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平
季羨林的手抄本
◎文/張小平
上世紀50年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北大教授語言學.一天,有個叫陶漢清的學生來辦公室找他,想借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季羨林看到陶漢清懇切的目光,猶豫了一下說:"這本書我在看,下周借給你行嗎?"陶漢清高興地離開了.
一周后,陶漢清來取書.可季羨林遞給他的卻是一疊厚厚的信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陶漢清仔細一看,原來是那本書的手抄本.他疑惑地問:"您為何不把書借我,還花這么多功夫抄書?"季羨林笑著說:"我也很喜歡這本書,這兩天在家休息,就把書抄了一遍.如果你不介意,就拿這手抄本去讀吧."陶漢清說:"當然可以,您寫得這么工整."隨后道過謝,拿著手抄本走了.
幾天后,陶漢清無意間得知手抄本的原版是珍貴的孤本,這才明白季羨林抄書的原因.于是,他又找到季羨林:"您當時告訴我真實情況就好了,何必費力抄書呢?"季羨林說:"原裝書的確很珍貴,我打算把它捐給國家.可你那么喜歡這本書,我也不想讓你失望!"陶漢清聽后,感動不已.
在季羨林看來,對國家忠誠和對后生呵護一樣,都值得傾盡所愛.這便是大師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