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一點腐敗的念頭。”鄭培民這句座右銘,言雖簡,意深遠,值得黨員領(lǐng)導干部學習和深思?!皟深^”所在,人格所見;堅守“兩頭”,人格升華!
《禮記》有言:“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意思是,金銀玉帛不能算作寶貝,真正的寶貝應該是忠信。
不給別人送禮的由頭是一種自律,也是一種智慧。俗話說,當官不打送禮人。前來送禮的總有各種各樣的由頭,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喬遷生子,名目繁多,不請自到。如果欣然笑納,習以為常,視為常情,那么送禮的只會越來越多,送的禮只會越來越重。能不能向“由頭”說不,首先需要自己斬斷腐敗的念頭,然后才能拉得下臉面,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白。
孔子說:“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泵献诱f:“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币坏┻h離“自律”,即是選擇自棄,即是選擇滑向或自取其辱、或為人不齒、或眾叛親離的不歸路。唯有敬慎戒懼,在微末上堵住漏洞,才會一輩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凈凈做事。黨員干部只有管住自己,才能管好他人。
廉潔自律既是一種領(lǐng)導素質(zhì),又是一種領(lǐng)導能力,只有廉潔自律才有反腐敗的發(fā)言權(quán)、主動權(quán)和領(lǐng)導權(quán)。人民的好干部汪洋湖任水利廳廳長時,原本吃魚的他再也不吃魚了。因為水利廳下面管著很多水庫,自己不吃魚,就斷了有人往家里送魚的由頭。
心理學上有一個“門檻效應”,就是如果一個人能一只腳跨進門檻,那么整個身子再進來也就不難了。很多官員在貪腐案發(fā)、身陷囹圄后悔恨“何必當初”,其實如果能在從政之始做到“慎初”,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境界了。
任何一個黨政干部,不論黨齡長短、資歷深淺、職務高低,其腐化變質(zhì),都是從小節(jié)不檢點、小事不在意開始的。黨員干部搞一次特殊,就會丟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規(guī)矩,就會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會失去一片民心。不義之財不拿,不當之利不得,不法之事不為,是嚴于律己的自省,更是人生的智慧。
不讓自己有腐敗念頭是一種自警,也是一種治本。眼里只有權(quán)力,只有利益,私心私欲就會膨脹到連一絲陽光都透不進去,不腐敗還能是什么呢?作為領(lǐng)導干部,做到“明大理”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正確認識權(quán)力,審慎對待權(quán)力,嚴以使用權(quán)力,始終對權(quán)力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敬畏。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讓理智戰(zhàn)勝貪欲,既是管理和駕馭欲望的過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過程。秉公用權(quán)是為官之本。任何級別的領(lǐng)導干部都不能濫用手中的權(quán)力。明代有個思想家把“廉者”分為三等: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不留腐敗的念頭,哪怕誘惑再誘人、考驗再復雜,都能做到“不敢取、不茍取、不妄取”。
古人云:“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敝v的就是掌權(quán)用權(quán)都要落在一個“公”字上。公權(quán)為公,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位越高、權(quán)越重,為人民服務的擔子就越重,越應該為黨和人民掌好權(quán)、用好權(quán)。領(lǐng)導干部因為手中掌握一定的權(quán)力,即使沒有由頭,不少送禮者也能幫自己制造由頭;即使沒有念頭,不少送禮者也能幫自己勾起念頭。由頭就是幌子,念頭就是軟肋。不能以“不是我一個”來原諒自己,不以“一點無所謂”來放縱自己,才能自覺克服小節(jié)“無害論”,從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防線。
不給人由頭、不讓欲望過頭、不留腐敗的念頭,一次兩次容易,長期堅守很難。領(lǐng)導干部只有切實把“立言”與“立行”統(tǒng)一起來,在心中始終有條政治上的高壓線、道德上的恥辱線、法紀上的警戒線,才能把好第一道關(guān)口,守住第一道防線,才能不為私欲所動,不為私情所困,不為私利所惑,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
古人說:“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睘楣佼斦?,手握公器者,不可不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