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教師要想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提高錯題探究效率,首先就要對錯題進行歸納和整理,然后在課堂上把這些錯題展示出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發(fā)現(xiàn)錯誤、探究錯誤、糾正錯誤,最后建立錯題檔案,并將錯題作為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一、整理試卷錯題,做好準備
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的試卷,依據(jù)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呈現(xiàn)的知識考點,把試卷中的所有試題與考點一一對應,計算出學生做題的準確率。根據(jù)準確率,教師可將這些考點的教學效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而那些準確率較低的題目就是學生共性的錯題。教師要根據(jù)錯題產生的原因,把錯題分為知識型錯題、能力型錯題、技巧型錯題,并形成錯題檔案,從而為小組合作探究錯題做好準備。
二、小組交流錯題,生成新知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對錯題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組內共識。通過交流,學生能相互找到差距,共同進步。但在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時,教師要給足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所有學生的潛力都得到發(fā)掘。教師還要加強巡視引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對學生討論進行點撥、啟發(fā),對小組交流進行引導、調控。
例如,在一次歷史試卷錯題探析中,我對試卷錯題進行了有效整理,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重點研究一個歷史時間段的錯題及其相對應的知識點,如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等,規(guī)定小組自由討論時間為20分鐘。在指導探究“文藝復興”相關錯題小組的過程中,我根據(jù)小組的反饋,發(fā)現(xiàn)那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大多與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及其核心思想有關,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此,我從資產階級的文化新潮流、意大利的歷史,以及人才結構的發(fā)展等方面入手,對該小組進行適當?shù)尼槍π渣c撥,并要求他們在討論之后,在每道錯題的旁邊寫出自己解題時的思維過程,以便剖析思維障礙產生的原因。經過討論,并在小組形成初步共識后,我要求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代表,闡述自己所在小組的觀點及討論結果。研究“文藝復興”相關錯題的小組根據(jù)自己討論的結果,并結合試卷錯題,闡述了資產階級文化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的原因和文藝復興的性質,同時也分析了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的主張和其作品的特點。在該小組闡述之后,我鼓勵其他小組對該小組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最后學生通過互評互學,在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下,在我的適時點撥下,一起攻克了“文藝復興”這一難點,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判斷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建立錯題檔案,查漏補缺
在小組合作探究試卷錯題之余,我還鼓勵學生建立錯題檔案,以便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從而使師生共同得到進步。
學生應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建立錯題檔案,將錯題尤其是經常出錯的題目進行整理,并定期翻看錯題,時刻提醒自己別再做錯,從而使每一道錯題發(fā)揮出最大效益。
在鼓勵學生建立錯題檔案的同時,我也建立了一份自己的錯題檔案。我的錯題檔案面向全班學生,是在分析全班學生錯題的基礎上而建立的,它反映的是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有效地彌補學生錯題檔案的疏漏。我定期對錯題進行剖析,并利用錯題編寫一些類似的試題給學生做,使學生在舉一反三中,牢固掌握知識點,理清歷史問題的來龍去脈,搞清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四、反思探究過程,提升能力
小組合作探究錯題的方式雖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第一,在糾錯過程中,有的學生的試卷錯得不是很多,因此建立并充實錯題檔案需要很長時間。第二,小組合作探究的錯題本身就是學生無法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需要教師適當進行點撥,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越來越依賴教師,無法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第三,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成員都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有些學生,尤其是成績差、內向的學生,因缺乏自信而不愿參與合作,不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使自己成為其他成員的“聽眾”,這樣就達不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預期目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