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萬洪李 莉
(1.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農(nóng)牧局畜牧站,四川鹽邊 617100;2.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桐子林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鹽邊 617100)
幾種家畜毛發(fā)遺傳的探析
焦萬洪1李 莉2
(1.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農(nóng)牧局畜牧站,四川鹽邊 617100;2.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桐子林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鹽邊 617100)
家豬的被毛分為白色、黑色、褐色和花斑四種。不過豬的白色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具有色素元基因而不具備顯色基因,因而不能顯出顏色來。
習(xí)慣上我們把不具備顯色基因的情況用抑制基因Ⅰ來表示,具有Ⅰ基因的都是顯性白色。美國的約克夏豬、丹麥的蘭德瑞斯豬的白色,對任何毛色都是顯性。呈隱性遺傳的白化(無色素元基因)在豬很少見。
黑色對褐色或紅色的顯隱性關(guān)系則因品種不同而異。如英國的大黑豬,漢普夏豬和絕大多數(shù)黑豬對褐色或紅色是顯性,但巴克夏豬,波中豬的黑毛對褐色或紅色是不完全顯性。巴克夏豬同紅色杜洛克豬雜交,F(xiàn)1是黑底紅色花斑,F(xiàn)2則是3黑底紅斑:1全紅。
漢普夏豬的白帶是顯性,白帶的寬窄在個體間有很大的差異。受修飾基因的影響。
成年野豬的毛色是暗灰褐色,但五月齡以前的小豬色較紅且體軀上還有淡奶黃色的縱向條紋。野豬毛色對多數(shù)有色毛是顯性,對顯性白是隱性。
2.1 E系統(tǒng)
色素分化基因E決定色素是褐色素或常黑色素,亦即決定全毛被是紅黃色或黑色;ep決定玳瑁型,即在黑底或褐底上有紅黃色斑塊,ee使色素細(xì)胞只產(chǎn)生褐色素,故毛被是紅黃色;ED是顯性黑色,在純合時能抑制A基因,雜合時則產(chǎn)生黑灰毛被。其顯性等級是ED>E>ep>e。
2.2 A系統(tǒng)
刺鼠毛基因A決定刺鼠毛型,即野兔毛型。所謂刺鼠毛型即動物背部的毛被每根毛有三個色帶,毛基部是污黑色,近端部是黃褐色,頂端是黑色,腹部毛基本上是黃色,只個別毛其基部是黑色;aa則為非刺鼠毛型,毛是全黑色或全褐色;at則使背上的毛為深色(黑色或褐色),腹部的毛為淡黃色;Aγ黃色,純合時致死;Aw背部刺鼠毛,腹部黃白色,其顯性等級為Aγ>Aw>A>at>a。
2.3 C系統(tǒng)
又叫白化系統(tǒng)。它與產(chǎn)生各種性質(zhì)不同的色素氧化酶有關(guān),共有5個復(fù)等位基因:C(全—色,一般是黑色)>CCh(青紫色)>Cm(黑貂毛色,基本黑色,體側(cè)及大腿部毛色很淡)>Ch(喜馬拉雅型)>C白化。C系要E存在時才等級明顯。
此外還有很多突變基因,因較不常見,故不錄。
馬的毛發(fā)一般不作為品種特征,主要用在登記,作為識別之用,這是由于控制毛發(fā)的基因為數(shù)較多,難以固定。
在古籍里根據(jù)馬的毛發(fā)就有20多種的名稱。以大多數(shù)品種來講,馬的基礎(chǔ)毛發(fā)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黑毛,其特征是被毛,長毛(即鬃、髭、尾毛)及四肢下端全呈黑色。毛類略帶鐵銹色,在陽光下看起來像紅黑色的也屬之。
一種是騮毛,其特征是長毛及四肢下端黑色,被毛則自黃色,紅色直至黑褐色。黑褐色的馬稱為黑騮馬,有時黑的程度可同黑毛一樣,不過口、鼻、眼睛的周圍及膁部,特別是大腿中線的毛發(fā)比其他部位的毛發(fā)淡,所以仍可與黑色相區(qū)別。騮毛的被毛纖維常常有黑色和黃紅色的色帶,有如刺鼠毛。另一種是栗毛,其特征是被毛從黃色至紅褐色,長毛及四肢下端與被毛同一顏色,但色較淡。
此外還有二種常見的毛發(fā)。一種是沙毛,是白色散生在有色毛(黑色、騮毛、栗毛)之中。沙毛有兩種,一種是沙毛性質(zhì)終生不變,學(xué)者定名為沙毛;一種是老來要變白的,幼駒生下時只有少量白色,隨年齡增加,白毛逐漸增多,大概到十二歲齡時可變?yōu)槿咨?,學(xué)者定名為青色。青毛馬常伴有斑點。另一種是白毛,白毛也有兩種,一種是白化,毛和皮膚均無色素,是隱性。一種是眼睛和嘴巴存在色素,是顯性白色。
牛的毛發(fā)基本上可分為白色、紅色、黑色、褐色、灰色、白斑等六類。白色牛有三種,一種是顯性白,WW是白色,ww是紅色,Ww是沙毛(紅沙),見之于英國短角牛。
Ww再帶有黑色基因(B)則為藍(lán)灰色或稱藍(lán)沙,它實際上是黑毛和白毛混生,在陽光下,看起來呈藍(lán)灰色。一種是白化cc,皮膚、毛、眼睛均無色素,系隱性,見之于荷蘭牛、丹麥牛、海福特牛,另一種是全身白毛,只耳部有黑毛,見之于瑞典高地牛,這實際是白斑的最擴(kuò)大形式。
黑色和紅色是牛中最常見的顏色,黑色是由于顯性基因B,紅色是隱性純合bb,現(xiàn)在黑色牛品種多少還存在基因b,不過頻率很低而已。象在馬、兔一樣,黑色和紅色受其他位點的基因的影響。有少數(shù)品種毛發(fā)是灰色的,這種灰毛像刺鼠毛,毛尖是白毛,下面有幾個黑色和黃色帶,受基因A控制。A-B—是灰色牛,A—bb是紅色牛,bb對A處在上位。灰色的深淺程度受修飾基因和性激素的影響。
人們常見的乳用牛,乳肉兼用牛,肉用牛多數(shù)是還有不同程度或范圍的白斑,例如常見的黑白花斑牛,全一色的由于顯性基因S,花斑由于ss,花斑的大小受修飾基因的影響。另一種白斑形式是體側(cè)有色毛,背線和腹線(包括胸前)白毛,下肢白毛,如海福特牛,它是由顯性基因SG控制的。還有一種是白面,由顯性基因SH控制,S、SG、SH、s是復(fù)等位基因,S、SG、SH相互間不完全顯性,但對s都是顯性。
綿羊的毛發(fā)纖維如果說按照組織構(gòu)造來分類的話,分為刺毛(或稱覆毛),有髓毛,無髓毛(或稱絨毛)及兩型毛等四種。后三種是有紡織價值的,組成套毛。前一種是覆蓋于嘴端或面部及四肢的下部的粗短纖維,沒有紡織價值。在羊身上這兩類毛可有不同顏色。
若以黃河劃線的話,那么凡是黃河以南地區(qū)綿羊大多是白色,西北地區(qū)是黑色和褐色,如灘羊,卡拉庫爾羊。從雜交結(jié)果來看是
黑色>褐色>白色,白色是雙隱性。
綿羊毛還有灰色的,進(jìn)一步分有兩種灰色。一種是沙毛,如在卡拉庫爾羊,羔羊初生時是全黑或全褐,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增生白毛,到一歲大時可顯出灰色。這是由一個或幾個“變白”基因(顯性)決定的。另一種灰色是由顯性致死灰色基因(G)決定的,羔羊初生時就是灰色(黑色或褐色毛與白色毛混生)。GG個體很少能成活到成年,Gg個體生活力毫不減弱,羔皮價格比黑色的或褐色的高出很多。
美利奴羊是全一白色,由S基因決定,西藏羊被毛白色,刺毛黑色,由ss決定;有一種像牛一樣是黑白花斑的,由SP決定,顯性等級是S>S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