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悅+劉春泉
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落實“三貼近”、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yǎng)的有力抓手。教育和引導采編人員在密切聯系群眾中學習群眾語言、熟悉群眾語言、善用群眾語言,使群眾能聽得明白、聽得進去,著力提高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本領。重點在新聞報道中大力倡導“短、新、實”的清新文風,改變經濟報道工作味濃、內容枯燥、數字羅列、缺乏深度的狀況,切實提高新聞報道的公信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2013年,河北經濟日報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新聞宣傳工作總方針,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主題主線,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宣傳報道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以經濟報道為鮮明特色,積極主動地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一、把導向,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精心謀劃組織主題報道,堅持日常報道不斷線,全力營造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濃厚氛圍
在2013年日常報道中,我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務,積極謀劃報道。我省過結構調整的坎,爬轉型升級的坡,必須牢牢抓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這個牛鼻子,從根本上解決鋼鐵、水泥等行業(yè)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加快發(fā)展、加速轉型、提升質量、改善環(huán)境成為當務之急。
本報及時在要聞版開設專欄,相繼推出“貫徹十八大——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驅動、科學發(fā)展”、“推進項目建設,加快結構調整”、“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綠色崛起”、“治理大氣污染——河北在行動”等欄目,報道全省下大力治理大氣污染,開展綜合防治行動和四大行業(yè)攻堅行動;大力辦好“央企在河北”欄目,宣傳央企在改造傳統優(yōu)勢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通過組織重大專題報道、系列報道,運用消息、通訊、評論、高端訪談、深度報道等多種形式,深刻解讀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大意義,闡釋重要方針政策,及時充分地反映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主題主線報道在要聞版唱主角,連綿不斷,好戲連臺,從而為建設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二、出特色,圍繞經濟轉型、“打好四大攻堅戰(zhàn)”等重大主題,謀劃了一批重點報道,凸顯經濟特色,實現了新聞宣傳效應的最優(yōu)化、最大化
河北經濟日報作為一張政經大報,多年來,努力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在經濟報道中努力把握好時、度、效,以突出鮮明的經濟特色服務于廣大讀者。
推出加快工業(yè)轉型升級系列報道。工業(yè)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的主戰(zhàn)場。我省是傳統工業(yè)大省,處于工業(yè)化中期,工業(yè)發(fā)展?jié)摿艽?,盡快實現工業(yè)轉型升級,增強工業(yè)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加快建設工業(yè)強省的任務十分艱巨。我省工業(yè)轉型升級,堅持“無中生有”和“有中生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此,本報自去年4月下旬推出了“打造河北工業(yè)升級版‘五問”系列報道;8月初,及時策劃推出了“我省工業(yè)加快轉型升級·企業(yè)樣本”和“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園區(qū)樣本”兩組系列報道,共刊發(fā)20余篇通訊報道,突出反映企業(yè)加快“無中生有”,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yè),起到了良好宣傳推動作用。
推出圍繞打好四大攻堅戰(zhàn)主題報道。5月初,省委八屆五次會議提出,今后幾年,全省將全力打好四大攻堅戰(zhàn),全力打造沿海地區(qū)率先發(fā)展的增長極,大力培育環(huán)京津地區(qū)新的發(fā)展增長極,下大力量把縣域經濟和縣城搞大搞強,下大決心推動工業(yè)轉型升級和環(huán)境治理。圍繞四大攻堅戰(zhàn)主題,本報陸續(xù)推出專題報道:打造我省沿海經濟升級版/唐山篇/秦皇島篇/滄州篇,發(fā)揮京津優(yōu)勢推進科學發(fā)展/保定篇/廊坊篇/張家口篇/承德篇,對接中原加速冀中南地區(qū)崛起/邢臺篇/邯鄲篇;縣域經濟總量倍增路徑探析系列報道;4月中旬,推出“整治違法排污在行動”系列報道;10月中旬推出“三問如何實現天藍水凈”整治污染重點報道。這幾組報道從各地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受到讀者廣泛好評。
2013年大事多、要事多,我報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精心謀劃、組織實施,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主題報道,充分體現了本報對經濟全局的理解能力和突出經濟特色的掌控能力,為推進“經濟強省、和諧河北”建設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重點報道方面,我們做到長流水、不斷線,重點節(jié)點掀高潮。在報道上做到導向上求正,立意上求高,形式上求新、內容上求深,努力使重大主題報道真實可信、生動可讀,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三、促和諧,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中國夢·趕考行”、善行河北、基層好干部、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等主題報道
促和諧,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中國夢·趕考行”系列報道。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全省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樹立“趕考”意識,增強“趕考”能力,實現中國夢和河北奮進崛起,深入開展“中國夢·趕考行”宣傳教育活動,編輯部推出了“中國夢·趕考行”系列報道。
開設“中國夢·趕考行”系列報道欄目。自11月26日,在一版重要位置陸續(xù)推出“中國夢·趕考行”系列報道。突出“夢在心中,路在腳下”主題,全面展示十八大以來,我省經濟社會改革發(fā)展的新成就、新舉措、新變化,重點報道我省各條戰(zhàn)線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涌現出來的胸懷理想、埋頭苦干、開拓創(chuàng)新的典型人物。在報道形式上,采取新聞特寫,以人物為載體,以事件為支點,通過典型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感,把人們的期待、愿望,對“中國夢”的追求充分反映出來。在報道題材上,該系列報道分為轉型篇、改革篇、創(chuàng)新篇、生態(tài)篇、民生篇。
本報還在頭版重要位置開設了“善行河北”、“基層好干部”等欄目,宣傳各行各業(yè)的模范、典型,用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奮發(fā)有為地干好本職工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做出貢獻。
四、煉隊伍,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把實踐活動與深化“走轉改”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和“三貼近”結合起來,推動“走轉改”走向常態(tài)化,用真功、見實效,改文風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報道。自2013年7月全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圍繞領導干部正風肅紀行動、重點部門提質增效行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行動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重點解決“四風”問題。我報積極行動,加強頂層設計,謀劃重點報道。在一版顯著位置開設了“反對‘四風服務群眾——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欄目,在全面報道好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活動的“規(guī)定動作”的同時,派出記者深入黨政機關、經濟領域部門、國有大企業(yè)進行采訪,重點報道經濟綜合部門開展提質增效、整治“四風”效果、推出服務群眾舉措等活動進展情況,先后報道省發(fā)改委、國資委、財政、稅務、工商、環(huán)保、工信、交通、醫(yī)療衛(wèi)生等部門的稿件近30篇。既突出了本報鮮明的經濟特色,又營造了良好輿論宣傳氛圍。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頓作風,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廣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本報編輯、記者也要把自己擺進去,把開展活動、改進作風作為鍛煉編采隊伍、提高業(yè)務水平的機會。圍繞“反對‘四風,服務群眾”這一工作重點,報社開展了編輯記者堅持新聞黨性,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增強責任使命的大討論。通過學習討論,大家認識到,辦好黨報,改進文風,記者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才能寫出百姓喜聞樂見的報道。
把實踐活動與深化“走轉改”活動結合起來,引導采編人員改進文風,改進工作作風,從身邊事說起,從老百姓最關心的人和事說起,把看起來離老百姓很遠的宏觀形勢、方針政策,用老百姓的視角來報道。在報道中,既正視問題、直面矛盾,又不能單純地曝光問題、放大矛盾,重在反映黨和政府解決群眾問題的努力和成效,力求取得正面效果。按照周本順書記要求的“以大白話講清大道理,以正氣歌聚集正能量;以新辦法用好新陣地,以好隊伍打造好新聞”,持續(xù)深化“走轉改”活動,以作風轉變促文風轉變,鼓勵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訪鮮活、生動的新聞。
2013年新年伊始,我報在要聞版就推出了“新春走基層”專欄、“新春走基層——記者返鄉(xiāng)記”和“新春伊始話扶貧”系列報道等。去年一年堅持辦好與“走轉改”相關的欄目,如“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一線調研”欄目,要求記者面對面采訪,報道要求見人見事見觀點,確保報道質量,一年來發(fā)稿40余篇;“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現場寫真”欄目,通過記者在基層一線的深入采訪,由身邊事、身邊人,特別是從群眾身邊的變化入手,反映基層實踐的輝煌成就,展示科學發(fā)展的成果。全年刊發(fā)300余篇報道。這些欄目的報道,植根基層、聚焦群眾,帶著泥土的芬芳,保持每天1至2篇的刊發(fā)頻率,既增強了新聞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也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
(張建悅,河北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劉春泉,河北經濟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