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
劉東國是個中學老師,業(yè)余時間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這些年來也發(fā)表了幾篇作品。最近,他滿懷信心地參加了一個全國性的征文比賽,結(jié)果卻有些失望,只獲得了一個末等獎。
收到主辦方寄來的獲獎作品集后,劉東國打開書,打算向獲得一等獎的幾篇作品學習一下,看看人家到底好在哪里。
不料,第一篇作品看了還不到一半,劉東國的肺差點沒給氣炸了,這篇題目叫《命里注定》的作品跟他八年前發(fā)表的一篇小說《天意》極為相似,雖然作者改頭換面,敘事角度有些差異,但基本情節(jié)、人物都完全相同。
劉東國氣壞了,自己的作品得了末等獎,抄襲自己的作品卻獨占鰲頭,一氣之下,他抄起電話就給比賽主辦方打過去,舉報該作品。主辦方也很吃驚,后來卻說比賽已結(jié)束,獎金、證書均已發(fā)出,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跟作者聯(lián)系。
劉東國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作者凡東也算是有點兒名氣,網(wǎng)上信息不少,很容易就查到了一個他幾年前參加某個筆會時留的手機號,于是,就試著用手機給他發(fā)了一個短信:凡老師,恭祝得大獎!
片刻后,手機收到回復(fù)短信:謝謝,你是哪位?
劉東國大喜,找到正主兒了,立刻回短信:我是劉東國,《天意》的作者,希望你解釋一下你的大作《命里注定》。
過了好半天,對方才回復(fù)短信:什么意思?
劉東國見他裝糊涂,也在他預(yù)料當中,回道:你上網(wǎng)搜一下《天意》吧。
再沒回音,一直到當天晚上,短信才來:劉老師,找到您的作品,很遺憾,部分情節(jié)的確撞車了。相信我,我絕對沒有抄襲。很希望跟您交朋友,為表示歉意,如果您有時間,歡迎來玩,我一定好好接待。
劉東國看了短信,心想雷同那么多,一句撞車就想應(yīng)付過去啊!他打定主意,如果對方死不承認,就上網(wǎng)公開,讓文友判斷屬不屬于抄襲,就回復(fù)道:是不是撞車你自己心里有數(shù),我給你兩天時間。
第二天,沒有來短信。
到了第三天早晨,劉東國收到凡東短信:我是真心交朋友,歡迎來玩。為表示誠意,我可以先把差旅費打給您。
劉東國心中一動,明白對方這是心虛了,一定是怕自己真的追究,想花錢消災(zāi)??磥?,對方很在意名聲。也是,要想在寫作圈里混,要是戴上個文抄公的帽子,那就沒什么前途了。他本意是讓對方道歉,轉(zhuǎn)念再一想,揭露對方抄襲只能讓對方臭了名聲,對自己也沒什么好處呀,如果對方能給自己經(jīng)濟補償,也算是意外收獲。
劉東國心想,對方得了四千塊錢的獎金,這可是不義之財,得讓他多吐出點兒。不過,畢竟為人師表,他骨子里還是很清高的,哪里好意思開口跟對方談錢???另外,他還有些擔心,如果自己赤裸裸地要錢,說不定對方會告自己敲詐。于是,決定以不變應(yīng)萬變,不回短信,繼續(xù)等。
對方顯然是真著急了,中午,又發(fā)來一條短信:請告知您的卡號,我把費用打給您。
劉東國見時機成熟,便把自己的卡號發(fā)了過去。
沒多大工夫,劉東國的手機就收到了銀行提醒短信,說到賬兩千元。
才兩千???劉東國有些失望,就此罷手,不甘心,提出錢少吧,又顯得利字當頭,有辱斯文。再說了,人家也沒提這是補償金,只說是差旅費,差旅費可就沒有具體的數(shù)目了,多也行少亦可,怎么開口啊?靈機一動,他回了一條短信:出去玩要往返的,這是單程的費用吧?
僅僅過了五分鐘,銀行的提醒短信又到了,又到賬兩千元。
顯然,對方也知道兩千太少,之所以先給兩千那是在投石問路,如果劉東國嫌少,就追加,可要是劉東國要面子不好意思開口再要,那就省下了。
劉東國憑空得了四千塊,也算是一筆外財,很是高興。他心想,四千也不少了,《天意》當初發(fā)表的稿費才幾百塊錢呢,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對方怕被追究,名譽掃地,肯定也擔驚受怕的,想來他也得到了教訓,那就到此為止吧。
這事就算完結(jié)了。
不料,過了兩天,劉東國正在上課。突然接到了一條陌生短信:祝賀你的《絕望》得獎,我是《走投無路》的作者田耕。
劉東國一怔,《絕望》正是他那篇得末等獎的小文,對方這是什么意思?。克麩o心上課,趕緊回到辦公室,上網(wǎng)百度“走投無路、田耕”,果然找到了一篇《走投無路》的小說。劉東國看完后,冷汗一下子冒了出來:這篇文章跟自己的《絕望》頗有相似之處,三年前就發(fā)表了,可是,自己真的沒有看過這篇小說,更別說抄襲了。
劉東國仔細回想,創(chuàng)作《絕望》的過程,靈感好像來自于酒桌上朋友講的一件事,當時朋友說這是他聽別人說的一則趣聞,劉東國覺著有趣,就寫成了小說。現(xiàn)在想來,這則趣聞的出處可能就是田耕的小說,后來被大家當成新聞來傳播了。
劉東國懊悔不迭:自己當初該搞清楚再寫??!這可怎么辦?雖然自己問心無愧,可別人會相信嗎?難道文抄公的帽子要戴在自己頭上了嗎?
劉東國自我安慰,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就給田耕打電話,解釋事情經(jīng)過。
但田耕沒等他說完,就打斷他,說你不需要跟我解釋,到時候跟我的律師說吧。
劉東國嚇壞了,一旦律師參與進來,這件事勢必會傳出去,即便自己最后打贏了官司,在編輯、文友心里也難逃抄襲之嫌,黃泥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劉東國不知該說什么好,只是一個勁地說:“田老師,請你相信我,我真的沒有抄啊。我可以發(fā)誓……”
田耕冷笑一聲:“我倒是愿意相信你,可兩篇文章這么相似,你有證據(jù)證明你沒抄嗎?”
劉東國沒有證據(jù)。
幸虧接下來對方口氣略略松了一下,說:“這樣吧,我也是厚道人,只要你跟我道歉,并賠償我的損失,我可以原諒你這一次,不再追究?!?/p>
劉東國能怎么辦呢?在名聲和金錢之間,他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前者了。他斟酌了一下,就道歉說:“對不起,田老師,是我錯了,在聽到這個素材的時候應(yīng)該先查清楚再寫的。給您添麻煩了,你……想要多少賠償?”
對方倒不客氣:“最少一萬!”
劉東國一聽就叫起來:“可這篇文章我才拿了五百塊錢的獎金啊?!?/p>
“我不管你拿了多少,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不然的話……”
劉東國再三央求,說五千塊行不行啊,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啊。
其實對方也是獅子大開口,最終,兩人以六千塊成交。
就這樣,劉東國那四千塊錢的外財在他兜里還沒捂熱,就換了新主人,一進一出,他還倒貼了兩千塊。
事后,劉東國越想越懊惱,發(fā)誓以后道聽途說的東西絕不再拿來用了。
還有,他有了個新習慣。別人在網(wǎng)上發(fā)表文章,一般都在文末寫上:謝絕轉(zhuǎn)載、抄襲必究。他倒好,寫的是:歡迎抄襲,敬請改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