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興君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審美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如此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努力進行審美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審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69-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審美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如此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努力進行審美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研究審美教學的方法,以學生興趣為導向,以教學內(nèi)容為根本,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觀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在如今這么嘈雜、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審視世界、認識世界,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因此老師要用美學思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小學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內(nèi)容與知識,同時也逐漸重視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世界、認識世界,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大幅提高。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僅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全面培養(yǎng)人才的社會需求,因此不論是從學校,還是從社會發(fā)展需求來講,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極其必要的。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
審美教學首要保證的就是“美”字,如何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美,如何自然地進行審美教學是了廣大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
1、樹立學生的審美意識
語文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事實上語文都是可以進行審美教學的,只要教師注重對這些“美”的因素的解讀,便可以將學生引入到美的世界,從而形成科學、健康的審美意識。首先,教師為了能夠給學生講解出美好情境的內(nèi)涵,自己要先做到對語文教材的“美”的解讀,所以教師對教材美感的解讀對于進行審美教學至關重要,這也是帶領學生進入語文美麗世界的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跟隨老師進入語文美麗世界的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需要老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方面做出積極的探索。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實物進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也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技巧進行感情的渲染與場景的鋪墊,也可以通過音樂、史詩動畫來進行氣氛的調(diào)節(jié)……例如我們在學習古詩《泊船瓜洲》時,老師就可以通過教室的多媒體設備來給學生展現(xiàn)一個動畫,描繪江水映襯下的明月以及目光所及鳥語花香的江南的一片春光,這首詩中所描述的景象,通過美景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美”,同時也感受到作者由景生情的情感歷程。
2、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的提高通過老師的語言以及課本的內(nèi)容是完全不夠的,還要借助到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介入。經(jīng)過總結(jié)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審美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教師比較喜歡的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將生硬的知識變成聲情并茂的畫面展示,同時還能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知識將語文教學以及審美教學變得更加豐富。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描繪自然風光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圖片來展示更加壯麗的景色,不斷豐富學生的視覺世界,豐富其審美情趣。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領悟自然風光的美麗,同時還要讓學生領悟語言語句的精妙之美,同樣的詞匯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在不同的情境中便有不同的含義,這就是中國漢語的精妙之處。
3、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知識結(jié)構(gòu)以及知識儲量的限制,他們在欣賞美、認識美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了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該嘗試各種方法來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中的美。例如:在學習古詩《楓橋夜泊》時,這首古詩描繪的是作者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所見之景,四句描繪的都是靜態(tài)的事物與景色,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無法理解“江楓漁火對愁眠”是什么意思,也不理解“夜半鐘聲到客船”的真正含義,因此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聯(lián)想、學習,教師可以先將詩句中的名詞分離開,讓學生對照文中的名詞來想象具體的事物,再講解連接各個名詞的動詞,從而在學生腦海中留下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三、結(jié)語
通過本文關于審美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論述,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學是極其必要的,因此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還要積極地進行審美教學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