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冬冬
補充賠償責任在合同法中的適用
●卞冬冬
【要點】
嚴格責任是我國合同法確立的基本歸則原則,補充賠償責任是侵權法概念。現(xiàn)實案例中,由于當事人存在一個以上的合同法律關系,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一方當事人的過錯或不適當履行,存在對另一方當事人在另一合同法律關系中發(fā)生的損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可能。例如本案中,貨物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由出賣人為買受人代辦托運,出賣人沒有委托具有運輸資質的企業(yè)做承運人,對由于運輸導致的買受人損失,出賣人應當在承運人不能賠償?shù)姆秶鷥?nèi)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案情】
上訴人(一審原告)青島海立泰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立泰公司)。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吉林利源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源公司)。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劉志翔。
海立泰公司與利源公司于2009年8月8日簽訂鋁型材購銷合同,海立泰公司向利源公司購買鋁型材10243千克,供貨價格不含運費和保險費。合同約定:交貨地點為利源公司倉庫;利源公司為海立泰公司代辦托運和保險,運費由海立泰公司承擔;運輸途中出現(xiàn)丟失或損壞,利源公司與海立泰公司共同協(xié)商運輸方和保險公司,由運輸方承擔。2009年9月9日,利源公司代理海立泰公司與劉志翔簽訂貨物運輸合同,委托劉志翔將貨物運輸?shù)胶A⑻┕?,約定運費5300元,貨到后由海立泰公司支付,還約定貨物丟失或其它原因造成損失由劉志翔按價賠償。劉志翔系吉D53399號貨車實際車主,同日該車到利源公司倉庫裝運了鋁型材。因運輸途中鋁型材被盜,劉志翔向海立泰公司出具責任書稱,“由于運輸人監(jiān)管疏漏,部分鋁型材在運輸途中被盜,責任完全在于運輸方。由此給收貨方造成的損失,全部由運輸方賠償?!焙A⑻┕菊J為利源公司委托的承運人沒有資質,未按約定代辦運輸保險,導致其不能得到賠償。利源公司抗辯稱:即使承運人無資質也不影響承擔賠償責任;海立泰公司未支付相關運輸費和保險費,利源公司沒有墊付義務,辦理托運是因為可以貨到收費;海立泰公司提起的是侵權賠償訴訟,利源公司與海立泰公司的買賣合同關系與本案侵權糾紛是兩個法律關系,買賣合同寫明,運輸途中出現(xiàn)丟失和損害由運輸方承擔;利源公司不存在任何過錯,不應承擔責任。
【審判】
青島市李滄區(qū)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根據(jù)雙方的約定:利源公司代辦托運和保險,運費由海立泰公司承擔,運輸途中出現(xiàn)的丟失或損壞,雙方共同協(xié)調運輸方和保險公司,由運輸方承擔。故利源公司對運輸過程中丟失的鋁型材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雖然利源公司未代辦貨物保險,但是其過錯與損害結果的發(fā)生不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其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劉志翔應按合同約定將貨物安全運輸?shù)街付ǖ攸c,發(fā)生貨物丟失應依照法律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予以賠償。
海立泰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海立泰公司與利源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約定由利源公司代辦托運,利源公司委托了劉志翔個人進行運輸。合同法意義上的承運人是指專門經(jīng)營海上、鐵路、公路、航空等客貨運輸業(yè)務的運輸企業(y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25條第3款規(guī)定:“貨運經(jīng)營者應當持道路運輸經(jīng)營許可證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有關登記手續(xù)?!崩垂緫斘芯哂羞\輸資質的經(jīng)營者運輸上訴人購買的鋁材,其沒有選擇有資質的運輸企業(yè)而委托劉志翔個人進行運輸,違反了雙方合同的約定,存在明顯的過錯,由此給上訴人造成損失,應承擔違約責任。本案運輸人劉志翔在運輸過程中發(fā)生貨損給上訴人造成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劉志翔也已承諾由其承擔賠償責任,劉志翔是上訴人損失的第一責任人,故被上訴人利源公司應在劉志翔不能賠償?shù)呢熑畏秶鷥?nèi)承擔補充賠償責任。二審改判被上訴人利源公司在被上訴人劉志翔不能賠償?shù)姆秶鷥?nèi)對上訴人海立泰公司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評析】
合同法的歸責原則以嚴格責任為主。嚴格責任,體現(xiàn)為合同的適當履行原則,又稱正確履行原則或者全面履行原則,是指合同當事人要切實、準確地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的標的及其質量、數(shù)量,由適當?shù)闹黧w在適當?shù)穆男衅谙?、履行地點,以適當?shù)穆男蟹绞?,全面完成債務的履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0條第1款表述為:“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p>
本案雙方合同中對“代辦托運”的“運輸人”并無明確約定,而合同法意義上的承運人是指具有資質的運輸企業(yè),個人并非合同法意義上的承運人。很顯然,如果委托規(guī)范的有運輸資質的企業(yè)運輸,本案的貨損運輸企業(yè)足以承擔。據(jù)此,出賣人沒有選擇有資質的運輸企業(yè)而委托個人運輸,未盡到適當履行原則,對該損失的發(fā)生存在明顯的過錯,應當在運輸方不能承擔的范圍內(nèi)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侵權法上的補充賠償責任,是指多個行為人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產(chǎn)生數(shù)個責任,造成直接損害的直接責任人按照第一順序承擔全部責任,承擔補充責任的責任人在第一順序的責任人無力賠償、賠償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在能夠防止或減少損害的范圍內(nèi)承擔相應責任,且可以向第一順序的直接責任人請求追償?shù)那謾嘭熑涡螒B(tài)。
合同法上的補充賠償責任,是基于不同的合同關系產(chǎn)生,與侵權法上的補充賠償責任具有以下相似性:(1)都存在兩個責任主體,直接責任主體和補充責任主體。侵權法上為第三人侵權直接導致?lián)p害事實的發(fā)生,侵權人為直接責任主體;合同法上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存在瑕疵,違約人為直接責任主體。(2)均存在兩個法律關系,直接侵權行為導致直接賠償責任和違反安全保障義務導致過錯賠償責任;合同違約產(chǎn)生的違約責任和另一合同法律關系中的不適當履行或過錯導致的賠償責任。(3)往往由于直接責任人缺乏賠償能力,損失方不能從直接責任人處獲得賠償或足額賠償。(4)損失方不能得到賠償或者足額賠償導致?lián)p失的事實與補充責任人的過錯存在因果關系。
審判實踐中還有這種情況,出賣人與運輸方約定:“買方不打款不準卸貨,如貨拉回,由發(fā)貨方付運費1600元”。如果貨物送至目的地后,買受人未付款,運輸人卻卸貨了,產(chǎn)生的責任如何承擔?這種情況下,運輸方將貨物運輸?shù)侥康牡?,貨物沒有丟失或損壞,已經(jīng)履行了運輸合同的主合同義務。買受人收取了貨物,是承擔付款義務的責任主體,故出賣人應當基于買賣合同關系向買受人主張貨款。如果買受人支付貨款,出賣人的債權可以實現(xiàn)。
如果買受人不支付貨款,而運輸人違反了運輸合同的約定,是否應該承擔責任?應當認為,由于運輸人的不適當履行,如果買受人失蹤、無支付能力導致出賣人的貨款不能收回,運輸方應當在不能收回的范圍內(nèi)承擔補充賠償責任。也就是買受人承擔支付貨款的責任,運輸方依據(jù)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上述案例說明,在合同法律關系中,存在合同主體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現(xiàn)實性,故有必要將補充賠償責任這一責任類型引入到合同法中?!胺傻纳恢痹谟诮?jīng)驗,而非邏輯?!爆F(xiàn)實中發(fā)生的法律實例,需要新的責任類型。補充賠償責任在侵權法上的發(fā)展、確立,同樣會發(fā)生在合同法上。合同責任與侵權責任兩大民事責任類型,或許本可以相互借鑒。
(作者單位: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
責任編校: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