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碩
淺析家庭、學校、社區(qū)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責任
●鄭清碩
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作為未成年人走上社會前接觸最多的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重大的影響,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中之重?;诖?,本文將探討家庭、學校、社區(qū)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責任,以期三者在各司其職的同時通力配合,減少甚至是杜絕未成年人的犯罪。
“家庭是以婚姻關系為基礎,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一個人從出生起,就在家庭這一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生活、成長,所以家庭是未成年人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最重要的場所?!雹偕行阍疲骸都彝ソ逃龖敵蔀轭A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載《家庭·學?!で嗌倌瓯Wo》2004年第4期。由于未成年人還未步入社會,其閱歷、辨識能力、思考能力與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家長便成了其學習與模仿的第一對象。如何教育未成年人,如何為未成年人的成長塑造良好環(huán)境成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塑造完整、和諧的家庭
家庭結構不完整,一般是指離婚、再婚、單親等特殊家庭。R·L·Maginnis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不良行為,因為他們更易缺少經(jīng)濟保障和父母的陪伴;而重組家庭的孩子因為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的差異,容易感到受排擠和被孤立,從而激發(fā)其逆反心理,甚至是走向極端。②R·L·Maginnis,Single-Parent Families Cause Juvenile Crime (From Juvenile Crime: Opposing Viewpoints, P 62-66, 1997, A E Sadler, ed. -- See NCJ-167319),Greenhaven Press P.O. Box 9187 Farmington Hills, MI 48333-9187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97.家庭氛圍不和諧,是指父母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經(jīng)常爆發(fā)爭吵,甚至有家庭暴力的出現(xiàn)。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寶塔鎮(zhèn)婦聯(lián)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父母婚姻不和諧,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就容易導致子女有越軌行為。因為不和睦的婚姻通常會使父母無暇顧及子女的事,對子女失去控制,這種控制力量的減弱或消失正是青少年越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比父母離異對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還要大。尚秀云認為,在一個家庭中,首先應當形成的是父母聯(lián)盟而非親子聯(lián)盟,當孩子看到父母互敬互愛時,就會得到愛和敬的熏陶,啟迪善和美的心靈。
(二)優(yōu)化教育模式,建立民主權威型家庭
近年來,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與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民主權威型”教育模式應運而生。相對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更注重父母與孩子的平等溝通,孩子有更多的可能做出自己的選擇,而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監(jiān)督其實施自己的計劃。與傳統(tǒng)的“權威型”教育模式相比,這種教育模式更能塑造孩子的獨立人格,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三觀,有利于其自己做出是非判斷,從而抵御違法犯罪的侵蝕。民主權威型家庭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加之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會對社會上的積極現(xiàn)象加以學習,對那些不好的行為加以排斥,從而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民主權威型的教育模式綜合了民主與權威的優(yōu)點,在此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加開朗,并有相當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們會自我掌控自己的行為,從而減少違法犯罪的可能。
(三)進行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0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倍行└改缸约阂膊欢桑荒芙虒闯赡耆酥?、守法、懂法、用法,這就很容易使得未成年人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想不到通過法律的途徑保護自己。③賈玉芳:《淺談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預防》,載法制網(wǎng)。所以,要想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監(jiān)護人自己要先學習法律,這也符合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個人從出生到完全獨立,有近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因此家庭對孩子進行的道德教育奠定了其一生的道德走向。德育不同于智育的一個方面,就是德育在實踐中進行的,只有經(jīng)歷過親身實踐,才能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這就要求家長不能只對未成年人進行說教,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針對某一件事對其進行提點,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收獲。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顯得尤為重要。未成年人正是生理、心理快速發(fā)育時期,隨著身心狀況的發(fā)展變化,未成年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不斷增多,自主自立意識不斷增強,但他們獨立地把握自我和社會的能力卻相對較弱。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在家庭中最容易表現(xiàn)出來,他們的許多心理問題也最容易在家庭生活中產(chǎn)生,因此家庭在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家庭的作用還表現(xiàn)為對外部因素影響的增強或減弱。如果父母都是誠實守信,遵守法律的人,未成年人自然會接受父母的影響,從而主動學習社會上好的一面;而如果父母自身都行為不端,有違法亂紀的現(xiàn)象,甚至教唆孩子去違法犯罪,那孩子就會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習以為常,并主動接受這種影響。④關穎:《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中監(jiān)護人的責任和作用——兼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訂》,載《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Joseph·A·Wickliffe認為,家庭教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素質,由于與生俱來的模仿行為,人往往會模仿和自己接觸最多的人的行為,對于未成年人來說,這類人無疑就是他們的父母。⑤Joseph A. Wickliffe,Why Juveniles Commit Crimes, Yale-New Haven Teachers Institution未成年人在不斷的模仿中學習并思考,從而接受一種行為模式,如果父母的行為正確,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果父母的行為存在問題,孩子也會照單全收。慈溪市人民檢察院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父母教育水平較高的,其子女違法犯罪的概率就越低;父母本身就有違法亂紀行為的,其子女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
與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具有方向性、專門性、系統(tǒng)性與先進性,其具有特定的教學內容與教育方向,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教職工,有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和先進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學校進行的是一種群體性教育,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學習與相互競爭。這些特點都決定了學校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過程中,肩負著獨特的責任。但是,當前我國的教育系統(tǒng)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很多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環(huán)境還存在著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學校緊跟時代潮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時刻提醒在校學生遇事冷靜處理,不要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改革教育體制,更新教育理念
雖然國家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現(xiàn)階段總體上依然是應試教育。大多數(shù)學校依然把成績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視了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對未成年人的一種不負責?;诖?,改革教育體制,更新教育理念的提議也應運而生。筆者認為,學校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抵御外來不良因素的侵襲,同時,學校還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們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做好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學生們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身邊的每一件事。教育者應當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沖突,有針對性地安排教育措施,通過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使學生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努力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幫助他們提前適應社會生活。Craig·S·Lerner認為,學校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緩解學生壓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有發(fā)泄壓力的渠道,這樣才能避免部分未成年人的“激情犯罪”。⑥Craig·S·Lerner, Juvenil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Can Malice Supply the Want of Years?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 Series.Paul·Omojo·Omaj i認為,教師應從日常小事入手向學生進行德育宣傳,而不是將道德書本化、知識化,搬到課堂上實行“填鴨式”教育。實踐中學到的道德,才是最能內化為人們心中的理念而被踐行的。⑦Paul·Omojo·Omaji,School and Juvenile Crime Prevention.
(二)優(yōu)化教師資源,凈化教育環(huán)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品行、素質、言談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作為,因此,要改革教師考核制度,加重對教師品行的考察,對于那些考察不合格的教師,應給予一定的懲罰,嚴重的甚至應該直接辭退。教師隊伍的優(yōu)化不僅應該依靠學校,還應當發(fā)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一定形式的評教評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合理考察,完善相應的獎懲制度,以此凈化教師隊伍。在選擇學校時,學生與家長應該考慮到所選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理念。教師自身首先不能有不正當?shù)男袨?,更不能違法亂紀,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與法律常識,這樣才能在日常教學中向學生灌輸相關的知識。
(三)管教不良行為,預防失足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一)曠課、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五)偷竊、故意損壞財務;(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八)進入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yè)性歌舞廳等場所;(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由此可見,學校對預防這九類行為有著直接的法定責任。當這些情況發(fā)生時,應當引起學校足夠的重視,及時與學生溝通,通過心理疏導和法制教育,告訴學生這種做法的危險性,并通過家校配合,共同監(jiān)督,確保未成年人遠離違法犯罪的道路。同時,對于未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為與邊緣違紀行為,學校也要予以重視。如,有的學生起初會做出夜不歸宿、吸煙、曠課、觀看淫穢錄像等事情,而對于這樣的學生,學校往往感到難管因而不管,這種縱容為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亮了一盞綠燈。除此之外,對于這些學生,學校不應當歧視,應當一視同仁,給他們以改正的機會,而不能讓他們受到“特殊待遇”。
社區(qū)是一個由一定數(shù)量居民構成、在一定區(qū)域內生活、具有相同的文化認同感,且有一定的管理規(guī)范的社會單位。作為未成年人的生活環(huán)境與居住場所,社區(qū)理應為未成年人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未成年人在潛移默化中被積極因素熏陶感染,進而主動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與品德。
(一)加強社區(qū)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筆者認為,社區(q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法制與道德宣傳,同時也要提醒未成年人,一旦步入違法犯罪的深淵,將會承擔嚴重后果?;诖?,我們應該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娛樂設施與配套服務設施,開展大型的群眾宣傳活動,走訪未成年人家庭,落實宣傳后果,做好后續(xù)宣傳。社區(qū)應當利用宣傳欄,通過文字宣傳與圖片宣傳向社區(qū)居民傳遞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信息。宣傳的形式應當新穎,內容應當多樣,著力吸引未成年人的目光,讓未成年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我學習,這樣更有利于他們接受宣傳內容,從而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行為。除此之外,社區(qū)可以聯(lián)合周圍的公安局、派出所、民警進行法制宣傳活動;與附近的學校、社區(qū)物業(yè)公司聯(lián)合開展競賽活動,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社區(qū)勞動;可以與民政局、婦聯(lián)、團市委、雜志社聯(lián)合進行貧困生幫扶活動……應當注意的是,這些活動不只是針對未成年人,而是要鼓勵社區(qū)居民都來參加,這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區(qū)居民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家庭與社區(qū)的聯(lián)合,共同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工作。
(二)進行社區(qū)教育
與學校教育不同,社區(qū)教育沒有相對嚴格與相對固定的教育環(huán)境,其教育的受眾群體在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而且并不是絕對固定的。這就需要社區(qū)教育既不能過于高深,又要有相當?shù)慕逃饬x。社區(qū)教育應當以街鎮(zhèn)綜合治理辦公室、司法所、共青團三個責任部門為主體,發(fā)揮社區(qū)居委會的基礎作用,吸納轄區(qū)所在警署、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機構等有關單位作為成員,建立相關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機構,以聯(lián)席方式共同開展社區(qū)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統(tǒng)籌協(xié)調、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形成有效預防鎖鏈,構建較為完善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預防體系。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法學院)
責任編校: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