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很二
【適用話題】形式與內(nèi)涵 儀式感 尊重生活 自我暗示 發(fā)現(xiàn)美
大多時候,生活的確是平淡無奇又匆匆忙忙的,儀式感早就被人們輕易拋諸腦后。每晚下班回家,從冰箱里隨便翻出點食物就湊合著一頓晚飯;忙著給孩子泡奶粉換尿布,早就沒了心思過什么紀念日;房間里到處是隨意亂丟的衣物,周末宅在家里連頭發(fā)也懶得洗……生活被過成了一潭死水,我們還不停抱怨它的無聊無趣。
而儀式感對于生活的意義就在于,用莊重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不管別人如何,一本正經(jīng)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就像一位智者說的,你千萬別想在麥當勞旁邊的十字路口找到上帝。是啊,一個敷衍了事、平淡無趣的態(tài)度怎么能期待擁有趣意盎然的生活呢?
有一回,我跟著小姨和我小侄女去聽一場小型音樂會,出發(fā)前小姨硬是要求我換上正式的小禮服,我笑她小題大做。小姨有點生氣地說:“你能不能給我認真點,有點儀式感?就你這個穿破牛仔的態(tài)度能好好聽一場音樂會嗎?”等到音樂會中途,我才發(fā)現(xiàn)小姨的話沒錯。我附近好幾個著裝隨意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東倒西歪、竊竊私語甚至小打小鬧了。而那些和我小侄女一樣穿著禮服的孩子卻正襟危坐,投入認真地欣賞,和身邊同樣盛裝出席的父母一樣神采奕奕。
你看,生活本身就擺在那里,它呈現(xiàn)出什么樣,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心態(tài)。儀式感能喚醒我們對于內(nèi)心的尊重,因而也能去尊重生活。因為一場儀式,很多時候是給自己一個契機去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或是鄭重告知自己正式與一段過去決裂。
很喜歡村上春樹創(chuàng)造的一個詞,“小確幸”,指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持續(xù)時間3秒鐘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舉過好多他的“小確幸”:一邊聽勃拉姆斯的室內(nèi)樂一邊凝視秋日午后的陽光在白色的紙糊拉窗上描繪樹葉的影子;在鰻魚餐館等鰻魚端來的時間里獨自喝著啤酒看雜志;聞剛買回來的“布魯斯兄弟”棉質(zhì)襯衫的氣味和體味它的手感……
在我看來,所謂的“小確幸”,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待生活的一種儀式感,以一貫認真有趣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小事,體悟到生活本質(zhì)中小小的不易被發(fā)掘的樂趣。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就像王小波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素材分析】佛說: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往往決定著他的生活狀態(tài),人們總是抱怨生活如一潭死水,其實,并非生活平凡、刻板,是你自己不尊重生活,把生活過得平凡、刻板,以至于錯過了太多生活中的“小確幸”。你給予生活應有的儀式感,生活才會回報你更多的美感。
【速用名言】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古代哲學家 王陽明
2.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法國作家 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