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教師的如水人生
張健
歷來人們多喜歡用春蠶、蠟炬、園丁等喻象比喻教師,稱道其燃燭吐絲的獻身精神和伺花育木的園丁精神,但筆者卻更愿意以“水”來比附教師的人生,彰顯其人格內涵。
世間萬物,水恐怕是最為尋常之物了,但水又是世間最有靈性的物質。水之流通,水之澄新,水之善品,水之“舍”的精神……都給人以無窮的啟迪和智慧的感悟。
教師應當學習水之流通,追求“致遠”的人生。水有一種健行不息、執(zhí)著向前的追求精神。孔子面對流水,早就發(fā)出過“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的感嘆;水有一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靈魂,在奔流中包含著一個擋不住的致遠的理想,一種永遠處在遙想和期待之間的追求。同樣,教師當學習水的逝逝不已、滔滔不息的致遠的理想,追求“致遠”的人生。他們致力于國家振興、民族強盛的遠大理想,承載著文明遞交、文化傳承、知識播遷的歷史使命,懷持著祖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的“致遠”成長的大目標,傳道、授業(yè)、解惑,致思、致知、致能。他們的脈搏永遠和著祖國前進的心臟強勁律動,他們的心律永遠伴隨學生成長的旋律轟鳴交響,他們懂得自己的角色內涵和社會職責。他們永遠在社會歷史前行的河道上,朝著遠方那育才興國的目標奔涌向前。
教師應當學習水之澄新,追求“致新”的人生。水有一種流動不已自新的特質??茨潜剂鹘?,山間鳴泉,在常流不息的永恒流動中不斷前進,在“源頭活水”的動態(tài)補給中日夜更新。所以,才有“流水不腐”之說。教師當學習水之澄新的品格,追求創(chuàng)新的人生。他們懂得“學高方為師、才淺難施教”的道理,明白知識是優(yōu)秀文明的根基,是社會進步的核能,是歷史前驅的杠桿,是人類精神的陽光價值,知曉知識是執(zhí)教之基、立師之本的根本要求。因而,他們努力追求知識積淀和更新,始終保持“學不可以已”的積極的道德態(tài)度,保持廣取博求、“學而不厭”的高尚的學習品格,永遠固守對知識追求的那份激情、沖動、熱愛與執(zhí)著。教師只有像流水那樣經天行地,常流常新,不斷地“蓄能”、“充電”,能于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才能真正成為敬業(yè)稱職的師表典范,成為延傳知識、播遷文明、創(chuàng)造文化的使者,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
教師當學習水之善品,追求“致善”的人生。老子云:上善若水。即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水之善,表現(xiàn)為公平明鑒。覆地,無高低不平;明察,映天光云影。而且“利萬物而不爭”,容天括地,澤被萬物,卻從不爭名奪利。水之善,還表現(xiàn)為有容乃大。水,貴柔不爭,有容乃大,是孕育生命的源頭。它映日融月,包容萬物;它海納百川,氣度超凡。當代佛教高僧星云大師概括水之善益之處時云:“水的仁慈能沐浴眾生可以澤及萬物;水的義氣能揚清激濁可以蕩滌污垢;水的勇猛能柔而堅強可以弱而克剛;水的智慧能疏通江河可以自成盈滿?!苯處煯攲W習水之善端,追求“致善”的人生。他們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即便是差生也不歧視,而是真誠地關懷、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成長、成才;要像水一樣善鑒明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和短處,明斷是非曲直,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做他們的良師和益友。教師對待學生還應當像水一樣寬厚包容,容人之過,不計前嫌;要如水一般仁愛愛人,胸懷寬廣,善待學生。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過濾和超越成見、偏狹、嫌怨等狹隘的情感,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善于揣摩和把握學生的心靈律動和思想脈搏,知根知底地信任與呵護他們,真正做到與他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教師當學習水之“舍”的精神,追求奉獻的人生。水,從發(fā)源,從第一滴水珠起步,就包含了舍的精神。每一滴水都逝逝不已地流淌著,無休無止,無怨無悔。去者為來者讓出了道路,開辟了前程;來者后浪推涌前浪,義無反顧,繼續(xù)奔流不息。它一路流淌,一路歡歌,一路舍棄,不留戀岸上的風光,卻因此領略了所有的風光。那斬不斷的奉獻的情懷,成就了水的“舍”的精神。教師當學習水之“舍”的精神,追求奉獻的人生。教師,我敢說是世界上最無私的群體。他們對待學生毫無保留,從不藏掖,總是傾其所知、所能、所有傳授給學生,希望他們超越自己,奉獻社會。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希冀、期盼寄托在學生身上,與年輕的生命對話,同青春的神韻握手,將自己的人生與學生的成長鏈接,將自己的幸福以學生的成才標定,利他惠人,澤及來者。教師以如水的真愛與無私的奉獻精神鑄就學生褒獎、社會認同的角色口碑和人格豐碑。(作者系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