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
運用中醫(yī)序貫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探究
萬紅
目的 本文就中醫(yī)序貫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與探究。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78例,按照入院就診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39)和實驗組(n=39),給予對照組患者美沙拉嗪治療,給予實驗組患者中醫(yī)序貫療法,其后比較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復發(fā)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由統(tǒng)計學分析后存在顯著差異。結論 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應用中醫(yī)序貫療法,其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
中醫(yī)序貫療法;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效果
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腹瀉、黏膜水腫以及膿血便等。由于該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其治愈相對困難,因此,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1]。本次研究活動選擇我院近2年間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78例,現將研究結果和所得數據進行如下分析和總結。
1.1資料分析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78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被證實為潰瘍性結腸炎[2-3]。其后按照入院就診時間將本組78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n=39)和實驗組(n=39),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8~65歲,中位年齡為(48.2±3.5)歲,病程均在半年至1年不等。實驗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0~68歲,中位年齡(42.8±4.2)歲,病程均在1~2年。比較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基本資料,在年齡、性別和病程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臨床分析和對比。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美沙拉嗪(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治療,使用劑量為1 g,4片/次,待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后,將服用劑量改為0.5 g,3片/次。給予實驗組患者中醫(yī)序貫治療,該處方的主要成分為:地榆和白頭翁各8 g,黃芩9 g,黃連5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服,實施清腸化濕治療,3次/d;睡前服用的藥物為:地榆25 g、苦參8 g、石菖蒲15 g、黃柏25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服,待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后,使用的藥物為:白芍15 g、白芷8 g、白及5 g、白術8 g、炙黃芪15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服,實施清腸扶正治療,3次/d,與此同時聯合灌腸治療[4-5]。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半年,并對其進行隨訪。
1.3效果評定標準[6]
兩組患者經6個月治療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如:腹痛和腹瀉,大便次數和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判定效果為顯效;患者經6個月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大便次數和各項指標接近正常水平,判定效果為有效;患者經6個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判定效果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不良反應的主要內容包括:皮疹、BUN異常以及ALT異常等,其后將所得結果進行詳細對比和記錄。
1.5統(tǒng)計學處理
兩組實驗所涉及的數據均選擇軟件包SPSS 17.0進行數據的分析及處理,臨床治療效果、復發(fā)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以百分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為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實驗組(n=39)患者采用中醫(yī)序貫治療后,顯效患者26例,比例為66.7%,有效患者12例,比例為30.8%,無效患者1例,比例為2.5%,治療總有效率為97.5%(38/39);對照組(n=39)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療后,顯效患者20例,比例為51.3%,有效患者11例,比例為28.2%,無效患者8例,比例為20.5%,治療總有效率為79.5%(31/39),由統(tǒng)計學分析后,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且組間存在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88 5,P<0.05)。
2.2復發(fā)情況對比分析
對患者隨訪后發(fā)現,實驗組(n=39)患者采用中醫(yī)序貫治療后,復發(fā)患者2例,復發(fā)率為5.1%(2/39);對照組(n=39)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療后,復發(fā)患者10例,復發(fā)率為25.6%(10/39);兩組數據由統(tǒng)計學分析后,實驗組患者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且組間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03 0,P<0.05)。
2.3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實驗組(n=39)患者采用中醫(yī)序貫治療后,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例患者為藥物性皮疹,1例患者為ALT異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對照組(n=39)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療后,8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6例患者為藥物性皮疹,1例患者為BUN異常,1例患者為ALT異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5%;上述數據由統(tǒng)計學分析后,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129 4,P<0.05)。
在中醫(yī)辯證中,認為該疾病屬于“腸風”范疇,主要誘發(fā)因素與患者的脾胃虛弱存在相關性,其治療原則主要以補為主[7]。本處方中,地榆對結腸特異性因子起到抑制的作用,如:IL-1β 和TNF-α;白芷對炎癥因子的產生起到抑制作用,白芍具有較強的激活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對患者進行清腸化濕治療、清腸扶正治療以及灌腸治療等方法,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結合本次實驗數據的結果可以發(fā)現,實驗組患者采用中醫(yī)序貫治療,較比采用美沙拉嗪治療的對照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復發(fā)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由統(tǒng)計學分析后存在顯著性差異[8]。這一研究結果充分說明中醫(yī)序貫治療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應用中醫(yī)序貫療法,其治療效果理想,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
[1]葛曼青,李五生.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治療新進展[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4,14(11):92-94.
[2]張璐,李晶. 淺析潰瘍性結腸炎的辨體論治[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5):722-724.
[3]楊秀利.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用中醫(yī)序貫療法的效果分析[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29):94-95.
[4]張為群,周本爐. 序貫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5(z2):220-221.
[5]付漢華. 中醫(yī)序貫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應用價值[J]. 醫(yī)學信息,2013(28):556-557.
[6]雷艷紅. 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序貫治療的療效觀察及隨訪結果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8):202-203.
[7]干曉花,袁成業(yè).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yī),2013,35(2):307-308.
[8]蘇佳雄. 中醫(y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研究[J]. 當代醫(yī)學,2014(22):144.
Clinical Effect of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AN Hong, Harbin Geriatric Hospital, Harbin 150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quenti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78 cases of admitted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chose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anuary 2015,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admission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9)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39 ), administe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mesalazin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sequenti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eatment followed by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sequenti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more ideal, while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lapse rate has clinical value.
Chinese sequential therapy,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results
R259
A
1674-9308(2015)33-020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3.133
150000 哈爾濱市老年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