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才
在2014年日內(nèi)瓦國際鐘表展上,女表及藝術(shù)手表的大量推出成為當今制表界的一種趨勢。
這些藝術(shù)表多在表盤上采用特殊的手工藝,如針織刺繡、貝雕微雕、金絲鑲嵌等。它們原是逐漸湮沒的傳統(tǒng)手工藝,很慶幸手表產(chǎn)業(yè)還愿意將它們挖掘出來,將其與時尚、生活進行結(jié)合。手表產(chǎn)業(yè)因此找到新的亮點,傳統(tǒng)手工藝又何嘗不是找到了新的突破?
本期,我們將盤點近幾年各大鐘表品牌推出的含有特殊手工藝的腕表,展示這些留在表盤上的手藝活。它們?yōu)闀r光刻下驚艷,也給歲月留下溫柔。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打動人心的并不僅是表盤上的藝術(shù)效果,更多是那些手藝活里一點一滴的人情味,這才是手工藝的真諦。
一針一線刺神韻
運用工藝:刺繡
代表品牌:香奈兒、伯爵
刺繡作為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代表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不僅在派別上有蘇、湘、蜀、粵等之分,在針法上也有直針繡、亂針繡、鎖繡等之別,表盤上當然不能少了刺繡的魅力。
繡花工藝首度出現(xiàn)是在香奈兒的表盤上,繡的是一朵簡簡單單的山茶花。山茶花可謂香奈兒王國的“國花”,不論春夏或是秋冬,它除了被設計成各種材質(zhì),還經(jīng)常被運用在香奈兒的各類圖案上。表盤由巴黎頂級刺繡工坊Lesage設計,運用“針畫刺繡”工藝繡制而成,這是Lesage工坊首度將刺繡運用于表盤。純黑的底面,以彩色絲線繡出漸變的逼真花朵,每一朵都獨一無二。
當然,并不是只有香奈兒在手表上融入了刺繡工藝,伯爵也適時把刺繡搬到了經(jīng)典的Altiplano系列手表上。這款Altiplano繡著松樹和梅花,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制作時,需先在表盤松枝圖樣上穿孔,并在其上方撒上白色粉末,粉末通過小孔落在黑色絲綢上,由此勾勒出松枝刺繡的針步。工匠借助放大鏡進行刺繡,圖案完成后還要確保線頭不會凸出絲綢表面,才算最終完成一只針織刺繡表。
在2014年伯爵推出的新款針織表中,采用了新的工藝——鎖繡。鎖繡在18世紀由中國傳至歐洲,細密的針腳贏得了歐洲人的喜愛。仔細觀察這只鎖繡玫瑰表:整體針腳細密緊湊,雖然色彩繁復,但沒有任何毛刺出現(xiàn)在表盤上。
伯爵的這些刺繡表盤出自法國刺繡藝術(shù)大師Sylvie Deschamps之手,她精通針畫工藝,也是擅長這門技藝的為數(shù)不多的工藝大師之一。刺畫要求用針線創(chuàng)造出細微色彩、紋理和陰影變化,因而被稱為“光影刺繡”。Sylvie說,伯爵表盤運用的絲線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意義的線,它由很多線卷在一起形成一根整線,這樣的選材以及工藝,是為了讓腕表可以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保持原有的美麗。而這樣的美麗,需要Sylvie為每個表盤花費至少40小時。
一斧一鑿雕天下
運用工藝:雕刻
代表品牌:伯爵、羅杰杜彼
雕刻是一種古老的工藝,伯爵使用了其中最有想象空間的貝雕。貝雕誕生于18世紀,起初是出海的水手們在船上無聊的時候,在鯨魚或者海象的牙齒等材質(zhì)上進行刻畫,主題大多是捕魚的場景,而所用的工具不過是當時水手用來縫制帆布的針,另外他們也用煙草汁涂在作品上以突出主題色彩。
貝雕要求雕刻的基體必須極其致密,并且完全光滑,以便于對紋理的把握。出于當今保護某些瀕危物種的需要,貝雕藝術(shù)家們選擇了猛犸象牙,它徹底取代了象牙和鯨魚的牙齒,而這種特別材質(zhì)的年齡卻長達40000年。
對于這種融匯了繪畫和雕刻的綜合工藝,雕刻大師理查德·梅爾先生以之創(chuàng)作了“世界地圖”表盤。其靈感來自于古地圖,在這幅地圖上展現(xiàn)了世界最初的形態(tài)。雕刻師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半球,在放大鏡下可以清晰看到那種深層次切割的視覺效果。伯爵大師雕刻完表盤后,工匠會在表盤上使用墨水進行渲染,當墨水滲透到表盤深處時,黑色融入光的微妙陰影反射,會帶來一個亞光外觀,使得地圖看起來好像被畫在羊皮紙上。
針雕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微型雕刻,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微雕,但傳統(tǒng)的微雕也有自己的味道,羅杰杜彼的亞瑟王圓桌騎士手表就是其中之一。在直徑45毫米的表盤上雕有12名手持利劍的圓桌騎士,騎士們形態(tài)各異,在制作手法上每位騎士都先經(jīng)過了三維立體鑄模,之后使用液態(tài)的純金進行澆鑄,再由雕刻師們手工雕刻而成。這種微雕工藝使每名騎士高度僅有7毫米,欣賞這款手表的最佳方法是通過放大鏡對騎士的各個細節(jié)進行仔細觀察,可以說這款傳統(tǒng)的微雕作品達到了雕刻工藝的頂峰。
一草一木總關(guān)情
運用工藝:鑲嵌細工
代表品牌:卡地亞
據(jù)人類社會學家調(diào)查,人類為自己找到的最早裝飾品是花和樹葉。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沒有不凋零的,但卡地亞卻做到了讓它們“永生”。
卡地亞在2014年推出了42毫米藍氣球手表,其呈現(xiàn)手段就是以花卉進行細工鑲嵌,這種工藝是首次運用在高級制表中,我們第一眼看到這只表盤上的鸚鵡時并不能分辨出它的材質(zhì),藍色和橘黃色的羽毛、深黑色的鳥喙、祖母綠的眼睛,這是“藍氣球”迄今為止最豐富的顏色。這只手表從制作伊始就說明它身價不低,光準備材料就會消耗很長時間、很多人力。先要將花瓣收集起來,然后為它們著色,并將每片花瓣放在一塊特別薄的木片上,借助細工鑲嵌腳踏鋸裁成需要的形狀,再一瓣瓣鑲嵌到鸚鵡羽毛的位置。鸚鵡眼睛是祖母綠,而制表師為了讓眼睛周圍的黑色和灰色羽毛更引人注目,運用微繪工藝逐個完成斑點。顏色成為這只手表最重要的標簽,而鮮花花瓣在表盤中營造出的色彩效果,讓我們看到手表中充滿了自然之美,可謂一花一世界。
①卡地亞制表師進行花卉采集。
②卡地亞鑲嵌師進行花卉細工鑲嵌。
③卡地亞金珠鑲嵌獵豹手表。將細細的金線裹成小球,已極費功夫,再將小球鑲嵌到表盤上,對鑲嵌者的耐心和細心都是考驗。
④香奈兒女士寓所一隅,香奈兒Coromandel琺瑯表盤的靈感就來自其中的烏木屏風圖案。
⑤香奈兒漆藝表盤制作。endprint
⑥肖邦L.U.C.XP蒔繪手表。
一錘一鏨展風骨
運用工藝:金絲鑲嵌
代表品牌:卡地亞
手表中鑲嵌技藝的使用比比皆是,卡地亞的亮點在于重現(xiàn)了古代鑲嵌的經(jīng)典工藝——金屬珠粒工藝。這項工藝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在伊特魯里亞文明的首個千年達到了鼎盛時期,其代表作是舉世聞名的由“伊特魯里亞金屬珠粒”裝飾的古代器物,在當今近乎失傳。金屬珠粒工藝,是將切割好的黃金細線裹著進行高溫加熱,直至形成微小的珠粒,整個過程仿佛是撒播黃金的“種?!?。然后,再將這些黃金珠粒一顆一顆置入需要裝飾的部位,并與金質(zhì)底座融合,從而塑造出生動立體的浮雕圖案。
這項工藝最難的地方有兩點:藝術(shù)黃金細線小球的制作和黃金珠粒的鑲嵌。像這樣一只閃亮的獵豹頭像便是由成百上千個黃金珠粒鑲嵌而成,每一顆的鑲嵌都實屬不易,但正是這種復雜特殊的古老工藝,讓我們看到了鑲嵌技藝高超的一面。
一筆一劃見真章
運用工藝:漆藝
代表品牌:蕭邦
中國失傳的手藝很多,漆藝是其中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工藝之一。拍賣市場上好的漆器您知道是什么時候的嗎?是唐制漆器,最好的是唐朝流入日本的那批,而漆藝也因此傳至日本,并且生根發(fā)芽。直至今天,日本人仍將漆藝看做是很神圣的工藝,甚至在制作漆器之前還要焚香、凈手、沐浴。也正是如此,日本的漆器制作工藝才古法地道,并以此發(fā)展出自己的漆器制作工藝——蒔繪,手表上自然少不了這種東方工藝的體現(xiàn)。
在蕭邦的馬年、蛇年紀念生肖表表盤以及動物世界系列的表盤上就使用了漆器制作工藝。所用的生漆從漆樹的樹脂中人工提取而來,這些樹木主要產(chǎn)于日本和中國,采漆同割膠頗為相似,漆樹的樹脂每年只能采集一次,而作為漆器的原料來使用的話,它在被采集后還必須放置3到5年,經(jīng)過這樣的沉淀之后制作出的生漆更耐磨,也更具韌性,并會呈現(xiàn)出蜂蜜般絲滑凝稠的效果。上漆時,需將生漆薄薄地逐層涂抹在表盤上,風干一層后再涂一層。細細觀察蕭邦的這幾款漆藝表盤,會明顯發(fā)現(xiàn)圖案浮動,并且背景層次厚重,將手工藝中的人情味帶到了手腕上。
除了傳統(tǒng)的漆器制作工藝外,蕭邦這幾大漆藝系列還使用了漆器制作的衍生藝術(shù)——蒔繪工藝。蒔繪主要使用金粉(或其他金屬粉末),細細的金粉通過小竹管和天竺鼠毛筆點綴在漆繪上,以凸顯漆繪圖案的輪廓,以此使得漆繪在視覺上從二維轉(zhuǎn)向三維,熟練掌握這項工藝的大師在全日本屈指可數(shù)。制作這些漆藝表盤的正是日本國寶級漆藝大師增村紀一郎,同其合作的是日本皇室御用漆器制造商山田安平堂,這款表的工藝水平可見一斑。
表盤上留住的手藝
日本民藝作家鹽野米松在《留住手藝》中講道,“讓素材的習性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的,正是手藝人們的工作,也是讓物品看上去有性格、與眾不同的緣由所在。這些手藝的活計是帶著制作它的人的體溫的。”表盤上留下的一系列手工藝徹底拋棄了工業(yè)化的印記,因為工廠追求的是千篇一律,有性格的產(chǎn)品大多被放棄。手藝的世界從來就是沒有邊際的,手上的活計可以磨練手藝人的氣質(zhì)。手藝人了解素材的特性,在磨練自身技藝的同時,也做出了好的作品。這也是他們的生活本身,是他們的人生哲學,高級藝術(shù)制表將這種意義深刻的手工藝融入其中的時候,更希望喚醒我們對傳統(tǒng)生活哲學的留戀,這些能否給我們這些講求效率至上的現(xiàn)代人以啟發(fā)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