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隨熊偉思海德格爾:讀《自由的真諦——熊偉文選》

      2015-02-03 17:27:17李睿
      關鍵詞:現(xiàn)象學海德格爾

      摘 要:熊偉先生是中國海德格爾思想研究奠基者,生平著述集于《自由的真諦——熊偉文選》。熊偉可不問胡塞爾,而成功交融海德格爾與華夏思想,因海德格爾是哲學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反叛者,契合華夏非邏輯非科學的思想傳統(tǒng)。理性主義傳統(tǒng)是哲學主流正道:“哲學”一與科學相伴不離;二與邏輯學同根同源;三與基督教神學因緣難斷。恰在視哲學為理性主義的立場上,才能理解海德格爾“哲學的終結和思想的任務”。因華夏抒情詩歌傳統(tǒng),中國學人自以為和海德格爾思想相契,但談及哲學主流,必須“從邏輯的觀點看”。

      關鍵詞:熊偉;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熊偉文選》;從邏輯的觀點看

      中圖分類號:B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1101(2014)03000703

      收稿日期:2014-03-01

      作者簡介:李睿(1983-),男,安徽蚌埠人,法學博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法哲學,體育法,術語翻譯。

      Think over Heidegger with Xiongwei: Reading Truth of Freedom

      ——Selection of Xiongwei

      LI Rui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Professor Xiongwei (Wei Hsiung) was the founder of Heidegger research in China mainland whose papers were collected in Truth of Freedom——Selection of Xiongwei. Xiongwei paid no attention to Husserl yet combined Heidegger and Chinese thoughts successfully because Heidegger is a traitor of rationalism in philosophy and China thought tradition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science and logic. Rationalism, however, is orthodox of philosophy which has strong connection to science, logic and theology. We can understand Heideggers End of Philosophy and Task of Thought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tionalism. Some Chinese believe they share the understanding of philosophy with Heidegger because of poetic aesthetics in China, the writer of this essay think that is delusion. After all, philosophy can be properly understood only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Xiongwei (Wei Hsiung); Heidegger; phenomenology; Selection of Xiongwei;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中國海學奠基者熊偉先生,游學弗萊堡時面聆海德格爾,抗戰(zhàn)時期歸國,歷任中央大學教授,同濟大學文學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因種種原因,“述而不作”,專事育人,中國大陸著名海德格爾研究者多與之有師承關系。在《自由的真諦——熊偉文選》附錄中,有王煒、陳嘉映、王慶節(jié)、劉鑫、劉英、白波(孫周興)、陳小文等人的紀念文章,由此可見一斑。如陳康先生在中國古希臘哲學研究的開拓地位,熊偉先生在中國海德格爾研究領域的奠基地位同樣不容置疑。

      此書目錄大致將所有文章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無關海德格爾的哲學論文;第二部分是海學文章;第三部分是“建國后”德法哲學相關文稿;第四部分是散文隨筆類;最后是附錄,分“熊偉自傳”和“學生紀念文章”。

      全書第一部分中有熊偉早年留德所成“說,可說;不可說,不說”一文,為其博士論文《論不可言說》(Ueber das Unaussprechliche)第二部分,四年前在“中國現(xiàn)象學網(wǎng)”初讀此文,頓感文字新奇,不同凡響,如今重讀此文,此感猶在。另有一篇“先驗與超驗”值得關注,此文探討康德哲學關鍵詞a prior與transzendental的譯名及義理,發(fā)表于1933年7月20日《天津大公報》(當時報紙竟然刊發(fā)如此正經(jīng)八百的學術文章?。?而《世界哲學》2011年第1期有文炳、陳嘉映“日譯名‘超越論的與‘超越的源流考”,近來閱讀孫周興《后哲學的哲學問題》一書,其中有作者發(fā)表于2003年的“超越·先驗·超越”一文,而如上兩文所談者,也無非是熊偉在81年前便談到的老問題。有理由相信此譯名—義理之探討關涉對康德的理解,猶如陳康早年譯Ontologie為“是論”、甚至直接音譯為“翁陀羅己”[1]之真意,也是隔了幾乎同樣長的時間,方為人所知。

      全書第二部分均為海學文章,其中“道家與海德格爾”一文不能不讓人想到張祥龍《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一書;另有“海德格爾與馬克思主義”一文,是為“作者在現(xiàn)代外國哲學研究會1986年貴陽年會的發(fā)言”,處于當時歷史環(huán)境,評介“資產(chǎn)階級哲學家”必得“欲揚先抑”。文章結尾有“海德格爾不是資產(chǎn)階級分子是什么?他說煩,說畏,說死,這不是垂死的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是什么?不過海德格爾不是在小窟窿中而是在世界中,所以他還說了馬克思主義。從他說馬克思主義的這些話看來,他沒有和馬克思主義勢不兩立”,“大無畏視死如歸地走向前去,這正是馬克思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所需要的嘛”[2]156。此文集中了海德格爾在其不同文本中直接談論馬克思的6段話,立論有理有據(jù),雖然不得以用馬克思主義論證當時中國海學研究的正當性,表面帶有“馬克思主義”的“護教”色彩,但言外之意,讀者皆知。另,馬爾庫塞《海德格爾式的馬克思主義》(Heideggerian Marxism)一書面世經(jīng)年,此書乃“名家眼中的名家”:作者已非等閑之輩,而所談論的兩位主題人物更均為蓋世大家。但本人至今未見此書漢譯本,至為遺憾。endprint

      關于“現(xiàn)象學”,國外常有“3H”之說,即:黑格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三人姓氏的打頭字母均為“H”。熊偉先生為中國海學開創(chuàng)者,其海德格爾研究自不必多言;《文選》中又有“黑學在中國——壽真如先生”,可見其對黑格爾也不乏涉獵;但遍翻《文選》,發(fā)現(xiàn)作者絕少提到胡塞爾。當下國內(nèi)學界也似乎研究胡塞爾的專研究胡塞爾,研究海德格爾的專研究海德格爾。比如中國文藝理論界可以大談海德格爾,但絕不會碰胡塞爾。這里涉及的問題,即當閱讀海德格爾、尤其是《是與時》之前的海德格爾時,事前閱讀胡塞爾著作是否不可或缺的問題。在熊偉先生這里,似乎倒可以如此。此外,說到在海德格爾本人閱讀的基礎上研究海德格爾,除胡塞爾外,又不能不讀鄧·司各脫、艾克哈特大師、馬丁·路德等。海德格爾教職論文是《鄧·司各脫的范疇論和意義學說》,而國內(nèi)學界的鄧·司各脫研究卻絕無繁榮景象。所以,如熊偉先生談海德格爾時絕口不談胡塞爾,當下中國海學研究者不知鄧·司各脫、艾克哈特大師和馬丁·路德,也不是不能研讀海德格爾,但全面掌握海德格爾本人閱讀之背景,總會提供更好的研究基礎,這也為專深研究海德格爾學說之必需。例如,目前國內(nèi)尼采研究業(yè)已蔚為大觀,這為理解海德格爾的《尼采》一書之必需。對海德格爾閱讀范圍內(nèi)其他作家的研究,亦當如是。

      《文選》封面裝潢不盡如人意,封面封底配圖基督教色彩濃厚,而熊偉先生生前對基督教幾乎未置一辭,其內(nèi)在精神也與基督教毫無關涉。若此《文選》有朝一日再版,建議將封面中基督教圖片刪去,而代之以華夏思想之圖。畢竟,“先生骨子里是個儒家”[2]408,又“先生談海德格爾,言必稱老莊”[2]396;“你問的是海德格爾的哲學,他講的卻是老莊的思想,陸九淵的心境,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生在世的作為?!盵2]422

      最后,結合《文選》字句略談“何為哲學”、或我當下如何理解“哲學”的問題:熊偉先生弟子陳嘉映教授“哲學三十年”[3]中,以海德格爾之學譯始,而驟然轉(zhuǎn)至分析哲學研究。而我一哲學學友亦以海德格爾始,之后哲學態(tài)度亦轉(zhuǎn)向分析哲學,并建議本人不必在黑格爾、海德格爾尤其是德里達之類的“哲學家”身上勞神費力,因上述諸公之哲學均為“泛詩學意義上的是學(ontology,形而上學)”。又如王路教授業(yè)師周禮全先生對其建議:“至于形而上學這種比較‘玄的東西,閑來把玩一下即可,不必當真”[4]。海德格爾和德里達,在國內(nèi)文藝理論界的影響絕不亞于哲學界,文藝理論專業(yè)甚至有“開卷不讀海德格,讀遍詩書也惘然”之說;此外,美國的海德格爾研究者基本在德國文學專業(yè)和比較文學專業(yè),如熊偉先生文中所介紹:“在和這些院校喜歡研究海德格爾的人士接觸的過程中,他們都明確地告訴我:美國的名牌重點大學都是由分析哲學占領哲學陣地,都不搞海德格爾這一類人的哲學。例如哈佛大學從來沒有人參加這個會的活動,更不會主辦海德格爾協(xié)會的年會?!盵2]342

      可見,熊偉可不問胡塞爾,而成功交融海德格爾與華夏思想,根本原因,在海德格爾是哲學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反叛者,契合華夏非邏輯非科學的思想傳統(tǒng)。于是,對因抒情詩歌傳統(tǒng)(清華大學劉東教授在浙江大學講學時稱:中國無“史詩”,乃是因為西方詩歌為敘事傳統(tǒng)而中國詩歌乃抒情傳統(tǒng),實無必要以西人為圭臬而妄自菲?。。┒砸詾楹秃5赂駹査枷胂嗥醯闹袊鴮W人,無疑得思考蒯因何以“從邏輯的觀點看”[5]。

      然而,溯源“邏輯”,卻又不能不說黑格爾《邏輯學》中展示的“形而上學”和“邏輯學”最初的“共屬一體”,“因此邏輯學便與形而上學合流了”[6];海德格爾更有“(是—神—邏輯)學(Onto-Theo-logie)”的“裝置”——“神”就是Logos(邏各斯);而“神學”就是“邏各斯之學”,但這種形而上學或神學的“邏輯”和分析哲學的“邏輯”相差甚遠,有如日常所用的“哲學”(如“穆里尼奧的足球哲學”)和哲學專業(yè)的“哲學”,是根本不同的。

      除抒情詩歌的文學傳統(tǒng)外,華夏又有“六經(jīng)皆史”的思想傳統(tǒng),這意味著“中國哲學”和“歷史”以及“史學”因緣難斷。華夏傳統(tǒng)之外,“哲學就是哲學史”這一被歸為黑格爾的觀點對中國學界影響至深?!墩軐W史講演錄》并非黑格爾專著,而由學生筆記整理而成,難免差池。書中原文為“哲學史本身就應當是哲學的”[7],然而原文“哲學史本身就應當是哲學的”在中國學界被不當?shù)睾喕癁椤罢軐W史就是哲學”,甚至變成“哲學就是哲學史”。這種對原文的不當簡化本身又來自“華夏思想的前見”,即“六經(jīng)皆史”及“文史哲不分家”[8],又因黑格爾在近代中國的特殊地位,“哲學就是哲學史”更加深了中國人對“哲學”和“史學”彼此難分的理解[9]。 然而,“哲學史”在“哲學”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據(jù)王路教授授課介紹,著名的哲學家基本不寫“哲學史”,羅素是例外,而他自稱:“《西方哲學史》一書之開始寫作乃出于偶然”,“我沒有想到它會獲得我的其他著作從未有過的成功”[10],這事實足以質(zhì)疑“文史哲不分家”的觀念。

      作為“愛智之學”,“哲學”一與科學相伴不離;二與邏輯學同根同源;三與基督教神學因緣難斷。此三重關系方規(guī)定何為“哲學”。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尤其以前兩者為重;基督教興起之后,神學家通過哲學之邏輯,將基督教理性化,以免其墮落為迷信。“科學”與“哲學”:同源共生。自古希臘始,哲學與科學彼此不棄,結伴共行,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作品多名為Peri Physeos,也即《論自然》,這種對外界的好奇(是什么),也即向外用力的態(tài)度,在西學歷史中一脈相承:自米利都學派對自然的樸素世界構圖(水,氣,無定),經(jīng)由愛利亞學派克塞諾芬尼的Peri Physeos,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自然哲學》),牛頓《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黑格爾《自然哲學》,至石里克《自然哲學》,此“科學—哲學”西學淵源,可謂“吾道一以貫之”。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可被理解為牛頓力學體系(《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的哲學構圖;而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一則體現(xiàn)馬克思早年對自然哲學的偏好,更是此“科學—哲學”的西學傳統(tǒng)使然。甚至以“詩化哲學”[11]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的海德格爾,其思執(zhí)也不忘科學(《科學與沉思》)與技術(《技術的追問》)。事實上,海德格爾提出的“哲學的終結和思的任務”[12],必須在此“科學—哲學”一體的意義上,方才得以理解。海德格爾提醒我們:“早在希臘哲學時代,哲學的一個決定性特征就已經(jīng)顯露出來了:這就是科學在由哲學開啟出來的視界內(nèi)的發(fā)展??茖W之發(fā)展同時即科學從哲學那里分離出來和科學的獨立性的建立。這一進程屬于哲學之完成?!?sup>[12]在“科學—哲學”一體下理解“哲學”,“看似哲學的純粹解體,其實恰恰是哲學之完成”[12],“哲學的終結”恰為“哲學之歸本”(Ereignis)!

      何為“哲學”?“科學—神學—邏輯學”之“圣三一”是也!

      參考文獻:

      [1] 陳康. 論希臘哲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0:466.

      [2] 熊偉. 自由的真諦——熊偉文選[C].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7.

      [3] 陸丁,梅劍華. 批評與回應:陳嘉映哲學三十年[C].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13.

      [4] 王路.“是”與“真”:形而上學的基石[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序4.

      [5] Quine.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M]. Harper & Row, 1963.

      [6] 黑格爾. 小邏輯[M]. 賀麟,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0:79.

      [7] 黑格爾. 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 [M]. 賀麟,王太慶,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59:13.

      [8] 欒棟. 論人文學術還家——兼釋“文史哲互根”[J]. 學術研究, 2007(10):5.

      [9] 江怡. 如何理解哲學與哲學史的關系[J]. 哲學分析, 2010(1):72-80.

      [10] 羅素. 羅素自傳(第二卷) [M]. 陳啟偉,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3:349.

      [11] 劉小楓. 詩化哲學[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12] 海德格爾. 哲學的終結和思的任務[C]//面向思的事情.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9:70.

      [責任編輯:范 君]endprint

      猜你喜歡
      現(xiàn)象學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08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0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xiàn)象學的分析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30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哲學評論(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施特勞斯論海德格爾與現(xiàn)代哲學
      社會科學(2016年6期)2016-06-15 20:29:09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9
      對“如是我聞”的現(xiàn)象學詮釋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3
      海德格爾的《建筑·居住·思想》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認識論雛形——讀《現(xiàn)象學的觀念》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8
      學習共同體的現(xiàn)象學闡釋與應用
      思茅市| 大名县| 左云县| 宿松县| 白朗县| 道孚县| 朝阳县| 青神县| 永嘉县| 盘锦市| 江源县| 宜城市| 芮城县| 奈曼旗| 横峰县| 武义县| 苏尼特左旗| 浏阳市| 固安县| 平山县| 靖州| 武义县| 南通市| 马边| 湘乡市| 巨鹿县| 定西市| 千阳县| 泽普县| 贵阳市| 城固县| 成武县| 嘉峪关市| 渝北区| 石城县| 巴林左旗| 张家川| 永康市| 酒泉市| 北川|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