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yǎng)豬場沼液的控制和化解措施
豬場的污水通過酸化池、沼氣池進行厭氧酵解后形成沼液。這一過程一般要經歷3個階段,即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水解階段。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物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物。例如纖維素被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等。
酸化階段。經水解后的小分子物進一步轉化成乙酸、碳酸、甲酸、氨、硫化氫等。
產甲烷階段。經酸化后的物質進一步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水等物質。
正因污水轉化需要經歷3個階段,所以在設計建造沼氣池時都配備建有一定容量的酸化池。如果3個階段均經有效化解,使碳水化合物充分形成甲烷和水,蛋白質形成氨氮及硫化氫,甲烷和硫化氫氣體作為燃料進行利用,氨氮則溶解在水中。
因此,經3個階段充分化解所產生的沼液,應是較清、幾呈無色透明的液體狀。如果沼液幾近黑色則表明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沒有充分分解成甲烷和水,豬糞中的蛋白質也沒有充分被分解成氨氮和硫化氫。這類沼液則對環(huán)境污染十分嚴重,治理成本昂貴。
要讓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充分分解成甲烷和水,建議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
1減少污水
規(guī)模豬場的水塔一般都較高,壓力較大,員工在清糞時基本上就用高壓水沖洗豬糞(省時省力)。大量的污水進入酸化池,尚未充分水解、酸化,就可能流入沼氣池,可使沼氣過程反應減慢,影響產氣過程。
要想減少用水量,首先應降低水壓(可用減壓閥),迫使員工必須采用干濕分離清糞法,即把干豬糞清掉后再用水沖洗,以達到污水量最少和污水中豬糞量最少的目的。進入沼氣池的污水量減少,則從沼氣池中出來的沼液量也就減少,這就達到了增加污水在沼氣池中的滯留時間,使有機物得到充分化解。如果豬場有水泡糞豬舍,必須改造成地面豬舍,確保干濕分離清糞法的實施。水泡糞豬舍,污染在先,治理在后,綜合起來,得不償失。
2增加沼氣池
如果采用干濕分離清糞法,沼液池流出的沼液還是偏黑,則說明沼氣池太小,應擴建沼氣池,直到沼液基本透明為止。
基本透明的沼液再經氧化塘氧化或采用某些生化方法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沼液的負面作用基本消除并可作肥料利用。否則,說明豬場規(guī)模過大,應考慮適當降低產能。
3整修沼氣池
有的沼氣池不產沼氣,說明沼氣池密封性能不好,達不到厭氧條件下產生沼氣的效果,沼氣池成了擺設。
豬糞在有氧環(huán)境下,只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且分解速度很慢,如同露天的糞缸一樣。通過這種“沼氣池”出來的所謂沼液,顯然就是糞水。對這類沼氣池,只能拆除重建或進行徹底整修。
4雨污分流
常言道,洪水猛獸。規(guī)模豬場的面積一般都較大,集雨面積甚至可達上千畝(1畝=667 m2)。一遇大雨,就形成洪災。
如果豬場沒有搞好雨污分流,下雨時大量雨水就可能直接進入沼氣池,導致大量未經充分化解的沼液從沼氣池中流出。這種“沼液”顯然是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的黑色液體,這種情況一般在雨季污染危害嚴重,必須進行整改。
陶志倫,陶虹成,張峰平
(金華家農兩頭烏種豬場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