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杰
(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法庫 110400)
牛跛行的診斷與治療
高春杰
(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法庫 110400)
2014年年初,法庫縣曾有7個鄉(xiāng)鎮(zhèn)出現原因不明的牛跛行,經調查5個鄉(xiāng)(鎮(zhèn))的11個黃牛養(yǎng)殖場存欄牛985頭,有跛行牛35頭,分析病因,經診斷和試治表明,跛行是由于缺鈣引起。缺鈣原因分析結果是飼料中含鈣不足和飼料中含磷過剩。
在跛行流行的地域,往往由于在前一季曾發(fā)生過嚴重強降雨,植物根部吸收的土壤磷分增多,同時,又缺乏某些含鈣精飼料的補充。3~6月為發(fā)病高峰季節(jié)。病牛多為母牛,公牛很少發(fā)病。母牛多發(fā)生在產前或產后,而產后母牛比產前母牛發(fā)病多。
牛跛行通常是由于飼料、飲水中磷含量充足或含鈣量缺乏,導致鈣、磷比例不平衡。一般認為,黃牛缺鈣的主要原因是日糧中的鈣、磷比例與正常比例相比發(fā)生了改變?,F在廣施磷肥,使植物果實及秸稈含磷量高,也使鈣、磷失去正常比例。目前,全縣的黃牛均以含磷較多的玉米及其秸稈為主要飼料,所以,飼料中缺鈣是本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患牛早期出現消化障礙和異嗜現象,舔食泥土、墻壁,在野外啃嚼石塊,在牛圈吃食污穢的墊草。此時極易造成食道阻塞、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等。在異食癖出現一段時間后,呈現跛行。主要表現為前后肢僵直,走路后軀搖擺。經常臥地不起,站立時病肢頻頻移動。運步時,步態(tài)強拘;使役時易出汗。跛行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一般隨運動量的增加而跛行加重,最后不能起立而呈癱瘓狀態(tài)。
綜合發(fā)病情況、病因分析及臨床癥狀,確診本病例是由于飼料中含鈣不足引起的牛跛行。
及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
(1)10%氯化鈉溶液200~300 ml,靜脈注射,隔日1次,7~10 d為一個療程。(2)5%葡萄糖氯化鈣300~400 ml,靜脈注射,隔日一次。(3)維生素D膠性鈣10 ml,肌肉注射,1次/d。(4)乳酸鈣、碳酸鈣、石粉灌服也有療效。
黃牛飼料中的鈣、磷含量比例應為2.5∶1,粗飼料多補充谷草、青干草,補充石粉,貝殼粉和蛋殼粉也有效,但不應補充骨粉。在本病的流行區(qū),可全年將石粉按5%的比例與精飼料混合,始終維持飼料日糧鈣、磷耳朵含量在2.5∶1左右。
(1)飼料原因:牲畜以玉米及其秸稈為主要飼料,而玉米和秸稈含鈣少,含磷多,因此,造成飼料中缺鈣。
(2)養(yǎng)殖戶知識欠缺原因:多數養(yǎng)牛戶的科技意識薄弱,對母牛的飼養(yǎng)方式還很原始,沒有給母牛尤其是懷孕母牛和產后母牛補充含鈣多的飼料。對于產前和產后母牛,補充鈣制劑可促進母畜和胎兒的健康生長,但也不是補充的鈣越多越好,應將鈣、磷的比例維持在2∶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