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磊
農業(yè)職業(yè)教育在我國是一門起步較晚的新興學科,教學方法還不太完善。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采用的仍是傳統(tǒng)教法,即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固定模式,教師教得累,學生背得苦,教學效果卻不理想,甚至出現(xiàn)教完、背完、考完、忘完的惡性循環(huán)。這種教學方法只適應應試教學,死讀、死背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標準件”樣的“人才”,很難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近幾年來,針對養(yǎng)殖專業(yè)課容量大、知識點多、不系統(tǒng)、不統(tǒng)一、地區(qū)差異大等特點,我校悉心摸索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圖式理論應用于養(yǎng)殖專業(yè)課教學,即專業(yè)課圖式理論教學法。
一、圖式理論的概念
圖式就是組成學生知識系統(tǒng)的基本輪廓,學生會依據(jù)自已的認知范圍和掌握的知識點,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貯存多種多樣的圖式。圖式理論認為: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激活自己與新知識相關的知識體系,如已掌握的公式、經歷過的事等。被激活的知識體系對將要輸入的知識具有預知、感知、補充和選擇的功能。那些與其相關的知識點,通過重組、編碼等程序而得到理解;那些不相關的知識,則不為理解而被很快遺忘。
二、圖式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架構圖式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利用學生記憶中相應的圖式,是課堂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
1.提出問題,調動已有圖式
圍繞課本內容巧設一個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以調動已有圖式。例如,在講《神經系統(tǒng)》時,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人身體上都有哪些部位可以做出不同的動作,為什么?”學生記憶中的圖式立即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有的說腿可以跑步、走路,有的說臉會笑、會哭,有的說手可以彈琴、拿東西,有的說是因為受大腦控制,有的說是受肌肉控制,依此類推,直到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記憶中的已有圖式,同時也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圖式體系,把那些枯燥的知識點變成有趣的知識體系,激發(fā)學生產生思維連鎖反應,加深了學生對其他相關知識的理解。
2.設置懸念,激活已有圖式
“懸念”是指某一問題給學生心理上所造成的一種惦記或留念。如果我們能恰如其分地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已有圖式。例如,在講“種蛋選擇和孵化條件”一節(jié)時,先講一家養(yǎng)雞專業(yè)戶為了省錢,不愿到孵化廠去進雞苗,自己用土坑法孵雞苗,結果雞苗瘦弱,成活率低,賠了很多錢,什么原因呢?這樣設置懸念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的已有圖式馬上被激活。學生有的說是溫度掌握不夠準,有的說是濕度過大或過小,有說通風不良的,也有說種蛋不合格的,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呢?帶著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進行講課,學生目標明確,觸摸到了有關知識的脈搏,在輕松愉快中邊聽課邊思考,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3.強化思維訓練,激活已有圖式
由于學生的知識面窄,缺乏系統(tǒng)性,理解能力達不到一定深度,歸納、總結、推理能力欠缺,因此,學生的思維大都是單一的、跳躍性的。所以,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歸納、推理,強化思維訓練,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教學生學會學習、思維。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教師的工作就是使學生成為“善學者”,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和行動的方法。課堂總結可先讓學生總結,然后教師針對具體情況再評議,最后總結。
(二)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
如果學生根本就不具備合適的圖式,那么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上。當學生對圖式積累達到足夠多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新舊圖式由點到面形成網絡化的知識體系,這樣就能使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產生更新的圖式。建立新的圖式可以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提綱挈領法
一是在新生入學時,先就本專業(yè)的內容及特點做一個整體介紹,讓學生了解專業(yè)課總共有多少課程,專業(yè)課與基礎課有什么聯(lián)系,如何去學習。二是在開課前先介紹內容提要,依目錄做參考,分門別類,讓學生了解全本的內容設置,心中先有一個整體構圖。例如,“遺傳繁殖”這門課,是建立在廣泛的生物科學基礎上的基礎理論學科,又是聯(lián)系畜牧業(yè)實際的應用學科,它對畜牧業(yè)生產,提高畜禽產品品質,增加畜禽產品數(shù)量提供了理論根據(jù)和技術指導。三是在章節(jié)開始將本章內容的提綱先提出來,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目的明確,減少盲目性。
2.線串法
線串法就是以某一內容為主線,將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以構成知識線,這是使知識體系化、系統(tǒng)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例如,在講“運動系統(tǒng)”時,可以將骨骼系統(tǒng)、肌肉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相關知識點串起來,使零碎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以便取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比較法
把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與其熟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作比較,找出異同,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所需圖式。例如,在講《豬的骨骼系統(tǒng)》時,由于學生對人身體的骨骼比較熟悉,而對豬的骨骼卻比較陌生,我就把豬的骨骼擺到講臺上,一一對照人體骨骼結構,指出其在豬身上的位置和作用。這樣就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學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4.直觀法
教師在養(yǎng)殖課教學過程中采用直觀教學法,幫助學生在宏觀上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立體的認識。在講“豬場的建設”時帶學生到豬場,現(xiàn)場教學。講到奶牛擠奶技術時,帶學生到奶牛場,一面講知識,一面實習,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些圖式一旦存在腦海里就不會忘記。
5.實驗法
針對易混淆的問題,教師采用實驗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相關圖式。我在講解畜舍用福爾馬林熏蒸一題時,課本上的加藥順序顛倒了,我給學生反復糾正,但學生總是記錯誤的。后來我就做了實驗,經過多次實驗學生才算解決了問題。
6.直講法
若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難以通過已有圖式去構建新圖式時,就應直接向學生介紹新的相關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有關圖式。
7.計算機輔助教學法
計算機將不少教學內容從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從抽象變?yōu)榫唧w,從文字變?yōu)楫嬅?,以刺激學生多種感官,這對于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非常有利。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一堂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要視課型、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定,無論什么樣的方法都要有個準則,就是“省時、啟智、輕松、高效”。養(yǎng)殖專業(yè)課教學方法形式多樣,圖式理論無疑為我們認識教學中現(xiàn)存的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為我們改進養(yǎng)殖專業(yè)課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
(責編 ?趙 ?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