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楊
(凌海市人民醫(yī)院,遼寧 凌海 121200)
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的研究進展
吳雪楊
(凌海市人民醫(yī)院,遼寧 凌海 121200)
目的 研究分析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的臨床表現,確保反射線治療對病患的安全性。方法 通過對醫(yī)院放射線治療的效果分析,從而對其是否誘發(fā)腦腫瘤的臨床表現進行探討。結果 病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過程中誘發(fā)腦腫瘤具有多重因素,在治療過程中應當根據病患實際情況對病患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結論 了解病患的病情,熟悉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的病因,針對病患的誘發(fā)類型,在放射線治療之前,對病患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避免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現象的發(fā)生。
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研究進展
放射線治療措施已經被廣泛運用于醫(yī)院的各項治療手段中。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不斷更新,X線機逐漸被其他先進的技術代替。放射性治療技術的廣泛性更多的適用于顱腦疾病的治療中[1]。早期診斷的病癥,在放射線治療中多重并發(fā)癥的產生已經逐漸在放射線使用后期顯現出來。放射線治療的健康性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同時也已經成為醫(yī)學界普遍關注的重點。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已成為醫(yī)學陸續(xù)爭相報道的新聞。
放射線在治療過程中誘發(fā)腦腫瘤的因素具有多種。第一,放射線治療中容易引發(fā)治療表層附近細胞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2]。在放射線治療中因DNA鏈易出現斷裂而損傷細胞,DNA斷裂之后,其修復過程中會出現錯義和部分缺失,導致連接之后形成的染色體容易出現畸變,基因出現重組,導致腫瘤誘發(fā)的可能性。第二,放射線治療抑制免疫機制功能的作用。部分醫(yī)學研究者發(fā)現放射線治療的病患T細胞數目會減少較多,導致Th/Ts比例下降,病患在治療中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容易侵襲。其三,在病患接受放射線治療中,易激活癌細胞,導致正常細胞發(fā)生癌變。Strojan教授認為,輻射在治療程序中C-myc、C-fos和C-jun等基因被激活的同時誘發(fā)了ras基因家族[3]。在放射環(huán)境下引發(fā)的基因變化符合醫(yī)學界中“多種基因激活致癌”的理論。導致的輻射會導致多種基因丟失,而引發(fā)腦腫瘤。并且經突變之后的p53蛋白和野生型的p53蛋白相互結合,就會在細胞中構成寡聚蛋白不能相互結合成DNA。其四,經過放射之后的靶點會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在病患體內由于不穩(wěn)定、且異?;钴S對細胞間的結合力具有較大的破壞力,阻礙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組織細胞的凝固性[4]。其五,病患在放射治療后血管細胞內發(fā)生病變,導致一些容易引發(fā)不良反應的細胞存活于病患體內。居于前文中討論的集中因素,在輻射線治療中誘發(fā)腦腫瘤。
放射線治療可能誘發(fā)潛在的遠期腫瘤,因此,在判定誘發(fā)腫瘤的過程中應當按照一定的標準來實施。首先,第二種腫瘤的出現應當在原發(fā)腫瘤的照射線放射的區(qū)域內。其次,第二種腫瘤在放射治療前不存在,具有誘發(fā)的潛伏期。再次,原發(fā)腫瘤與誘發(fā)腫瘤之間存在明顯的組織病理學差異。最后,患者并不存在第二種腫瘤存在的基音與其他易發(fā)得的條件。醫(yī)學界在對放射線治療誘發(fā)疾病的過程中,學者們提出相應的判斷標準,并根據相應的判斷標準,判斷出病患誘發(fā)病癥的類型。在醫(yī)學界中,放射線治療中誘發(fā)的腦腫瘤類型包括:良性腫瘤轉變?yōu)閻盒阅[瘤以及引起第二性的良性或是惡性腫瘤。病患誘發(fā)的腦腫瘤類型不同,接受放射線治療程度也就不同。常規(guī)放療法引發(fā)疾病的類型各不相同,在年輕病患中誘發(fā)的神經膠質瘤較多。
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放射線治療的后期容易引發(fā)為神經膠質細胞和腦膜瘤或者是神經鞘瘤,是正常人發(fā)病率的9、18、5倍。接受頭顱放療的病患中誘發(fā)腦膜瘤的病患居多數。觀察還發(fā)現年齡越小的病患接受放療法的潛伏期更短。從開始接受放療到發(fā)病有4~35年不等時間。根據相關的文獻記載以及觀察可以總結的出放射的潛伏期應當根據放生過程中的計量而定。低劑量的放射線治療潛伏期較長,對細胞的損傷程度較小。
在病患接受放療治療的過程中,對病患誘發(fā)腦腫瘤的因素具有多種,同時能夠影響病患腦腫瘤的因素也具有幾種。首先是治療的劑量。放射治療如果達到控制找社區(qū)與腫瘤的生長,又不會影響正常腦組織的成長,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就應當控制照射的劑量。通常情況下,的伎倆正腦組織容易接受。腫瘤對照涉嫌月敏感越容易達到這樣的效果。通過控制輻射中控制的劑量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使用低劑量能夠減小病患正常細胞治療中不良反應的產生。其次是治療的效果。放射性治療是一種具有推廣使用價值的方式。病患前期是否接受手術以及伴行化療都是放射誘發(fā)腫瘤的重要因素。根據病患前期的治療效果,使用適當的治療效果能夠有助于病患的治療。最后是放射的范圍。放射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的出現主要是于病灶周圍接受劑量的散射有關。患者如果病灶容積過大,就會造成散射范圍的增加,導致患者較為正常的組織接受大劑量的輻射,形成具有可誘發(fā)腦腫瘤的外部基礎?;颊咴诮邮芊派渲委熀螅[瘤細胞壞死雨雪屏障的破壞增加,就可以作為腦內的抗原呈細胞與吞噬細胞,在腫瘤周圍形成一個免疫區(qū)。由此可見,放射的范圍是放射性治療中一個重要影響。
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做到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是處理該疾病的有效措施。在放射線治療誘發(fā)腦腫瘤中,應秉承能夠手術治療的病患盡早采取手術治療、敏感性較強的惡性腫瘤應選擇再次放射治療的方式[5]。放射性治療誘發(fā)腦腫瘤的治療措施,應當根據病患誘發(fā)腦腫瘤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的措施。
根據病患的病情采用合適的治療方式,有助于病患身體康復。顱腦良性的腫瘤病患,應當禁止使用放射治療的方法,特別是年幼的病患不應當使用放射性治療的方法。適合使用放射性治療的病患在使用放射性治療時,還應根據病患近期病情進行治療,同時應注意對病患遠期誘發(fā)腦腫瘤的可能性。
[1] 王玉林.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術對膠質瘤術后放射性腦損傷的研究[J].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12(12):36-37.
[2] Zehetmayer M,Kitz K,Menapace R,et al.Local tumor controland morbidity after one to three fractions of stereotactic externalbeam irradiation for uveal melanoma[J].Radiother Oncol,2010,55(2):135-144.
[3] 李建勝,龔洪翰,肖香佐,等.腦膠質瘤的二維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4(3):1-4.
[4] AlMefty O,Topsakai C,Pravdenkova S,et al.Radiation- in-duced meningiomas: clinical,pathological,cytokinetic,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stics[J].J Neurosurg,2011,100(6):1002-1013.
[5] Erfurth EM,Bulow B,Mikoczy Z,et al.Is there an increase insecond brain tumours after surgery and irradiation for a pituitarytumour?[J]. ClinEndocrinol(Oxf),2011,55(5):613-616.
R739.41
A
1671-8194(2015)34-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