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砥礪意志恪守名節(jié)
本刊評論員
名節(jié),是名譽和節(jié)操的簡稱。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雅士、圣賢忠臣都把名節(jié)視如泰山。明朝,賢臣于謙雖身處賄賂盛行、爭權奪利的險惡官場,但他仍然堅守節(jié)操,修身養(yǎng)德,身潔如玉。他在《無題》中寫道:“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時至今日,這種重名節(jié)的品格依然被人們所傳頌。
名節(jié)之所以被人們珍重和崇尚,因為它是評判人善與惡的一把標桿。一個人能保名節(jié),關鍵在于平時能“以高潔養(yǎng)心,以信念養(yǎng)性”,保持功成不居,謙虛謹慎,正是“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狈簿又慷寄堋八卣叩懒x,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身處“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楚國名士屈原,不滿當時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壯志難酬,憤然投江而亡;南宋岳飛胸懷大志,精忠報國,雖被奸臣所害,但名流千古;南宋宰相文天祥拒絕勸降,視死如歸,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深受人們的敬仰。
砥礪意志、恪守名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亦為滋養(yǎng)民族靈魂的厚德文化。士崇名節(jié),方興未艾。共產黨人更加重視名節(jié),并且賦予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堅持以勤政為民、清廉理政為從政守則;堅持以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為品質追求;堅持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犧牲自己為理想境界。這為黨增光之大名,為民造福之大節(jié)。周恩來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國奮斗,把人生大愛獻給中國人民;鄧小平“三起三落”仍充滿樂觀主義精神,一心想著國家興旺、人民幸福,竭力推行改革開放,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為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拖著病體,堅持帶領人民種樹治沙,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蘭考人民。歷史事實證明,無數(shù)共產黨人以名節(jié)立世,千古流芳。
重名節(jié)者能行大道,輕名節(jié)者身敗名裂,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墒牵诟母锝ㄔO和社會轉型時期,常常是公與私、情與法交織在一起,共產黨人的名節(jié)受到嚴峻考驗。有的視名節(jié)如糞土,私欲熏心,貪欲無度,到處伸手,什么錢也敢拿,什么禮也敢收;有的不顧自己是領導干部,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批工程項目拿回扣,送官帽,養(yǎng)情婦;還有的在黨內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任用干部,任人唯親,嚴重破壞了黨的組織路線和政治規(guī)矩;更有甚者,有的領導干部與黑社會勾結一起,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為其效力,充當保護傘。這些人不管是“老虎”還是“蒼蠅”,都毀壞了自己的名節(jié),玷污了黨的形象,為千夫所指,萬民辱罵。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封建廉吏尚能如此境界,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應當比其更高。要知道,金錢無手,卻能推人墮落;利欲無牙,卻能吞噬理想;“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說到底,小事當慎,小節(jié)當拘。倘若心中無名節(jié)操守,就會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操守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缺失了崇尚信仰和堅強黨性,必會榮辱顛倒,利令智昏。
北宋名臣包拯曾說:“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謀身”。正身必須養(yǎng)德,養(yǎng)德必得修心。共產黨人尤其是領導干部都應懂得境界升于自省、名節(jié)源于修養(yǎng)、腐敗止于正氣的道理,遇事能思前顧后,慎獨慎微,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自覺完善自己,“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看得眼高”。唯有如此,方能不因得志而忘形,不因騰達而失節(jié),不因御職而失徳,不因受挫而失志,修身律己,校準價值航向,永葆名節(jié)長青。
(潘孝猛執(zh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