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識猷
“愛之于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許多人鐘愛這段話,以為它出自杜拉斯的《情人》,其實這段話真正的作者是陳丹燕。這則“論愛金句”簡直完美隱喻了愛情的命運--大部分人都渴望“愛”這個東西,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愛出自何處。
愛情到底是什么?最初的傳說是,愛發(fā)自“內(nèi)心”。愛來時動心,走時傷心。詩經(jīng)說,既見君子,我心則喜。李白搖頭說,長相思,摧心肝。戴叔倫補充說,一點芳心為君死。幾百年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研究者嘆氣說,腎上腺素等激素確實可能誘導心肌頓抑,這種心碎綜合征嚴重時足以致死。
哪個神經(jīng)元讓你記住愛人的臉
如今,生物學家和神經(jīng)學家們分分鐘可以甩出一摞研究,力證是腦部制造了各種情誼,情人們卻依然用心形向彼此表示愛意?!敖o你我的心”是經(jīng)典的甜言蜜語,“給你我的腦”則像是個與喪尸有關的暗喻。
然而,我們的腦中有千億個神經(jīng)元,究竟是哪幾個記住了愛人的臉,又是哪幾個讓你瞳孔放大、呼吸變淺?
怎么觀察神經(jīng)元的活動?近20年來最常用的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簡稱fMRI。大腦中的神經(jīng)元被激活后,先是耗氧量大增,5~8秒后血流量和耗氧量都會上升,但血流量上升得更多,于是“努力工作的神經(jīng)元”附近就會比“無所事事的神經(jīng)元”附近存在更多“氧合血紅蛋白”。在強磁場中,氧合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有著不同的磁化性質(zhì),通過識別出的“血氧水平依賴(BOLD)信號”,大腦血氧變化便一目了然,分辨率可達毫米量級。
但要想研究清楚愛這東西,卻比較難辦。如何才能讓一個人在短期內(nèi)從“累感不愛”到“情意綿綿”?研究者找來沒有吸毒酗酒史、沒有精神與神經(jīng)疾病史且正在戀愛中的被試者,先做個熱戀量表(passionate love scale,PLS),看看分數(shù)是否已達到“真愛、深愛、狂愛”--心理學家真是什么量表都有--再讓他/她凝視所愛之人的名字、照片或視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比起凝視陌生人,大腦在見到所愛之人時的活動模式還真有些不同。
“重色輕友”的大腦皮層
若把你的右手攥成拳頭,從虎口的方向看過去,形狀就像一個大腦側(cè)面圖,蜷起來的食指是“額葉”,大拇指是“顳葉”,手背是“頂葉”,跟手腕相連處則是“枕葉”,這四個加起來,就是掌管各種高級認知功能的“大腦皮層”,人的“理性”就居于此。
凝視所愛時,大腦皮層里一些負責觀察了解他人的“社會認知”區(qū)會被激活,幫助我們與自己的所愛“心有靈犀一點通”,另外,一些涉及注意力和自我表達的高階腦區(qū)也會被激活。相比起來,若凝視的是同性朋友的照片,通常不能讓我們調(diào)動大量認知資源,大腦的“重色輕友”可見一斑。
而在你拳頭虛握的掌心對應的位置,有各種非著名但極重要的腦部結(jié)構(gòu),人的“感性”許多都是由此生發(fā),比如視聽觸味四感到大腦皮層的輸入中繼--丘腦;與大腦皮層多有聯(lián)系的運動控制中樞--基底核;多巴胺獎賞回路的重要組成--腹側(cè)被蓋區(qū)、尾狀核與殼核;更有聽起來很“邊緣”其實很常用的邊緣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協(xié)助記憶生成的海馬、激起恐懼等負面情緒的杏仁核和攸關注意力的扣帶回。
只要愛人在照片上向我們微笑,便足以激活與欣快感相關的多巴胺獎賞回路,就像酗酒者看到伏特加,癮君子看到可卡因,這類甜頭讓戀人們迷戀上癮,也讓他們在各種場合大秀恩愛,完全無視旁邊的人。與記憶相關的海馬區(qū)此時活動頻頻,讓戀人們將彼此的一舉一動鐫刻在心。與焦
慮、恐懼相關的杏仁核與后扣帶回則被抑制,于是戀人們變得勇敢無畏……甚至只在屏幕上以極快的速度閃過愛人的名字便足以激發(fā)這些反應,由于速度太快,被試者其實意
識不到自己看到了什么,但這毫不妨礙他們感受多巴胺帶來的歡樂。
在另一個實驗中,被電擊的被試者只要握住伴侶的手,便足以控制血壓并緩解生理疼痛。戀愛中的大腦甚至連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都會增加,營養(yǎng)因子又進一步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腎上腺素劇增導致手汗心跳,催產(chǎn)素上升制造甜蜜心安,血管加壓素分泌增加信賴親密,血清素減少令人茶飯不思。于是愛改變大腦,大腦改變內(nèi)分泌,內(nèi)分泌改變身心健康……愛人的存在,如魔法,如咒語,如催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舊愛難忘是因大腦回路需修正
愛是動力,愛是認知,愛是成癮……在愛中,人們獲得親密感,獲得避風港,也獲得歸屬感。在愛中的大腦固然似醉酒如上癮,然而,愛有多深,失去時便有多疼。
愛離開時,真是傷心也傷身。一旦失戀,與悲傷相關的后扣帶回皮質(zhì)以及與恐懼相關的杏仁核,全都變得活躍無比。還有影像顯示,遭遇社交拒絕時,與生理疼痛相關的腦區(qū)也會一并活躍,痛感可達胃痛甚至骨折的水平。于是寒蟬鳴泣,敗犬遠吠,斷腸人痛徹心扉。
擯棄舊愛并非易事,因為習慣深植于神經(jīng)“捷徑”中,你不需深思就可以撥出爛熟于心的號碼,一閉雙眼就可以憶起曾細細吻過的臉。不過,一切愛情都在腦中,一切記憶都在連接中,一切火花都在生化反應中。對大腦來說,舊回路難以磨滅,只說明新刺激還不夠頻繁不夠強。舊愛難忘,只說明新歡還沒來或?qū)τ谛職g你還不夠激賞。
治失戀就像治強迫癥,都有錯誤的大腦回路需要修正,失序的化學反應亟待平衡。不經(jīng)歷幾次涕淚橫流的戒斷反應,又怎能體會到愛的反面確實不是恨,而是平淡與漠然。終有一天,與舊日戀人再相逢時,你的腦區(qū)會無動于衷,你的多巴胺會不再躁動。而當你遇上新的戀人,亦會再體驗一次愛的美妙,執(zhí)子之手,宛如醉酒,直到白首,直到腐朽。(來源:科學松鼠會 責任編輯/清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