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霞 吳 瓊
(鄒城市中醫(yī)院內科,山東 鄒城 273500)
淺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護理
王慶霞吳 瓊
(鄒城市中醫(yī)院內科,山東 鄒城 273500)
目的 探討淺靜脈留置針的穿刺及護理方法,以減少并發(fā)癥,延長留置時間。方法 對我科305例患者采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的穿刺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組305例患者留置時間(5.7±2.1)d,在留置過程中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42例,占13.78%,其中穿刺處發(fā)生感染5例,占1.64%,靜脈炎15例,占4.92%,液體外滲11例,占3.61%,導管堵塞9例,占2.96%,靜脈血栓2例,占0.66%。本組未留下任何后遺癥?;颊邔ψo理工作滿意度為99.02%(302/305)。結論 針對淺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延長留置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
淺靜脈;留置針;應用;護理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由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能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保護血管,持續(xù)保留靜脈通道,容易被護理人員和患者接受。應用靜脈留置針,還有利于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并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已廣泛地用于臨床,效果滿意。但如果臨床操作技術不當及留置后護理不當,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的患者共305例,臨床效果滿意?,F將使用后的體會總結如下。
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的患者共305例,其中男202例,女103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51.3± 13.9)歲。疾病種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97例、支氣管肺炎45例、高血壓病34例、冠心病76例,心肌梗死12例、心律失常23例、腦梗死18例。
本組305例患者留置時間(5.7±2.1)d,在留置過程中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42例,占13.78%,其中穿刺處發(fā)生感染5例,占1.64%,靜脈炎15例,占4.92%,液體外滲11例,占3.61%,導管堵塞9例,占2.96%,靜脈血栓2例,占0.66%。局部經用50%硫酸鎂外敷等對癥處理,本組未留下任何后遺癥?;颊邔ψo理工作滿意度為99.02%(302/305)。
3.1穿刺護理:首先操作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應向其說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配合方法,以消除患者緊張情緒[1],使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對于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應該向其陪護解釋清楚,爭取陪護人員的配合。①穿刺靜脈的選擇:根據患者自身血管的情況選擇穿刺靜脈。一般選擇較為粗直、充盈、長度適宜留置針的血管進行穿刺,通常選擇四肢淺表靜脈,如足背靜脈網、大隱靜脈、前臂貴要靜脈、頸外淺靜脈。當患者因禁食、創(chuàng)傷、失血、疼痛、環(huán)境溫度低、個體循環(huán)不良等因素造成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的情況時,可采用先熱敷穿刺部位,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2],盡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靜脈,以免影響患者的日?;顒?。注意避開關節(jié)、靜脈瓣、肢體受傷部位,癱瘓患者宜選擇健側肢體血管。患皮膚病及感染處禁忌穿刺置管。②留置針的選擇:根據患者病情、血管情況及所用藥物性質選擇留置針的型號,仔細檢查其質量,包括產品的失效日期,包裝是否完好,型號,套管與針芯是否粘連,導管邊緣是否粗糙,針尖斜面應銳利無鉤,套管完整無斷裂。如患者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需快速補液或者需給予甘露醇等高滲脫水劑則選擇粗的留置針,反之則選擇小型號的留置針。因為留置針的直徑與血管直徑的比例與靜脈炎的發(fā)生概率有關。所以在不影響搶救和治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最小型號的留置針,以減少留置針對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③穿刺方法:選擇好血管,在穿刺上方10 cm處扎止血帶,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針外套管放松,針尖斜面向上,以15°~30°進針,進針速度宜慢,見回血后調整穿刺角度為10°順著靜脈走向將留置針推進0.5~1 cm,右手固定針芯,左手推送外導管。遇有無法確定針尖是否刺入血管時,可先將針芯拔出少許,松止血帶,讓液體滴入少量,如靜脈滴注通暢、局部無腫脹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進軟管。用透明貼膜固定好套管針,即可輸液。
3.2留置針護理:①預防穿刺處感染:每日此處更換無菌貼膜1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點。穿刺部位周圍皮膚應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蓋以透明的無菌敷貼,透明貼膜利于動態(tài)觀察穿刺部位皮膚的變化[3],便于及時處理。注明置管日期、時間的小紗布固定。連續(xù)輸液者,應每天更換輸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換1次。交待患者或家屬注意穿刺局部皮膚的清潔,避免接觸水,以防污染。本組患者穿刺處發(fā)生感染5例,占1.64%。②防止堵塞:每日治療結束后用0.9%生理鹽水5 mL沖管,將剩余藥液全部沖入血管內,也可每日治療結束后用肝素鹽水(每毫升鹽水含1000 U肝素)1 mL封管1次。肝素作為一種酸性粘多糖,是臨床常用的抗凝劑,用稀釋肝素封管,可降低堵管率,延長留置時間[4],但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4 d,規(guī)定不能超過7 d天,注意留置針的通暢情況。輸液過程中,須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huán)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快速輸液須嚴防液體滴空。避免穿刺側肢體用力或下垂,以防回血,造成留置針堵塞。本組導管堵塞9例,占2.96%。③靜脈炎的防治:靜脈炎是淺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輸液的種類、留置針的型號、穿刺部位都與靜脈炎的發(fā)生有關,操作者的穿刺技術不過硬也可引起靜脈炎[5],本組發(fā)生靜脈炎15例,發(fā)生率為4.92%。故護理人員每日輸液前應仔細的觀察穿刺點皮膚及血管走行皮膚的情況,并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性反應等,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的早期癥狀。一旦發(fā)生局部并發(fā)癥,如出現紅、腫、熱、痛,沿靜脈走行出現紅色條索狀,則可能提示發(fā)生靜脈炎。要立即拔針處理,給予硫酸鎂紗布濕敷,效果顯著,也可以用靜脈炎軟膏局部涂擦。④防治液體外滲:本組液體外滲 11例,占3.61%。藥物的化學刺激、藥物持續(xù)滴注致膠體滲透壓降低,液體靜壓增加及繼發(fā)感染等因素容易使液體發(fā)生外滲,臨床表現為脹痛、燒灼、刺痛,局部水泡,甚至皮膚發(fā)黑變硬,形成潰瘍。使用透明敷貼牢固固定針頭,避免移動,減少輸液肢體活動,發(fā)生液體外滲時應立即停止輸液,抬高患肢,減輕水腫,可行局部冷敷,使腫脹局限。局部用50%硫酸鎂外敷,也可用馬鈴薯、生姜外敷[6],促使液體吸收。
淺表靜脈留置針操作簡單,具有減輕患者反復穿刺所致的疼痛,對血管刺激性小,可隨時進行輸液的特點,并可減少護士穿刺操作次數,提高工作效率[7],容易被患者和護理人員所接受。我科護理人員針對淺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淺靜脈留置時間為(5.7±2.1)d,在留置過程中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42例,僅占13.78%,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達99.02%。故臨床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穩(wěn)定的心態(tài),熟練的技術,努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加強留置針的護理,避免機械或化學刺激,掌握正確封管方法和留置時間,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加強病房巡視[8],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效率,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陳燕平.靜脈拔針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09,2(21):95.
[2]汪玉英.靜脈留置針使用技巧的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2011,3(2):85.
[3]劉淑芹,魏金慧,吳薇薇,等.靜脈留置針引發(fā)靜脈炎的護理與預防[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0):4484.
[4]王海燕.淺談靜脈留置針在臨床的應用與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22):3759.
[5]劉彩霞,白玉,楊磊,等.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4,7(2):181.
[6]何玉玲,王永香,劉世芬,等.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和預防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5):1082.
[7]劉嬌潔,王桂新,賈麗敏,等.輸液器茂菲氏滴管加藥蓋在淺靜脈留置針中的巧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569.
[8]陳心容,楊 苓,汪淼芹,等.靜脈輸液常見并發(fā)癥167例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86.
R472
B
1671-8194(2015)16-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