的根本原因。人們關于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應該如何處罰(以下簡稱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也是人的上述三種欲望的綜合表現形式在刑法領域中的表現。從人的欲望角度分析,在當今社會,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主要涉及三方欲望主體:民眾、被害人和犯罪人。這三方主體皆有各自的欲望:民眾從安全安寧生活生產環(huán)境需要得到保障的欲望角度出發(fā),希望刑法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能夠向自己一方傾斜;被害人從需要被撫慰的欲望角度出發(fā),希望刑法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能夠向自己一方傾斜;犯罪人從需要按無罪或者罪輕處罰的欲望角度出發(fā),希望刑法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能夠向自己一方傾斜。從表面上看,刑法的這些主體各自的欲望需求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但從實質上分析,他們的這些欲望需求都產生于相同的欲望基礎:食欲、性欲和知欲,是人的食欲、性欲和知欲在刑法領域中的綜合表現形式。因此,刑法與人的欲望直接相關,是一部體現刑法三方主體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的法律。
第二,刑法是協(xié)調刑法主體欲望沖突的法律。如上所述,刑法與人的欲望有關,是一部體現刑法主體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的法律。但刑法的這些主體之間具體的欲望需求畢竟是有差別的,在涉及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上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很多方面甚至還會產生激烈的沖突:被害人與犯罪人之間的欲望需求就經常處于激烈的沖突狀態(tài);民眾在很多情況下與犯罪人,甚至與被害人的欲望需求也不盡一致。因此,刑法是一部對刑法主體之間在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產生沖突時給予協(xié)調的法律。
第三,刑法協(xié)調沖突所要達到的目標是正義在刑法中的出現。正義是人類社會一直在追求的美好理想,但正義的含義到底是什么?人們一直在探究,結論并不一致。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一般認為,追求絕對統(tǒng)一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們皆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fā)來界定正義。因此,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認可的正義應該就是正義。正義的刑法也是人們一直在追求的。也就是說在當今社會,正義的刑法就應該是,刑法的內容能夠體現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的共識。
什么是經驗性
經驗是什么?經驗是指“由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雹趯嵺`是指“人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③人類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天生就具有探究外界的欲望。人類探究外界所獲得的知識無一不與人類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的經驗直接相關。國外有許多學者論述了經驗在人們認識自然和認識社會中的作用。伏爾泰認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天賦的觀念,我們最初的觀念乃至我們的感覺,復雜的觀念亦是從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得來的,它們保存在我們的記憶中,由我們的大腦對這些觀念和感覺進行加工、組合、整理,從而產生出全部的知識來?!雹苈蹇苏J為:“我們的全部知識是建立在經驗上面的;知識歸根到底是導源于經驗的?!雹輥喞锸慷嗟抡J為:“感覺經驗雖然不能告訴人們事物的原因,但能提供關于個別事物的最權威的知識;感覺是外物作用于感官而引起的,是知識的來源?!雹奕魏我婚T科學的產生皆與人類的經驗密不可分,離開了人類經驗的科學是不可能出現的。
經驗性就是經驗的稟性。經驗性,是指經驗天生具有的特性,即經驗的稟性。經驗性包括經驗積累性、經驗檢驗性和經驗矯正性。經驗積累性,是指人們在實踐中,對某一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規(guī)律性知識的獲得,具有漸近性。漸近性即逐漸接近真相性。積累性是經驗的一個重要稟性。經驗檢驗性,是指經驗具有將人們積累的經驗性事實能否上升為規(guī)律性的知識給予其實證的特性。對于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性事實能否上升為規(guī)律性的知識,必須要通過證實才能確認。對于人們積累的自然科學事實而言,其檢驗性是通過在實驗室做實驗來實現的;對于人們積累的社會科學事實而言,其檢驗性是通過對人們的社會生活進行觀察、歸納來實現的。檢驗性也是經驗的一個重要稟性。經驗矯正性,是指經驗具有將不正確的知識予以修正的特性。經過經驗積累和檢驗而形成的知識有可能是錯誤的,或者當時是正確的但現在已經不再正確了?!懊髦堑目茖W家早就認識到,科學永遠是暫定的,即使深刻的科學理論也是暫定的。”⑦由人的經驗而形成的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知識更是如此,因為人的欲望具有善變性。人們極為關注的正義的含義因人的欲望具有善變性而也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矯正性也是經驗的一個重要稟性。
經驗性的意義。經驗性是科學理論的根基。任何一門學問要想成為一門科學,必須看它的經驗性根基如何。對于經驗性根基薄弱的學問,很難跨入科學理論的門檻。“經驗性是科學理論的根基,即是科學(數學除外)理論的根本性和基礎性的稟性,也是科學的最為鮮明的標識。沒有經驗要素的理論根本不能算做科學理論;甚至經驗性不明顯或不突出的理論,也很難跨入科學理論的門檻?!雹嘟涷炐砸彩侨祟愡M步的階梯。人類因經驗性從而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不斷加深。人類社會形成的不論是關于自然科學的知識還是社會科學的知識皆因經驗性而不斷更新,從而使人們獲得的關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越來越多,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因此向更高級的形式邁進。
什么是刑法的經驗性
刑法的經驗性,是指對于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是由人們通過實踐得來的,是人們在反復探究刑法是什么的實踐活動中由人的經驗的積累性、檢驗性和矯正性而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刑法的經驗性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探究的知識是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二是對上述知識的獲得和更新需要經驗的積累性、檢驗性和矯正性才能完成。
刑法的經驗積累性。刑法的經驗積累性,是指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具有漸近性。漸近性即逐漸接近真相性。刑法的經驗積累性是刑法經驗的稟性之一,表現在刑法立法之前。其二,刑法的經驗積累過程。在民主國家,都有人民代表,比如我國的人民代表就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即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均來自不同地區(qū),均由當地民眾選舉并代表當地民眾行使國家賦予的參政、議政職權。這些人民代表在參加刑法立法會議之前,就已經收集了大量當地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事實。他們在參加刑法立法會議之前所收集的當地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事實的過程,就是刑法的經驗積累過程,是逐漸向刑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一個國家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逼近過程。我國刑法的經驗積累過程也是如此??傊?,刑法的經驗積累過程,就是一個逐漸積累一個國家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過程。
刑法的經驗檢驗性。刑法的經驗檢驗性,是指刑法的經驗具有將各地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能否上升為一個國家廣大民眾認可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給予其證實的特性。經驗檢驗性是刑法經驗的稟性之一,表現在刑法的立法程序之中。
對于各地人民代表收集的當地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事實能不能上升為一個國家的廣大民眾認可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是需要給予證實的。在民主國家,均通過刑法立法程序對其進行證實,即進行檢驗。國家通過刑法立法程序,讓來自不同地區(qū)的人民代表參與刑法立法,讓他們分別代表各自地區(qū)對各種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進行充分闡述,讓他們的不同觀點充分碰撞,國家最后以少數服從多數的立法原則,決定是否讓關于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的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刑法議題通過。這時,一個國家的廣大民眾關于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的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就形成了,即廣大民眾關于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的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規(guī)律性知識就出現了。對于多數人民代表通過的刑法議題,國家以刑法規(guī)范的形式公布,并讓民眾遵守。我國的刑法立法程序就體現了刑法的經驗檢驗過程??傊?,刑法的立法程序體現了刑法的經驗檢驗性,是刑法的經驗積累性所積累的各地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事實能否上升為一個國家的廣大民眾所認可的規(guī)律性知識的檢驗裝置。
刑法的經驗矯正性。刑法的經驗矯正性,是指刑法的經驗具有將不符合現實的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予以修正的特性。刑法的經驗矯正性也是刑法的經驗的稟性之一,表現在刑法的修改程序之中。
刑法需要經驗矯正性原因在于:一是刑法原來反映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是錯誤的。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會出現錯誤。這是因為人的智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窮盡所有真相。人們無論是對自然知識的認識,還是對社會知識的認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出現認識錯誤在所難免。因此,刑法作為一個反映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的部門法,人們對其規(guī)律性知識的獲得就必然有可能會出現認識錯誤。這些認識錯誤就會導致原來形成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并沒有真實地反映當時廣大民眾的心聲。在這種情況出現以后,刑法的經驗矯正性就必然開始發(fā)揮作用。這是因為,刑法不但是一部反映刑法主體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以及對刑法主體的上述欲望沖突給予協(xié)調的法律,而且還是一部將廣大民眾關于如何協(xié)調這些沖突的共識給以體現的法律。
二是刑法反映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是不斷變化的。經過經驗積累和檢驗而形成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人們所形成的知識皆會發(fā)生改變。在刑法立法之后,人們對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的認識也具有上述特點。這是因為人們的欲望在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程度的善變性。刑法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涉及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也必然會因人的欲望的善變性而出現變化,也必然會出現其原來規(guī)定的內容不再符合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的社會現實的情況。在這種情況出現以后,刑法的經驗矯正性就必然開始發(fā)揮作用。這也同樣是因為,刑法不但是一部反映刑法主體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欲望需求以及對刑法主體的上述欲望沖突給予協(xié)調的法律,而且還是一部將廣大民眾關于如何協(xié)調這些沖突的共識給以體現的法律。
三是刑法的經驗矯正過程。在民主國家,人民代表不僅在刑法的經驗積累上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在刑法的經驗矯正上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在刑法經過立法程序被公布以后,就進入適用階段。如果人民代表發(fā)現法院對某一類刑事案件的刑法適用在當地民眾中引起強烈的質疑,就可以通過程序在國家召開的刑法修改會議上,將各自之前所收集的上述情況以議案的形式提交給會議。國家通過刑法修改程序讓人民代表分別代表各自地區(qū)對原來刑法所反映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是不是正確的或者是不是已經過時的議題進行充分闡述,讓他們的不同觀點充分碰狀。在經過了讓來自不同地區(qū)的人民代表充分表述各自的意見后,如果多數人民代表認為原來刑法所反映的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知識是錯誤的,或者現在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國家就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刑法修改原則,決定將原有刑法中就不正確的或者已經過時的知識給予矯正。這就是刑法的經驗矯正過程。刑法的經驗矯正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更新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的過程。我國刑法的經驗矯正過程也是如此。
結語
綜上所述,經驗性也就是經驗的稟性,是經驗天生具有的屬性。積累性、檢驗性和矯正性是經驗的三個重要屬性。人類要想認識自然和認識社會,就必須了解經驗性在其中的關鍵作用。刑法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研究的是刑法正義即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能否實現的學問。刑法的經驗積累性、檢驗性和矯正性能夠保障廣大民眾關于犯罪與刑罰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識在刑法中得到反映并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更新。
(作者分別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孟子》,夏華等編譯,北京: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尽⑷f卷出版公司,2011年,第221頁。
②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665頁,第1145頁。
④⑤張志偉主編:《西方哲學史》(第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51頁,第300頁。
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北京: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2卷,第110頁。
⑦李醒民:“經驗性:科學理論的根基”,《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⑧李醒民:“簡論科學理論的稟性”,《光明日報》,2010年1月26日。
責編 /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