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 陳勇
表面麻醉間接喉鏡下微波治療會厭囊腫
劉義 陳勇
目的 探討在表面麻醉、間接喉鏡下微波治療會厭囊腫的療效及其在基層醫(yī)院的可行性。方.42例會厭囊腫患者, 予以表面麻醉、間接喉鏡窺視下利用微波對會厭囊腫進行治療。結果 本組42例均痊愈。其中有4例并發(fā)感染從而形成潰瘍, 經(jīng)過加強抗感染、消炎等治療后, 逐漸愈合。1個月后復查, 創(chuàng)面愈合, 囊腫消失, 隨訪6~12個月, 原來囊腫發(fā)生部位組織正常。結論 間接喉鏡下微波治療會厭囊腫具有操作方便、麻醉時間短、術中不易出血、術程安全、痛苦小、治療費用低等優(yōu)點, 值得基層醫(yī)院推廣。
喉鏡;微波;會厭囊腫
會厭囊腫雖具有明顯的新生物形態(tài), 但非真性腫瘤多數(shù)為腺體導管阻塞后變形的腺體或擴張的導管, 由于分泌液和其他內容物蓄積, 逐漸形成囊腫。好發(fā)于會厭谷、會厭舌面和會厭游離緣, 并以潴留囊腫和感染性囊腫多見, 喉的其他部位也可發(fā)生但很少見[1]。會厭位于咽喉要道, 臨床表現(xiàn)可無癥狀, 或為咽異物感、梗阻感, 若并發(fā)感染易導致急性喉梗阻危及生命, 且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下單純咬除常易復發(fā)且出血較多。本科2011年2月~2013年6月在門診表面麻醉、間接喉鏡下對42例會厭囊腫患者利用微波進行治療,療效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42例會厭囊腫患者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齡20~70歲。24例空咽時有梗阻感.18例有咽部異物感;囊腫位于會厭谷16例, 會厭游離緣11例, 會厭舌面15例;伴有咽后壁濾泡增生12例, 舌根濾泡增生8例;囊腫最小為0.2 cm×0.2 cm×0.2 cm, 最大覆蓋半個會厭舌面, 約1.50 cm×1.50 cm×1.25 cm。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 以1%的丁卡因作咽部噴藥3次進行表面麻醉, 再用1%的丁卡因2 ml對會厭谷、囊腫表面滴藥, 在間接喉鏡下窺視囊腫, 采用珠海市和佳公司生產的EBH-IV型微波治療儀, 先設定腳踏控制開關輸出功率為40~50 W, 治療時間為5~30 s, 根據(jù)囊腫位置、大小選擇不同的特殊治療探頭, 對囊腫進行單點或多點、插入或接觸式治療。用長的可隨意彎曲的探頭沿著囊腫四周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囊壁上刺穿囊壁, 探頭指向囊腫中央或直接接觸囊腫進行熱凝, 待囊壁及囊腔呈乳白色狀態(tài)為宜;巨大的囊腫分次進行熱凝治療, 每次相隔1個月;伴有咽后壁及舌根較大的濾泡導致咽異物感的也一并行微波選擇性治療, 治療過程中無出血, 術后門診復診1~3 d, 予以口服抗生素及激素預防感染及喉水腫。對于咽反射較大及較大的會厭囊腫可予以全身麻醉, 在直接喉鏡下可用直的長探頭行微波治療。
本組42例均痊愈。術后數(shù)天內可出現(xiàn)吞咽疼痛、咽部不適或咽異物感等癥狀。2周內囊腫被熱凝壞死并逐漸脫落,癥狀消失, 其中有4例在壞死組織脫落過程中合并感染從而形成潰瘍, 經(jīng)過加強抗感染、消炎等治療后, 逐漸愈合。1個月后復查, 創(chuàng)面愈合, 囊腫消失。隨訪6~12個月, 原來囊腫發(fā)生部位組織正常。
會厭囊腫雖具有明顯的新生物形態(tài), 但非真性腫瘤, 多數(shù)為腺體導管阻塞后變形的腺體或擴張的導管, 間接喉鏡下可見會厭谷、會厭舌面、會厭邊緣有半透明、淡黃色的球形或半球形腫物, 柔軟有彈性, 表面多有黏膜覆蓋, 較小時多無癥狀, 或有異物感或梗阻感, 發(fā)生于會厭谷、會厭舌面的較大囊腫可致發(fā)音含糊、吞咽及呼吸困難?;鶎愚r村人員對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匱乏, 咽喉異物感、梗阻感常易導致他們出現(xiàn)恐癌情緒, 門診確診后多要求手術治療, 由于會厭位于喉的上方, 舌面組織疏松, 舌面與舌根之間黏膜形成舌會厭皺襞,對于會厭囊腫的治療要盡可能地減少出血, 防止術中出現(xiàn)嗆咳、窒息, 術后出現(xiàn)粘連。傳統(tǒng)的方法是在直接喉鏡或間接喉鏡下將囊腫咬除, 術中易出血、易殘留, 術后容易復發(fā),而且局部水腫明顯, 所以現(xiàn)在有許多報道在氣管插管全麻下支撐喉鏡下行會厭囊腫微波治療, 術野清晰、安全、不易出血, 但治療費用高, 難被農村基層人員接受。而在表面麻醉、間接喉鏡下窺視囊腫, 利用微波對會厭囊腫進行治療因術中不出血, 不產生煙霧對視野沒有影響, 術中反應輕微, 并有可隨意彎曲的微波探頭, 能準確地接觸病灶進行治療[2], 所以本院確診的會厭囊腫多以間接喉鏡下微波治療為主。微波作為一種醫(yī)療手段, 對人體組織的熱效應效率高、穿透力強、具有內外同時產生熱的優(yōu)點, 作用可達4~6 cm, 其通過內生熱效應, 使組織凝固壞死、脫落, 囊壁破壞, 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其次, 微波利用電磁波在體內產生熱效應, 瞬間使局部組織出現(xiàn)血管閉塞, 表里同時凝固治療, 區(qū)域邊界清楚,周圍組織反應輕微 。術中使組織固化, 不易出血, 術界面清晰, 有利于手術的操作, 也避免血液流入氣管導致嗆咳、窒息。另外其可隨意彎曲的特殊治療探頭, 不受患者坐、臥影響, 從而讓患者在感覺舒適的體位下進行操作。但術中操作的時間和輸出功率應掌握好, 治療局部組織含水分越多, 在單位時間內吸收微波能量越多, 產生熱量越大, 組織損傷的程度越重[3]。作者選擇輸出功率為40~50 W, 時間為5~30 s,以組織顏色變?yōu)槿榘咨?、收縮、體積變小為限[4], 這樣, 既可破壞病變組織, 又不致?lián)p傷周邊的正常組織, 避免因過度治療導致會厭過度水腫。另外, 治療時操作范圍不能超越囊腫, 更不要損傷舌根, 以防會厭舌根粘連, 如果囊腫較大, 基底過寬, 可以分次進行治療, 治療范圍廣的患者, 術后要密切觀察, 予以加強抗感染、消炎等治療, 防止因感染、會厭水腫引起呼吸困難。
由于是在間接喉鏡窺視下進行操作, 視野較局限, 咽反射較大, 從而影響術中對囊腫的定位, 難以對會厭囊腫進行準確的治療, 容易灼傷周圍組織, 治療后易出現(xiàn)咽痛、咽喉水腫;對咽反射較大的患者, 手術難度更大, 所以要求術者對耳鼻咽喉的操作要非常熟悉、動作輕柔, 從而減少咽反射,準確定位。而咽反射較大的患者在表面麻醉下未能進行微波治療的患者可予以全身麻醉下進行治療。雖然在間接喉鏡下行微波治療會厭囊腫存在視野較局限、咽反射明顯等缺點,但是在表面麻醉、間接喉鏡下對會厭囊腫進行微波治療還是具有操作方便、麻醉時間短、術中不易出血、術程安全、痛苦小、治療費用低、治療用房小等優(yōu)點, 值得基層醫(yī)院推廣。
[1] 胡雨田.咽科學.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25-331.
[2] 劉鋒.微波在耳鼻喉科的應用.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3.17(4):222-225.
[3] 萬濤, 田興華, 李國偉, 等.微波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并發(fā)癥及預防.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15(8):378-379.
[4] 耿曼英, 張笑如.微波治療鼻咽疾病13例并發(fā)癥分析.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5):27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128
2014-11-10]
527100 云浮市郁南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