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古人在禮佛和祭拜祖先的時候,總是拈著一柱香,借著繚繞的香的煙霧,傳達著心中的那份敬意與追思??梢哉f,佛門禮佛而敬香的歷史非常悠遠,不過,古代的香的種類是極其繁多、不勝枚舉的,單單是佛門和祭拜祖先用的香就有根香、莖香、葉香、花香、果香等近二十種之多,其他的香有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羅香、天木香、安息香等三十多種,可謂是洋洋大觀,形成了繽紛多彩的香文化。
書香:書卷里的溫婉
說起香,不能不說“書香”這個詞。古人為了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置一種蕓香草,這種草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之后就會清香襲人,于是,人們就稱之為“書香”。由此可見,最初的時候,書香是夾在書籍中的一種草散發(fā)出的清香之氣,也是香的一種,后來,書香也被認(rèn)為是指書中文字的內(nèi)容,于是,又衍生出了“書香門第”這個成語,表達了人們書香文風(fēng)、文化審美與精神高貴的尊崇,書香情懷對于愛書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書卷里所蘊藏、積淀的一種不盡的歷史記憶。
古時,人們對于香這種東西是情有獨鐘的,當(dāng)時,人們把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東西如麝香、靈貓香、龍涎香、檀香、沉香等稱為“香”。根據(jù)歷史記載,香是最早由西域諸國向中原王朝獻貢才傳入中土。在早期大都作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禮佛的記載最早是從漢武帝開始。從此以后,“香”在傳統(tǒng)文化之中便有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含義,也表現(xiàn)出敬天法祖的精神。
心香:清心養(yǎng)性意悠長
香能清心,也能養(yǎng)性,所以,古人喜歡焚香。所謂的“焚香”,使用的是經(jīng)過“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餅,或者是香的散末。明朝有一幅名為《千秋絕艷》的畫中,描繪了《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深夜焚香的故事,畫面上,崔鶯鶯亭亭玉立在一座高高的香案前,香案上放著焚香必備的插有香匙與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爐。崔鶯鶯的右手捧著香盒,左手剛剛從香盒里拿出一顆小小的香丸,將要放入香爐中。
明朝以后,焚香時點的是一種名為線香的香。線香是一種裝在紙筒里、像現(xiàn)在的掛面似的細香棒,插一枝在香爐中,點燃香頭,就有香煙從香棒上裊裊升起,焚香就開始了。
其實,若是說得更詳細一點,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餅或線香直接進行焚燒,而是要讓香丸、香餅或線香發(fā)香,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焚香并非是把香直接點燃后燒掉,而是將香放在那些小小的隔火的東西上,慢慢烤出香氣,使香的芬芳之氣悠悠飄散。
古籍上說,燒香而彌漫出的香氣可以治療疫病,使患了疫病的人痊愈?!妒抻洝分姓f:“漢武時,長安大疫,人死日以百數(shù)。帝乃試取月氏國神香燒之于城內(nèi),死未滿三日者活,芳氣經(jīng)三月不歇。”意思是說,漢武帝在位的時候,有一年,長安疫病大范圍蔓延開來,每天因為疫病而死的人有數(shù)百人,漢武帝就拿出來月氏國進貢的香在長安城內(nèi)大規(guī)模焚燒,香的氣味三個月不絕如縷,患了疫病昏迷不到三天的人呼吸到這種香的氣味后,都痊愈了。
曹操是一個喜歡香的人,在忙碌之余,香成了曹操在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曹操一生和香相伴,除了自己用香之外,《三國志》一書中記載,曹操還把香作為禮物饋贈給別人,比如,曹操曾經(jīng)贈送給諸葛亮“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操在臨終的時候,依然不忘他喜歡的那些香,他留下了這樣的遺囑:“余香可分與諸夫人?!币馑季褪钦f,把他沒有用完的那些香留給他的夫人,足見曹操對香的喜愛之情。
香是一種美好的象征,古人把具有美好人品的人稱為能散發(fā)出芝蘭之香的“善人”,把人品低劣的人稱為能散發(fā)才鮑魚之腥臭的“不善人”,大教育家孔子就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边@里的“芝蘭”是清香悠悠的蘭花,這里的“鮑魚”指的是臭咸魚。孔子的意思就是說,和人品優(yōu)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香氣怡人;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放滿臭咸魚的倉庫,臭味讓人厭惡。
古人圍繞著各種香的制作、炮制、配伍與使用,逐步形成了能夠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民族傳統(tǒng)、美學(xué)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與世界觀之獨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術(shù)、方法、習(xí)慣、制度與觀念。古人對香的喜好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如蜂蝶戀花、草木向陽。香能讓人在愉悅的感受中調(diào)動心智的靈性,調(diào)息、通鼻、開竅、調(diào)和身心,妙用無窮。正是由于深諳此理,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才競相惜香如金、愛香成癖。
宋朝詩人陳去非寫的《焚香》詩代表了中國古人對香的評價:“明窗延靜晝,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當(dāng)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爐煙裊孤碧,云縷霏數(shù)千;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fēng)還。世事有過現(xiàn),熏性無變遷;應(yīng)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边@首詩描寫了古人對于香的使用和喜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