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娜
淺談外科休克患者的護理體會
魯麗娜
【摘要】目的 探討休克患者的搶救措施及護理體會。方法 通過第一時間對115例休克患者進行一系列搶救護理措施,觀察并總結預后效果。結果 通過搶救措施及后續(xù)護理干預,115例休克患者中,僅有5例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其他110例均預后良好。結論 對不同時期休克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搶救措施及后續(xù)完善的護理干預可以起到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預后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關鍵詞】休克;搶救;護理措施;護理體會
作者單位:155120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嶺東區(qū)北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休克發(fā)病急,發(fā)展迅速,若未得到及時搶救與治療,會發(fā)展成不可逆階段進而導致死亡[1]。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狀態(tài),進行及早的評估預判,在不同階段給予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常見休克有因大量失血、大面積燒傷、器官破裂穿孔而誘發(fā)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有因心功不全、心輸出量驟減、心律失常而誘發(fā)的心源性休克;有因感染、腦損傷、中毒、過敏、劇烈疼痛而誘發(fā)的分布性休克。致使患者的肺、心、腦、腸胃等多器官損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選取我院休克搶救患者115例,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在38~76歲之間,其中低血壓患者13例、心動過速患者25例、食物中毒患者14例、燒傷患者15例、敗血癥患者12例、外傷患者19例、藥物過敏患者17例。搶救前出現(xiàn)過意識不清、皮膚蒼白、肢體發(fā)涼、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疼痛等癥狀。
2.1 休克前期
失血量低于20%?;颊咔榫w不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脈搏、呼吸增快,脈壓縮小于4.0 kPa(30 mm Hg)、尿量減少、病情可繼續(xù)發(fā)展。
2.2 休克期
機體失血量達20%~40%之間。患者反應遲緩、皮膚開始發(fā)紺、四肢逐漸冰冷、脈搏大于120次/min、呼吸淺而促、血壓直線下降、患者可出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的癥狀并易累及身體器官造成功能障礙。
2.3 休克晚期
機體失血量超過40%。患者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全身皮膚發(fā)紺、四肢厥冷、脈搏微弱、血壓不易測出、呼吸微弱或不規(guī)則、無尿,嚴重時可出現(xiàn)鼻腔、內臟出血、呼吸窘迫。易發(fā)生多系統(tǒng)器官衰竭,損傷往往不可逆,嚴重者造成死亡。
3.1 急救措施
評估患者意識狀態(tài)是處于清醒還是昏迷,昏迷患者不要挪動,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檢查患者有無大量出血并找到出血原因加以控制;測量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皮膚溫度、顏色,第一時間建立靜脈通路,判斷休克類型。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首先要消除感染病灶、給予抗生素的使用、輸液預防糾正酸中毒、補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對于過敏性休克患者應先使用腎上腺素、再擴充血容量、遵醫(yī)囑使用升壓藥、為患者補充葡萄糖酸鈣溶液;對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第一時間連接監(jiān)測儀、給予鎮(zhèn)靜止痛藥物、控制心率失常、保護心??;而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嚴格控制出血量、積極止血、補充血容量、備血輸血、糾正酸中毒。
3.2 常規(guī)措施
3.2.1 迅速補充血容量,維持體液平衡。迅速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遵循及時、足量、快速的補液原則[2]。通過監(jiān)測生命體征、心肺功能、CVP和尿量所反映的數(shù)據(jù)從而判斷補液量。先輸晶體溶液,再輸膠體溶液,如果血壓和中心靜脈壓都低時則提示血容量不足,應該大量快速補液;如果血壓低而中心靜脈壓高,則表示患者有心功不全或血容量超負荷,需要降低輸液速度,控制補液量.防止肺水腫及心功能衰竭的情況發(fā)生。重度大量缺血患者必要時可進行配血、輸血。
3.2.2 血管活性藥 臨床常用多巴胺、間羥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擴張劑可解除小動脈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但卻使血管容量增大從而令血壓下降,臨床常用阿托品、酚妥拉明、山莨菪堿等。強心類藥物常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減緩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常用的強心藥物有多巴胺、西地蘭、多巴酚丁胺等。使用血管活性藥應注意速度不宜過快,濃度不宜過高,使用期間應每隔15 min檢測一次血壓值以作參考。用藥過程中也不要隨意調整速度,防止血壓驟升、驟降引起患者不適。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由于心率的改變而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并及時調整藥物用量、速度。
3.2.3 隨時觀察、做好記錄
根據(jù)患者病情,定時監(jiān)測脈搏、血壓、呼吸及CVP變化,注意查看患者的精神、意識、面色、肢體溫度及尿量變化。導管或面罩給氧患者,氧濃度在40%~50%,氧流量在6~8 L/min[3]。仔細觀察患者呼吸深淺、節(jié)律、頻率,若呼吸頻率大于30次/min或小于8次/min,提示病情危重?;杳曰颊邞^偏一側,聽到呼吸聲音有變化需檢查呼吸道是否有分泌物,當及時清除。觸摸患者皮膚試溫,末梢處低于正常體溫應提高室內溫度,加蓋棉被保暖。每隔2 h為患者翻身、拍背來預防壓瘡。勤檢查患者引流管是否固定牢固,有無彎折脫出。從休克患者入院到后期系統(tǒng)治療護理,應有指定護理人員準確記錄搶救措施、輸液類別、劑量、給藥途徑、時間、速度等,并記錄24 h出入量作為后續(xù)治療的依據(jù)。
臨床選取的115例不同病因引起的休克患者,經(jīng)過醫(yī)護人員的急救措施及后續(xù)完善的治療。75例患者康復出院,21例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器官損傷,4例患者出現(xiàn)長期昏迷,5例患者搶救無效死亡。
在醫(yī)生未到達前能及時有效的實施搶救休克患者對挽救生命起到積極作用,通過仔細觀察及經(jīng)驗判斷,做到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休克患者給予不同急救、護理措施[4]。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學習多總結。積極的搶救及完善后期護理干預,對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立新.休克患者的臨床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 (1):159-161.
[2] 杜小紅.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4):125-126.
[3] 黃迎春.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急救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2):209-210.
[4] 袁慧萍.宮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搶救及護理干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6(3):25-26.
Nursing Experience of Surgical Patients With Shock
LU Li’na, Shuangyasha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Beishan Hill Eas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huangyashan 1551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cue measures and nursing shock patients.Methods A series of 115 cas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rescue shock patients through the first time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the prognosis.Results By rescue measures and follow-up care intervention, 115 cases of shock patients, only five patients died, the other 110 cases have a good prognosis.Conclusion Shock pati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rescue measures and follow-up systems to improve care interventions may help reduce mortalit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ses of poor prognosis.
[Key words]Shock, Rescue,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1.113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11-0136-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