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靖宇 鄭 剛 何永欣 成永達 寸新華 白壽華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云南 昆明 650041)
腹腔結核并腸外瘺的治療研究
包靖宇 鄭 剛 何永欣 成永達 寸新華 白壽華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云南 昆明 650041)
目的 討論腹腔結核并腸外瘺治療方法及療效,總結臨床治療的經(jīng)驗。方法 對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療的腹腔結核并腸外瘺患者完成完整治療計劃方案,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平均25.5歲。結果 14例患者中12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結論 臨床上在治療腹腔結核并腸外瘺時,可以采用腹腔雙套管負壓引流,在治療過程中,采取強效抗感染,注意抗結核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保證對患者的營養(yǎng)供給,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shù)氖中g時機和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手術,從而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得以身體康復。
腹腔結核;腸外瘺;手術治療
近年來,由于人口流動增加,耐藥結核增多及結核桿菌與艾滋病感染等原因,結核病在全球呈明顯上升趨勢。在我國結核病仍然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傳染病,疫情十分嚴重。選取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療的腹腔結核并腸外瘺患者1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對其進行治療后,有12例患者治愈出院,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療的腹腔結核并腸外瘺患者14例為研究對象,本組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齡14~65歲;病程1周~1個月,平均2周;合并肺結核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12例,合并腸梗阻5例,合并腹腔結核性膿腫2例。臨床癥狀:腹痛14例(100.0%),腹脹12例(85.7%),腹部包塊2例(14.2%),惡心、嘔吐4例(28.6%),發(fā)熱10例(71.4%),消瘦12例(85.7%),盜汗8例(57.1%)?;炇屹Y料: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7例(50.0%),結核抗體陽性8例(57.1%),痰查抗酸桿菌陽性6例(42.9%),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實驗[1]陽性12例(85.7%)。影像學資料:胸部CT及X線提示典型肺結核改變10例(71.4%),腹腔引流液及腹壁瘺口分泌物查出抗酸桿菌7例(50.0%),手術取材病理檢查證實為腹腔結核為7例(50.0%)。經(jīng)手術及消化道造影及腸瘺液性狀判斷高位腸瘺6例,低位腸瘺8例。
1.2 治療方法:患者入院后需盡快控制腹腔感染,采取腹腔穿刺置管、行腹腔雙套管負壓引流和強效抗感染治療為主。該套管由保護套管(外套管)、吸引管(內吸管)及一固定進水管(沖洗管)組成,通過有效的沖洗和持續(xù)低負壓吸引,它可將腹腔內的積血、積液、積膿、壞死組織等物質引出體外,減少毒素的吸收,防止或減輕感染[2]。調節(jié)沖洗液滴速,一般每日的沖洗液總量為3000 mL,滴速30~40滴/分。過快則滴入的液體來不及被吸出,溢出創(chuàng)面造成周圍皮膚受損;過慢會造成干吸,導致出血和引流不暢;保持雙套管的有效負壓,持續(xù)負壓吸引的壓力一般最低-10 kPa,最高-20 kPa,以能順利吸出引流物為宜?;颊邞脧V普抗生素及抗厭氧菌治療,在治療中適時調整抗生素,調整依據(jù)是腹腔引流液細菌的培養(yǎng)結果。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及時補充腸外營養(yǎng)和電解質,防止患者因營養(yǎng)不良和電解質紊亂而威脅生命。本組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前后經(jīng)過了三次腸道營養(yǎng)補充,第一次是治療早期運用腸外營養(yǎng),第二次改為腸內營養(yǎng),是在腸瘺得到控制后進行,第三次是在實施手術前運用腸外營養(yǎng)。當患者腹腔彌漫性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有所好轉后方可進行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要注意規(guī)范使用抗結核藥物,臨床上常用的有效抗結核藥物主要有異煙肼、利福平、鏈霉素、對氨基水楊酸鈉、乙胺丁醇等,這些藥物在使用時應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聯(lián)合使用,以增強其療效。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療程一般為18~24個月,用藥過程要特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患者的耐藥情況,重視藥物對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有所損害。若腸外瘺沒有好轉跡象,則在腸瘺經(jīng)引流后2~4個月進行手術治療,臨床常用的手術主要有腸管部分切除吻合術、腸瘺局部腸袢切除吻合術、腸袢漿膜覆蓋修補術、腸曠置術等。
本組14例患者中,5例患者采取腹腔雙套管負壓引流,在治療過程中,運用強效抗感染,注意抗結核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并保證對患者的營養(yǎng)供給,經(jīng)過上述治療后得到治愈,2例患者經(jīng)腸袢漿膜覆蓋修補術得到治愈,5例患者經(jīng)過腸管部分切除吻合術得到最終治愈,另外2例患者因感染中毒性休克、膿毒血癥,最終多器官衰竭死亡。
3.1 腹腔結核病包括胃、肝、脾、腸、腹膜及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其中以腸、腹膜及腸系膜淋巴結結核為多見[3],腹腔結核可引起腸壁壞死穿孔形成瘺。目前造成腸瘺患者死亡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患者受到感染,根據(jù)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的報告顯示,有90%的腸瘺患者是因為感染致死[4]。由于人體腸液內包含大量細菌和消化酶,當患者瘺出腸液時,應當及時有效的對其進行引流,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腸液將污染患者的整個腹腔,于是形成彌漫性腹膜炎,很可能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導致患者多個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最終死亡。因此,患者入院時如果發(fā)現(xiàn)其腹腔嚴重感染,此時不宜進行開腹手術治療,而應當及時處理感染問題。此時最好采用腹腔穿刺置管,行腹腔雙套管負壓引流和強效抗感染治療。治療時及時補充腸外營養(yǎng)和電解質,根據(jù)患者腸液流失量和生理所需量及時從靜脈補給適量液體和電解質。在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中,要注意規(guī)范使用抗結核藥物,使用時應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聯(lián)合使用,用藥過程要特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患者的耐藥情況,重視藥物對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有所損害。本組患者經(jīng)過1~2周治療后,彌漫性腹膜炎明顯好轉,感染中毒性休克也得到有效控制,此時可進行抗結核治療。由于腸瘺口服藥常常難以達到治療效果,所以用藥宜采用靜脈給藥。
3.2 腸外瘺患者的手術包括輔助性手術及確定性手術。輔助性手術主要有剖腹探查、腸造口、引流等,患者若需要進行此類手術可隨時進行。確定性手術包括消除腸瘺所實施的修補、切除,這類手術要根據(jù)患者腹腔感染的控制程度以及營養(yǎng)狀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5]。本組7例患者在腹腔引流2~4個月,抗結核治療1個月時進行手術,選擇這一時機進行手術,術中發(fā)現(xiàn)患者腹腔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這為手術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從而使得患者手術取得良好效果。
[1] 王永生,寧靚,蔣芳萍.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性腹膜炎診斷中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4,35(3):296-297.
[2] 李立娟.腹腔雙套管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7):74.
[3] 陳灝珠,楊秉輝,翁心華,等.實用內科學[M].12版.上海: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46-549.
[4] 端木宏謹.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5-41.
[5] 吳階平,裘法祖,吳孟超,等.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102-1107.
R526
B
1671-8194(2015)15-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