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綜合手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小梁切除術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綜合手術治療,對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術后平均眼壓、視野改善情況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青光眼采用綜合手術治療有著顯著的臨床療效,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眼壓以及視野情況,還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7.063
作者單位:151100 黑龍江省肇東市人民醫(yī)院
Clinical Effect Study on Comprehensive Surgery Treatment of Glaucoma
SUN Shujuan People’s Hospital in Zhaodong City,Zhaodong 15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surgery treatment to glaucoma. Methods Chose 4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laucom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and separat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t random.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beculectomy treatment only,while other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surgery treatment. Then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for having compared treatment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verage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vision improvemen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o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o adopt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glaucoma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a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laucoma,for obviou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ignificantly improving patients with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and vision,and greatly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surgery,Treatment,Glaucoma,Clinical Effect
青光眼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大量的資料表明,青光眼的發(fā)病率近幾年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1]。現(xiàn)選取我院于2013年11~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單純小梁切除術和綜合手術這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對照分析,同時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青光眼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的診斷標準。根據(jù)手術方法的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1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有12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1.8±5.5)歲;閉角型青光眼10例,開角型青光眼11例。治療組患者中有13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2.2±5.3)歲;閉角型青光眼9例,開角型青光眼12例。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青光眼類型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小梁切除術治療:將2%利多卡因與0.75%布比卡因進行等量混合對患者進行球后以及球周麻醉。在患者角膜上緣約1 mm位置的透明角膜板縫入懸吊線,對患者眼球進行牽引并固定,在上穹窿處置結膜瓣基底,于角膜緣位置為基底做鞏膜瓣(鞏膜厚度的1/2),如果患者虹膜內出血可以采用灼燒止血方法。將絲裂霉素C棉片放置在結膜間和鞏膜瓣間,約1.5~4 min后將絲裂霉素C棉片取走,采用緩沖液對角膜瓣沖洗,再進行虹膜周切手術,對結口進行縫線并恢復前房,對手術部位進行包扎 [2]。
1.2.2 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給予綜合手術治療:綜合手術包括小梁切除術與羊膜移植術,小梁切除術與對照組的方法相同。進行小梁切除和虹膜切除后,把羊膜移植片(注意要上皮朝上)平鋪在與小梁切口后緣距離約1 mm處的鞏膜床上,然后用尼龍線將羊膜植皮各個角與鞏膜淺層進行固定,再將鞏膜瓣復位并覆在羊膜移植片上,最后將鞏膜瓣兩角采用尼龍線進行縫合。手術完成后將地塞米松及慶大霉素進行球結膜下注射 [3]。兩組患者在術后均進行常規(guī)滴眼,并給予相同的抗生素及消炎類藥物以防止術后感染。
1.3 療效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平均眼壓、視野改善情況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對比。視野改變評價標準:視野改善:視野各檢測點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減少≥4;視野穩(wěn)定:視野各檢測點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減少或增加在正負4以內;視野惡化:視野各檢測點光敏感度平均分貝值增加≥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 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視野改善情況
對照組患者中視野改善12例,視野穩(wěn)定5例,患者視野惡化4例,對照組的視野改善率為81.0 %;治療組患者中視野改善17例,視野穩(wěn)定3例,視野惡化1例,治療組的視野改善率為95.2 %,治療組的視野改善情況比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眼壓
對照組患者眼壓平均為(19.9±2.8)mm Hg,治療組患者眼壓平均為(14.5±2.6)mm Hg,兩組患者的平均眼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對照組患者中淺前房3例,脈絡膜脫離2例,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8%;治療組患者中淺前房與脈絡膜脫離各1例,治療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治療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青光眼是指眼內壓間斷或持續(xù)升高的一種眼病,持續(xù)的高眼壓會損害眼球各部分組織以及視功能,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使患者的視野全部喪失而導致失明,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藥物治療、激光療法及外科手術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青光眼的辦法,但是最為常見的是外科手術治療。在本次研究中,現(xiàn)選取我院收治的42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單純小梁切除術和綜合手術這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術后平均眼壓、視野改善情況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青光眼采用綜合手術治療有著顯著的臨床療效,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眼壓以及視野情況,還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