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香
(福建省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在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實施細則(2011版)中規(guī)定:醫(yī)院必須要有壓瘡報告制度,而壓瘡是衡量護理質量的標準之一,因此護士只有正確上報壓瘡才能提高壓瘡的護理管理質量。多數(shù)研究表明,PDCA循環(huán)能較好地提高護理管理質量[1]。2014年起,我院護理部運用PDCA循環(huán)對護士上報的壓瘡進行管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各科室上報的311人次壓瘡的正確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改進措施,并于2015年4月再次對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方法后各科室上報的332人次壓瘡的正確情況進行調查。
1.2 方法
1.2.1 計劃階段:調查2013年1月至12月各科室上報的311人次壓瘡的正確情況,其中上報正確的283人次,不正確的28人次,正確率為91%。不正確的主要分布情況:患者基本信息填寫錯誤或錯用表格6人次;錯報壓瘡14人次;漏報或隱瞞不報壓瘡8人次。分析原因:①護士填寫時拷貝其他患者的模板或科室對新舊不同的壓瘡上報表未整理、標識。②護士缺乏壓瘡的相關知識,如把受壓處的皮膚發(fā)紅或稍不正常、抓傷上報為壓瘡。③護士缺乏責任心,錯誤認為:把新入科患者的受壓處的皮膚發(fā)紅或傷口上報為壓瘡,則以后真正發(fā)生壓瘡時與個人無關。④護士對上報壓瘡的重要性認識不夠。⑤護士和護士長害怕發(fā)生不可避免壓瘡后會給個人或科室造成不良影響。
1.2.2 實施階段。①成立壓瘡護理小組:2014年1月初成立了由18人組成的壓瘡護理小組,組長由1名壓瘡管理經(jīng)驗豐富的總護士長兼任,組員由各科室推薦申報,護理部審核、確定后形成,同時制定壓瘡護理小組的職責。②修訂壓瘡上報表:2014年1月底組織壓瘡護理小組討論,整合了《壓瘡上報表》、《壓瘡高?;颊呱蠄蟊怼?、《難免壓瘡上報表》等3個不同的上報表成《壓瘡/壓瘡高危上報表》,以方便護士填寫。同時要求護士長把修訂后的《壓瘡/壓瘡高危上報表》放在護士站電腦上的指定位置,必要時做好標識圖,做到人人知曉。③加強培訓:a.壓瘡上報重要性及壓瘡上報表的培訓:2014年2月組織以護士長為中心的學習,同時對上報表中的填寫方法進行培訓,要求責任護士填寫后需核對患者的相關信息是否正確,確認后再由護士長審查無誤后方可上報。b.壓瘡知識培訓:壓瘡相關知識已有許多新的研究,但很多護理人員了解的壓瘡知識比較陳舊[2]。為此2014年2月起我院護理部要求各科室再次組織學習《臨床護理實踐指南》,并通過分批次選送小組成員外出學習、回院傳授交流的方式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壓瘡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壓瘡基礎知識、壓瘡防治最新進展、壓瘡不同分期的判斷、壓瘡與皮膚發(fā)紅及其他皮膚病的識別,如:淤血紅潤期與皮膚發(fā)紅的判斷,除了局部表現(xiàn)外,還可借鑒指壓后是否退色加以區(qū)別,防止再次把皮膚發(fā)紅上報為壓瘡。每次培訓后均進行嚴格考試,同時要求各科室把壓瘡相關知識作為科內業(yè)務學習內容之一。④修訂壓瘡上報制度:以往的壓瘡上報制度缺少壓瘡上報時限,因此2014年2月修訂了壓瘡上報制度,從制度上完善壓瘡上報管理的具體要求, 并將相關制度下發(fā),讓大家從學習、了解到人人掌握。規(guī)定:發(fā)生壓瘡后,要求責任護士24 h內填寫壓瘡上報表。上報時參照學過的壓瘡相關知識,實事求是,如有疑議可申請壓瘡護理小組會診再酌情上報,對于主觀上錯報壓瘡的科室,經(jīng)查核實將予以通報并與科室的護理質量分掛鉤。⑤實施非懲罰性不可避免壓瘡上報制度:根據(jù)國內外關于壓瘡發(fā)生的觀點,認為壓瘡大多數(shù)是可以預防的,但并非全部,不能把所有壓瘡歸咎于護理不當[3]。因此2014年2月護理部規(guī)定:已申報不可避免壓瘡經(jīng)積極護理后仍發(fā)生壓瘡的,對自愿上報的個人和科室不予追究責任,從而減輕護士及護士長的上報壓力。但如果是非上報的壓瘡,而是在護理質量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壓瘡,那么當事人及護士長即會受到處罰,且與科室的護理質量分掛鉤,督促各科室積極上報,以減少漏報或隱瞞不報。
1.2.3 檢查階段:科室護理質控小組在平時工作中對護士上報壓瘡的情況進行抽查,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指出并要求整改;護理部對這項工作進行追蹤檢查,通過護士長午夜查、定期質量檢查、壓瘡護理小組的專項檢查等方式,查看各科室是否把壓瘡相關知識作為科內業(yè)務學習內容之一,現(xiàn)場考核護理人員掌握壓瘡知識情況,查看《護理交接班記錄》及現(xiàn)場查看是否存在漏報、隱瞞不報、錯報現(xiàn)象,是否嚴格按照制度進行上報,檢查上報制度是否需要改進并完善的內容。
1.2.4 處理階段:護理部每個月組織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會議,對當月護士上報的壓瘡存在問題進行反饋,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時通過院內OA下發(fā)科室要求整改,再根據(jù)再次檢查結果進行評價,針對仍存在問題或新出現(xiàn)問題再次提出新的計劃并落實,不斷循環(huán)改進。如:在臨床跟蹤中發(fā)現(xiàn)無法判斷壓瘡和失禁性皮炎,立即查找資料,借鑒王艷瓊等[4]的壓瘡與失禁性皮炎鑒別方法要求各科室組織學習,使壓瘡上報管理成為一個真正PDCA管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本次研究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5年4月,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各科室上報的332人次的壓瘡正確情況,其中上報正確的323人次,不正確的9人次,正確率提升至97.29%,與運用前的正確率進行比較,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74,P<0.01)。不正確的主要分布情況:患者基本信息填寫錯誤1人次,錯報6人次,漏報或隱瞞不報2人次。
PDCA循環(huán)作為一種程序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在不斷的循環(huán)中得到逐步提高。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周而復始,它的四個階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銜接,相互促進,每循環(huán)一次就實現(xiàn)一定的目標[5]。
把PDCA循環(huán)運用于護士上報壓瘡的管理,避免了壓瘡管理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通過上一循環(huán)的壓瘡上報檢查,找出護士上報中的存在不足,制訂改進計劃,組織實施、檢查,改進了壓瘡上報中的問題,制定和完善了壓瘡相關制度,提高了壓瘡的護理質量,提升了護士上報壓瘡的正確率,同時對出現(xiàn)壓瘡與失禁性皮炎如何鑒別的新問題,護理部將通過下一次循環(huán),推動壓瘡與失禁性皮炎鑒別的問題的改進,有效促進了壓瘡上報問題的持續(xù)改進。在整個循環(huán)中,既有基于現(xiàn)狀的調查,又有具體的改進措施,并強化措施的追蹤落實與效果評價,使護士上報壓瘡的管理更具有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落實,反復循環(huán),持續(xù)改進,使壓瘡的上報管理更為高效[6]。因此運用PDCA循環(huán)進行壓瘡上報管理,能進一步促使壓瘡護理管理工作達到規(guī)范化、標準化與制度化,提高護士上報壓瘡的正確性,最終提高了壓瘡的護理質量,是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方法。
[1] 盧瀟瀟,皮遠萍,王國碧,等.應用PDCA循環(huán)降低患者身份識別缺陷率[J].護理學雜志,2014,29(6):7-9.
[2] 張瑩瑩,許勤,李華珠,等.護士的壓瘡知識及其培訓效果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9,24(18): 92-94.
[3] 蘇若瓊.護理部對壓瘡護理過程的監(jiān)控與管理[J].護理研究,2010,24(9):2515-2516.
[4] 王艷瓊,寧寧,劉歡.壓瘡與失禁性皮炎鑒別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7):687-689.
[5] 王小麗,李福宣,古程.PDCA循環(huán)運用于手術室??谱o士培訓效果探討[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3):50-52.
[6] 張振香,羅艷華.護理管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