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慶江
去年12月3日《遼沈晚報》刊載了一篇題為“父籌款救兒 當人肉沙包無人出拳”的報道,講的是一位來自四川的父親為救患白血病的兒子在北京地鐵口舉牌“10元一拳”充當人肉沙包籌錢的事??春蠹葹椤盁o人出拳”仍籌得10萬元善款叫好,心情又感到格外沉重?!叭巳馍嘲贝掏吹牟粌H僅是中國救助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更是政府工作“短板”的神經(jīng)。
一是政府要擔負起為民解困的主體責任。作為普通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需求無非是“治得起病、上得起學、買得起房”,而恰恰是在這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我們的政府存在“短板”。政府應擔負起為民解困的主體責任,讓人民群眾在危難關頭首先想到的是政府,而不是無計可施或期望社會的捐助。
二是盡快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醫(y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目前,我國重特大疾病救助還沒有普及,特別是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偏遠地區(qū)更為突出,就是在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重特大疾病救助的申報手續(xù)也相當煩瑣。筆者認為,應盡快健全完善我國重特大疾病醫(y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不能讓重特大疾病把群眾推向困境甚至絕境。應簡化申報手續(xù),變“事后諸葛”為“雪中送炭”,這樣更能彰顯我國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
我國正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并且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一些好的制度落實起來效果有時卻不盡如人意,在人民群眾中的滿意度也大打折扣。改革發(fā)展的重心是人民,檢驗工作成果的關鍵是人民。盡量別再讓治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事件發(fā)生,別再讓類似“人肉沙包”這樣的事情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