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民
(河北省任丘市華北油田總醫(yī)院,河北 任丘 062552)
探討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
徐小民
(河北省任丘市華北油田總醫(yī)院,河北 任丘 062552)
目的 研究分析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ICU收治的20例氣管切開后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將以往收治我院ICU的20例氣管切開后采取常規(guī)護理造成肺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實施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種指標的對比結果均有顯著差異(P<0.05);就感染癥狀消失時間及轉出此科的時間而言,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有廣泛推廣的價值。
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護理干預措施;效果
氣管切開術的臨床應用旨在直接迅速的解決患者氣道阻塞,是一種有效的搶救危重患者的治療手段[1]。然而由于氣管切口與外界環(huán)境相通,增加了各種細菌直接經切口進入支氣管或肺部的機會,另外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危重且機體抵抗力差等因素,大大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本文筆者強調針對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氣管切開后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促進感染的好轉并有效改善預后。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在我科室的20例氣管切開后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科室的20例氣管切開后采取常規(guī)護理發(fā)生肺感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包括男患者14例,女患者6例,年齡分布為32~84歲,平均年齡(67.2 ±9.6)歲;其中包括3例心臟驟停復蘇術后,8例腦出血,3例顱腦外傷,2例腦梗死,4例呼吸衰竭。對照組中包括男患者15例,女患者5例,年齡分布為33~84歲,平均年齡(67.1±10.2)歲;其中包括4例心臟驟停復蘇術后,7例腦出血,3例顱腦外傷,2例腦梗死,4例呼吸衰竭。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種類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基礎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用藥護理及體征觀察等方面。觀察組針對肺部感染采取相應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措施如下:①保持病室的環(huán)境的安靜整潔,病區(qū)做到每日定時通風換氣,保持溫度及濕度的適宜。病區(qū)的醫(yī)護人員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限制家屬的探視,并保持患者及其床單位的整潔。②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做到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觀察患者的意識及瞳孔對光反射,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并記錄。③注意氣管切口的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氣管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潔,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出血的傾向,根據(jù)切口敷料的清潔度及分泌物量及時更換敷料,如無特殊狀況要定時更換敷料。每日兩次用碘伏棉簽消毒創(chuàng)口。④注意吸痰,吸痰過程中要嚴格的無菌操作,將氣管內的痰性分泌物充分吸出,吸痰前后給予患者純氧吸入,每日進行4-8次霧化吸人以濕潤呼吸道及濕化痰液。⑤注意患者的床頭抬高,定時將無禁忌證的患者床頭抬高30°~45°,但須注意的是妥善固定管道防止脫出[2]。⑥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定時測量患者的口腔pH值,當pH值低時選擇碳酸氫鈉液漱口,當pH高時選擇硼酸液漱口。注意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對于破潰的黏膜進行及時清創(chuàng)和消毒。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的治愈率及相關并發(fā)癥如呼吸衰竭、肺心病、哮喘的發(fā)生率,以及兩組患者的肺炎癥狀的消失時間及轉出本科的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文中所用資料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包對其進行分析,有效率對比采用卡方檢驗,配對樣本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種指標的對比結果均有顯著差異(P<0.05);就感染癥狀消失時間及轉出此科的時間而言,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臨床患者實施氣管切開后使得其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空氣相通,打破了機體正常的生理防御機制,從而造成細菌侵入人體的概率增多,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可對機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呼吸肌肌力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手術進行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大且術后長時間應用抑酸劑等,常導致機體難于咳嗽排痰[3],從而提高呼吸機相關肺炎、吸入性肺炎、哮喘及肺水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中濕化給氧及霧化吸入可以使呼吸道纖毛濕化,痰液及分泌物稀釋,有利于患者清理呼吸道,但護理過程中必須嚴格注意無菌操作原則[4]。
本文筆者對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結論:對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氣管切開后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促進感染的好轉并有效改善預后,因此針對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綜合護理措施具有在臨床廣泛應用的價值。
[1]趙士靜,董立亭,張秀云,等.重癥監(jiān)護室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9-11.
[2]陳麗芳,藍惠蘭,馮婷,等.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24):4116-4117.
[3]張寶民,孫艷,張志萍,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68例臨床分析[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28(11):715-718.
[4]曾萍,楊榮霞,程明琨,等.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1069-1071.
R473.6
B
1671-8194(2015)16-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