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紅中+馬晴+吳云峰
摘 要:以“985工程”項目管理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從構建學術與行政協(xié)調配合的權力結構、以信息化手段推進全過程管理的角度,對高校在學科建設項目中建立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廉政風險防控;學科建設項目;“985工程”
在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邁向高等教育強國的進程中,以“211工程”“985工程”為代表的學科建設項目為我國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與此同時,學科建設項目的管理也為高校廉政風險的防控提出了新的課題。高校腐敗案件高發(fā)于招生錄取、基建修繕、物資采購、財務管理、科研經費、校辦企業(yè)、學術誠信七大領域[1]。所以科研經費的管理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但與科研項目不同,從建設任務來看,學科建設項目面向學科基礎條件和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涉及內容比科研項目更廣泛;從責任主體來看,學科建設項目涉及到承建單位黨政班子、學科帶頭人和教師,責任體系比科研項目更復雜;從管理權限來看,學科建設項目由學校根據(jù)辦學方向和學科特色進行自主規(guī)劃,因而學校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因此,在借鑒科研項目管理經驗基礎上,針對學科建設項目的不同特點進行制度設計,是高校廉政風險防控面臨的新課題。
理順管理體制,推進權力結構的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管理權力是防范學科建設項目廉政風險的制度基礎。具體到高校,則主要體現(xiàn)在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合理配置上[2]。“985工程”與一般的工程項目不同,它是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是要通過建設一批世界前沿或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學科高地來帶動大學整體水平的提升。因此,“985工程”兼具學術事務、行政事務雙重特征。從研究方向的選擇、研究團隊的組建、研究成果的評估來看,屬于學術事務;從辦學方向的把握、重點資源的配置、支撐條件的保障等方面來看,則屬于行政事務?;谶@些特點,“985工程”建設項目采用“管理小組領導下的項目負責人負責制”,建立以學術力量為主導,行政力量監(jiān)督、配合、服務的管理體制。其主要特征在于:一是強調學術主導。項目負責人由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負責人擔任,主要職責是全面負責建設項目的實施,建立項目內部管理制度,保證項目進度和建設質量。為避免行政力量的干擾,還特別規(guī)定“校領導原則上不擔任項目負責人”。二是管理小組監(jiān)督與服務。管理小組由承建單位的黨政負責人和部分學科帶頭人組成,主要職責是對建設方案、資金預算進行論證和審定,制定內部決策與管理機制,監(jiān)管項目實施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協(xié)調解決跨單位的問題。
一方面,“管理小組領導下的項目負責人負責制”防止了行政力量直接插手學術事務,成為“985工程”建設的主導力量;另一方面,也通過重大事項管理小組集體決議的方式,防止項目負責人一家獨大。從實踐來看,這一制度設計運行效果良好。
建設信息平臺,完善按需分配的預算管理
合理的預算是防范學科建設項目廉政風險的源頭。合理預算的核心在于財事結合,即通過制定詳細的執(zhí)行計劃和精細的預算,確保經費預算與建設任務的匹配。在缺少信息管理平臺的條件下,依靠傳統(tǒng)的人工處理方式,很難對海量的信息進行處理,從而難以實現(xiàn)精細化的預算。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技術上,設計開發(fā)了“‘985工程執(zhí)行方案網上申報系統(tǒng)”(以下簡稱“985”管理系統(tǒng));在管理上,提出“按需分配”的預算編制原則,即由各平臺或基地根據(jù)項目建設任務提出預算需求,學校根據(jù)項目的實際需求核定建設經費。
“按需分配”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才能真正體現(xiàn)“實際需求”,需要從操作層面解決幾類問題:一是“不合理需求”,即建設任務或具體活動不能支撐平臺建設目標;二是“夸大需求”,即預算大大超出項目開展活動所需;三是“重復需求”,即主要體現(xiàn)在不同項目單位間大型設備的重復購置;四是無法體現(xiàn)真實需求,即無法把真實需求合理地體現(xiàn)在預算編制上。
“985”管理系統(tǒng)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上述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流程:一是確定“項目—任務—內容—預算”四級的預算申報體系,即建設項目要明確為具體的建設任務,建設任務要落實到具體的活動內容,預算直接支撐擬開展的活動,并細化為每一筆具體的開支。通過這一體系,強化從發(fā)展目標到末級預算之間的聯(lián)系,確保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益。這一體系依靠傳統(tǒng)表格的方式幾乎無法實現(xiàn),而借助信息管理平臺,則顯得直觀且邏輯清晰。二是利用統(tǒng)計功能,發(fā)現(xiàn)不合理需求?!?85”管理系統(tǒng)提供了多維度的統(tǒng)計功能,可以根據(jù)需求實現(xiàn)按平臺或基地、項目、預算科目的組合統(tǒng)計。一些從單個項目或單個任務中無法發(fā)現(xiàn)的預算問題,通過組合統(tǒng)計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來。例如:某一建設任務提出2臺電腦的需求,無法判定其合理性,但如果對該承建單位所有任務的電腦需求進行統(tǒng)計,再與其項目承擔人數(shù)進行比較,則很容易作出判斷。三是多部門協(xié)同論證,避免重復購置。學校召開預算論證會,平臺或基地需逐一進行答辯。學校學科、科技、實驗室、設備、財經等相關管理部門參與論證。一些在平臺或基地內部看似合理的設備購置,在學校層面可能完全可以通過共享來實現(xiàn),從而避免大型貴重儀器的重復購置。四是做好預算及系統(tǒng)使用培訓工作。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一些預算編制上存在的問題往往是由于編制者不熟悉財經制度,不能把真實的需求落實到合理的預算上去。對此,學校在出臺《“985工程”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編寫《平臺/基地執(zhí)行方案預算編制說明》,以實例的形式幫助各項目學習預算的編制。同時,由于首次采用網上申報系統(tǒng),就系統(tǒng)的使用也進行了專門的培訓。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和項目管理制度雙管齊下,不僅大大優(yōu)化了預算管理的流程,更營造了心態(tài)平穩(wěn)、按需申報、合理預算的氛圍。
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健全項目建設的過程管理
信息公開是防范學科建設項目廉政風險的重要手段。在沒有“985”管理系統(tǒng)的情況下,執(zhí)行方案和預算方案一旦完成,往往成為存檔在“985工程”辦公室的靜態(tài)信息,不僅不方便信息向適當?shù)娜巳汗_,而且對于監(jiān)控項目執(zhí)行是否偏離預定計劃、資金使用是否超出預算都造成不便。“985”管理系統(tǒng)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使 “985工程”成為公開透明運行的項目,大大規(guī)避廉政風險。
一是建立公示監(jiān)督機制。在學校出臺的“985工程”建設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建立公示監(jiān)督機制,項目立項、論證和運行以公開方式進行,各項目建設任務書、運行經費、購置設備、建設成果等材料在學校重大項目管理系統(tǒng)中予以公布,以加強對各建設項目運行過程的監(jiān)督?!薄?85”管理系統(tǒng)通過用戶權限設置,使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政負責人可以實時查看項目建設任務、目標承諾、經費預算、進展情況。同時,平臺或基地之間也可以通過系統(tǒng)相互查看項目申報與進展情況,從而增進溝通與理解,減少了猜忌與攀比。
二是加強執(zhí)行過程的監(jiān)督與服務。由于在執(zhí)行方案論證與預算編制階段深入、細致的工作,同時相關信息、數(shù)據(jù)全部記錄在“985”管理系統(tǒng)中,這為后期的過程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便利條件?!?85”項目預算方案與學校財務系統(tǒng)完全對接,超出預算方案的不合理支出將被系統(tǒng)自動識別而無法執(zhí)行,儀器設備也需按照擬定的計劃進行購買。由于平臺或基地負責人可以通過系統(tǒng)隨時查看申報的預算方案和經費支出情況,因此方案的執(zhí)行效率大大增強。與此同時,學校“985工程”辦公室定期將各項目執(zhí)行情況反饋給項目負責人和管理小組組長,便于各項目把握建設進度。
在“985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立有效防控廉政風險的長效機制,把學科建設經費用得合理、用出效益,是所有參建高校應盡的職責。從管理實踐來看,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為學科建設項目廉政風險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撐,而以此為基礎的管理流程改造、管理體制完善則進一步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汪紅.高校重點崗位負責人應輪崗[N].法制晚報,2014-07-21(A05).
[2]謝安邦,閻光才. 高校的權力結構與權力結構的調整——對我國高校管理體制改革方向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20-24.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與學科建設處)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