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宗恒 胡運志
(廣西百色凌云縣玉洪鄉(xiāng)水產畜牧獸醫(yī)站,廣西百色 533108)
仔豬水腫病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的病例報告
龍宗恒 胡運志
(廣西百色凌云縣玉洪鄉(xiāng)水產畜牧獸醫(yī)站,廣西百色 533108)
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腸毒血癥,俗稱搖擺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多發(fā)生于營養(yǎng)狀況良好,生長速度較快的仔豬和部分架子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血液寄生蟲引起的一種以貧血和黃疸為主要癥狀的寄生蟲病。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這兩種病混合感染后給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并且高的死亡率給養(yǎng)豬生產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
從2014年3月3日開始,凌云縣某養(yǎng)殖小區(qū)一農戶飼養(yǎng)的育肥仔豬在10 d內先后發(fā)病,共飼養(yǎng)育肥仔豬(約10~25 kg)300頭,發(fā)病86頭,死亡32頭,發(fā)病率28.7%,病死率37.2%。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驗,確診為仔豬水腫病與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死亡仔豬32頭,治愈仔豬54頭,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仔豬發(fā)病突然,體溫正常或偏低,四肢運動障礙,后軀無力,搖擺和共濟失調,做圓圈運動或盲目亂叫,有的病豬突然猛向前躍;刺激或捕捉時,觸之尖叫,叫聲嘶啞,行走搖擺,伏地、抽搐,倒地后四肢劃動如游泳狀;發(fā)病豬眼瞼、結膜、齒齦炎性水腫,有的波及頸部和腹部皮下出現水腫;隨病程延長,病仔豬精神抑郁,被毛粗亂無光,臥地不起,反應遲鈍,從耳尖、鼻部、耳朵、腹下、四肢末端到全身皮膚發(fā)紅或出現紅斑,后期發(fā)紫,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黃色,常伴有腹瀉癥狀,拉黃色水樣糞便,行動無力,極度衰竭死亡。
剖檢可見,病理變化主要集中在皮膚、胃腸、淋巴結、肝臟等。體表可見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針狀出血點和紫斑,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胃大彎和賁門部位的胃壁水腫,切開水腫部,可見黏膜層和肌層之間有一層膠凍樣水腫,無色或帶茶色或紅色,厚度不一,范圍2~3 cm,胃底有彌漫性出血。眼瞼、結腸腸系膜及淋巴結水腫,整個腸系膜呈涼粉樣,切開有多量液體流出,腸黏膜紅腫,甚至出血,有些病豬直腸周圍存在一層膠凍樣水腫。全身淋巴結幾乎都有水腫病變。心包、胸腔、腹腔有較多積液,液體澄清無色,或帶黃色、紅色,暴露空氣后形成膠凍狀。肝臟瘀血、腫大、質脆,有區(qū)域性壞死灶,膽囊氣盈,膽汁似米湯狀,膽囊黏膜出血。
(1)取耳靜脈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勻,加蓋玻片,在600倍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有多種形態(tài)如球形、橢圓形、環(huán)形及桿狀的閃光蟲體,這些蟲體能前能后、能上能下、伸展、旋轉、翻滾,紅細胞表面呈鋸齒狀、菠蘿狀等不規(guī)則形態(tài),1個紅細胞上有的附有多個蟲體。
(2)取病死仔豬的脾臟和腸系膜淋巴結組織直接涂片,用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發(fā)現少量散在、無莢膜、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和短桿菌。
(3)細菌培養(yǎng):無菌操作采集病死仔豬脾臟和腸系膜淋巴結,接種于麥康凱培養(yǎng)基、伊紅美蘭瓊脂培養(yǎng)基上,37℃恒溫培養(yǎng),24 h觀察結果,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長出磚紅色的菌苔和菌落,菌落圓整、隆起、濕潤;在伊紅亞甲藍瓊脂平板上長出帶有金屬光澤的黑色菌苔。取單個菌落涂片染色鏡檢,菌落形態(tài)與病料涂片中的細菌相同。
(4)生化試驗:分離菌能發(fā)酵葡萄糖、乳糖、蔗糖、果糖、麥芽糖和山梨醇產酸產氣;甘露糖和甘露醇產酸不產氣;能產生靛基質,不產生硫化氫,不分解尿素,MR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
(5)藥敏試驗:通過藥敏試驗,分離到的大腸桿菌對青霉素不敏感;對鏈霉素、鏈霉素和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對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可確診為仔豬水腫病與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
(1)硫酸鎂20~30g,灌服,1次/d,連用3~5d。
(2)強力附紅消(鹽酸多西環(huán)素)0.1ml/kg.bw,肌肉注射,1次/d,連用5~7d。
(3)氟苯尼考注射液0.1ml/kg.bw,肌肉注射,1次/d,隔日1次,5~7d。
(4)卡那霉素2ml、5%碳酸氫鈉30 ml、25%葡萄糖30ml,混合后一次靜注,1次/d,3~5d。
(5)維生素C4ml,肌肉注射,2次/d,3~5d。
(6)亞硒酸鈉維生素E2ml,肌肉注射,1次/d,3~5d。
(7)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1次/d,3~5d。
(1)疾病混合感染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采用綜合治療措施,效果較好。
(2)仔豬水腫病與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發(fā)病率高,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3)保持豬舍的清潔衛(wèi)生,豬舍要清潔、衛(wèi)生、干燥、溫暖,仔豬要定期驅蟲,提高育肥仔豬抗病能力。
(4)定期對育肥豬舍消毒,用2%~3%氫氧化鈉或2%~5%漂白粉溶液對圈舍、食槽和用具進行消毒,防止感染發(fā)病。
(5)均衡飼料營養(yǎng),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E)、微量元素(如,硒)及飼料蛋白質水平過高,均會導致豬水腫病的發(fā)生。適當降低蛋白質營養(yǎng)水平,仔豬飼料粗蛋白質含量以18%~19%為宜,同時,應在飼料中加喂含硒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添加劑。
(6)科學飼喂,仔豬在育肥開始時不要突然更換飼料,要合理搭配飼料,不宜喂得過多、過飽,以免消化吸收不良,誘發(fā)本病。
(7)減少應激反應,盡可能減輕因閹割、預防接種、換料、斷奶等多重刺激同時發(fā)生,引起仔豬對病原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
(8)對所有育肥仔豬用附紅快克、氧氟沙星拌料,連喂5d,可預防仔豬水腫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