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儒佳
摘 要: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和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是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的關鍵,當下部分體育教師業(yè)務能力存在的諸多不足,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的發(fā)展,改變這種現狀,要從提高教師專業(yè)技能、教研能力等方面入手,要從學科特點出發(f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培訓方式。
關鍵詞:體育教師; 專業(yè)技能; 教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2-0056-02
作為體育教師,我理解“授業(yè)”,應該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能夠不斷更新拓展所知所學,教師能在課堂上“生龍活虎”亮出“真功夫”,講得出,練得來,成為學生信賴、尊重甚至是崇拜的對象。 但現實總讓我們失望,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是,不變的教學思想和循規(guī)蹈矩的教學模式蹉跎了個性和能力
首先懶在思想。體育課是“副課”的界定,不是一兩天,社會、家長、學生甚至是教育主管領導或多或少的都這樣認為,于是體育教師也會用“副課”審視自己所擔任的這份工作,思想上放松要求,在力保不出安全事故的情況下,開展教學工作。對學生體能、技能等方面是否提高不作為重點,只求完成教學任務而已,使得體育教學缺乏一定的實效性。
其次懶在學習。學習是教師提高業(yè)務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而一些體育教師以“經驗”自居,吃老本的大有人在。能夠參加的學習僅限于每年繼續(xù)教育(必須參加)內容,不重視教學反思,把校本教研作為一種形式,殊不知隨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而自己懶惰的學習思想,逐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被不斷發(fā)展的教育所淘汰。導致的結果不外乎是學生不喜歡、教學質量低等情況的出現。
再次懶在行動。身體是工作的根本,而對體育教師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的要求要高于其他教師,但一些體育教師找借口,為自己妥協(xié),久而久之,某些運動項目技術水平越來越低。當真正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示范動作時,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教師注重積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科研能力也是必需的教師行為,恰恰是體育教師懶得“動”的原因,導致體育教師有著健壯的“腿桿子”卻失去了應有的“筆桿子”。
二是,嘴“硬”技術“軟”讓教師慢慢喪失真“功夫”
第一飄在“嘴上”。在實際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自以為能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學生能夠領會要領,完成練習,形成動作技能。抱著“能說的不做,能比畫的不動”,殊不知,教師講解要領的正確性、完整性以及學生理解能力的不足會導致學生不能形成完整規(guī)范的動作。
第二飄在“手上”。由于體育教師身體素質、運動技術水平的下降,在教學中不能進行身體力行的示范,只是簡單的比畫,即便是示范也是“腰來腿不來,蹲下起不來”,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動作技術可謂五花八門,或者“只見其形,不得其神”,這樣下來失去了動作技術的本來面目不說,還造成了對技術要領真諦領悟的“以訛傳訛”。這好比是“溫水煮青蛙”,慢慢的教師的運動技能水平將會不斷下降,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是,各類培訓注重理論學習、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忽視體育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培訓
多年來我參加過很多的培訓、教研活動,從內容上來說,多數以學習課程理念為主,加上一些觀課、研討等等,即使搞點技術或技能培訓,也不外乎健美操、體育舞蹈。很少有涉及田徑、球類、體操技術技能的培訓?;蛘呒词垢氵@類內容的培訓,肯定也會有人以短期沒效果、長期沒條件等而擱淺。因此我們從體育教學實際出發(fā)思考,如果教師沒有合格的運動技術能力,即便是站在課堂上,又會怎樣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同時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堅持健康第一甚至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能否實現的問題,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深刻反思。
四是,體育教師能力結構組成單一,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體育教師能力組成應該是全面的,不僅要懂得體育學科知識,掌握運動技能,還要掌握一些滿足教學需要的各種能力,例如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育機智、運用多媒體、微課堂制作等能力。但在教師實際工作中,會練不會講、能說不會做的現象比比皆是,表現出教師能力的單一,再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整合的標準,要求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只能是空談。尤其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嚴重缺失,導致現階段體育教學工作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提高教師能力的綜合性,好比是教師練就體育教師能力的“組合套路”,當然這也是課堂教學制勝的基本吧。
針對以上“桎梏”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瓶頸”,要想去其根本,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克服。
一、忌做“忽略不計”型體育教師
有這樣一句話“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作為體育教師,我們不能因為“閑言碎語”和不合理的“現實情況”做邊緣教師,應主動的去爭取體育教師的一片天空,用自己扎實的教育教學功底,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引來熱愛體育的廣大師生。
二、忌做“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型體育教師
要在平時認真學習教育理論、體育教學理論、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飽滿的熱情鉆研《課標》、教材,掌握和運用教材、教法,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注重教學反思,書寫教學札記和教學案例,在教學設計中重視課前設計,調整課中設計、深化課后設計,不斷提高經驗水平。正確指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積極開展小專題研究、課題研究,通過學習和研究,解決體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三、忌做“紙上談兵”型教師
空談理論和要領的體育課是殘缺不全沒有活力的一洼死水。正確示范、精練生動的語言、井然有序的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才是影響體育教學實效性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體育教師“真功夫”的重要組成。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修煉,平時加強運動鍛煉,保證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形態(tài),積極涉獵多領域體育項目,例如:新興體育項目輪滑、體育舞蹈(民族健身操、搏擊健美操、廣場舞)、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光電陀螺、花樣跳繩、毽球等),提高自身體育專項運動技術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十分關鍵,做到“專與能”的結合(一專多能或多專多能),“速度與力量”的結合,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動作示范的正確性、語言表述的精練性。通過課堂學習和體育運動帶給學生運動樂、運動美的心理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四、忌做“能力單一”型體育教師
教師要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發(fā)展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體育教師作為專業(yè)性教師,要擁有獨特的專門知識, 包括精深的科學知識和廣博的體育文化基礎知識,精湛的體育技術和技能、教育與教學知識,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政治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需要在體育教育實踐過程中, 不斷反思總結,形成課堂駕馭能力,具備對引導學生參與體育學習、指導學生課外鍛煉、組織課余訓練及管理,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學風格的能力等。另外,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促進教師從“單一型”走向“復合型”教師轉變和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組成??傊w育教師以滿足學生需要、體育教育發(fā)展需要為前提的知識與技能都應該去涉獵。
五、忌辦“走秀”型教師培訓
體育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實踐性,而體育教師區(qū)別于其他教師的根本在于體育教師必須掌握一定體育運動項目的技能。因此不能用其他學科教師培訓的方式套用在對體育學科教師培訓上,要立足于學科實際、教師實際,做到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培訓方式靈活多樣,把教師培訓的側重點從理論學習向技能培訓傾斜。我認為落實體育教師培訓還應該與體育教師業(yè)務水平評價相結合,建立完善的教師運動技能水平評價標準,利用教師技能“大比武”、體育教師技能大賽、裁判員培訓、體能訓練以及專項技能水平考核等形式,促進教師能練在平時、用在課堂。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必須克服“懶”“飄”等弱點,加強學習,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即便不能在運動項目中做到“量”的體現,也要有“質”的表現。在運動技術方面做到正確、規(guī)范,在專業(yè)理論方面做到與時俱進,強化教師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使教師朝著復合型專業(yè)教師發(fā)展。只有這樣體育教師才能在體育教學中永葆體育“青春”,打出漂亮的“組合拳”,讓教師不僅是善于學習、研究的科研型教師,更是立足課堂、做學生滿意的體育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