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識到語感的存在和它的積極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以此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yōu)化。
一、培養(yǎng)學生各種學習英語的習慣
1. 使用英語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在使用語英的過程中盡量配合各種手勢、表情等身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在一種無意識狀態(tài)下感知語言。多用已操練過的句型和學生聊天,給學生講故事,刺激學生多開口講,多開口問,多開口聊,多開口唱,多開口背……在課余時間,教師應多與學生用英語溝通,盡可能地使用英語交談,特別是多運用己學過的句型和話題,同時鼓勵學生之間多用英語,使得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對著任何人都有開口說英語的欲望與習慣。此外,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娛樂中多接觸英語,在享樂中無意識地滲透英語。
2. 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利用多詞一義和一詞多義來把握好學生對每一單詞的正確認識。反復使用英語去作解釋,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所給出的語境應盡量和該詞、句所處的語境相似,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3. 善于積累的習慣。
大量背讀古文是過去人們學習漢語的常用方法,現(xiàn)代語言學習的理論也告訴我們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創(chuàng)造可能性,這些都是告訴我們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他們經(jīng)常翻閱或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yōu)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yǎng)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此外,鼓勵學生多運用這些積累到的詞匯和句子寫日記,每天寫一篇日記,不限長短,這樣既能鞏固日期,星期,天氣等詞匯,又能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久而久之,不但學生的口英水平有所提高,英語的整體水平也一定有很大的提高。
二、擴闊學生接觸英語的面
1. 找一些較為簡單的英語故事書或有關(guān)英語的妙小詩歌來閱讀,這對學生培養(yǎng)語感,甚至培養(yǎng)英語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閱讀應有精泛之分,聽、說、寫也應有精泛之分?!熬钡慕虒W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迅速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高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胺骸钡慕虒W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規(guī)律,也可以增加學生對未知語言規(guī)律的感性認識,為以后的語言規(guī)律的學習和掌握奠定基礎(chǔ)。這樣既能提高語言的復現(xiàn)率,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又為他們體驗領(lǐng)悟語言創(chuàng)造機會。
2. 找一些英文詩歌、兒歌和流行歌來讀一讀,唱一唱,讓學生在讀讀唱唱的過程中積累詞匯,培養(yǎng)語感。學生多朗讀一些英語小詩、繞口令等,可讓他們在大量的朗讀中體會出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感受英語的內(nèi)在韻律,從而逐步培養(yǎng)出良好的英語語感。
3. 多觀看英語節(jié)目,特別是少兒頻道和中央10臺的《希望英語》,這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4. 我經(jīng)常跟學生們講,我們處在獅嶺皮革城附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外國人來到這里,外國人熱情、好客、有禮、喜歡交朋友,如果遇到他們,我們要主動跟他們打招呼,進行交談。這樣既可以從中學習英語,又能借此了解西方人的語言文化,鍛煉我們的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提高我們的膽量。
三、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幼兒都能逐漸學會母語,能分辨詞的輕重,語調(diào)的高低,這有力地說明語境對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學習英語除了學生自己要經(jīng)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huán)境,如學?;蚪淌业臉苏Z可用英漢兩種語言書寫,學??赊k英語墻報、英語廣播、英語角等。還可采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辦法,如聯(lián)系許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號是相關(guān)英語單詞的首位字母教單詞。這樣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過程有時就成了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語知識的過程,其他學科的某些知識點就成了誘發(fā)學生復習英語的因素。
此外,運用音形結(jié)合的方法,適時進行音標的隱形教學,對學生進行“授之于魚”,即直接將讀音教給學生讓其自行拼讀,待學生的詞匯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將音標“授之于漁”,讓學生自己找感覺去拼,拼錯了不直接告訴學生是錯的,而是鼓勵學生再拼。其次,多對學生滲透中西文化,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chǎn)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最后,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點。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