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言曌
中國刑警學院,遼寧 沈陽110035
通過行為標準,我們可以分析把握犯罪嫌疑人的是非觀念和價值標準,由此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流文化型、亞文化型以及黑道文化型。主流文化型是一種主體上與主流是非觀念和價值標準一致,而出現(xiàn)暫時的相背離,它的人員范圍主要包括那些道德良好、受到良好教育的干部或者其他循規(guī)蹈矩的勞動者。黑道文化型是一種與主流的是非觀念和價值標準根本相反的類型,他們?nèi)狈Φ赖禄A,人生觀、價值觀畸形,有時候會把殺人放火與兄弟義氣聯(lián)系一起,往往是慣犯和累犯。具有黑道文化特色的犯罪嫌疑人相對于主流社會往往有其特定的規(guī)則,我們需要激將法、“理解”法或者贊揚激勵法等滿足其虛榮心對其社會性原因予以理解,以便抓住其特點實現(xiàn)訊問目的。
(一)浮躁心理。心理學家認為:浮躁是結合了沖動、盲動性、情緒化的畸形的心理狀態(tài),它與吃苦耐勞、公平競爭、發(fā)奮圖強是截然不同的。據(jù)相關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shù)約為2600萬人,其中死于自殺者約有25萬人,自殺未遂者100萬人。
(二)個性心理?!?0后”作為當代主流群體,卻盲目追求所謂的“新潮”、“個性”、“物質”、“外來文化”等趨勢,而并未在意此行為對他們個人以及社會帶來的影響。內(nèi)在追求個性是通過外在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越來越多的“90后”喜歡做不同于其他人的發(fā)型穿著個性新潮的服飾,而不再強求某一時時間段內(nèi)流行的東西。
(三)宣傳失偏攀比心理。有關財富和成功夸張的、片面的過度宣傳,很容易造成當今社會人們之間攀比心理的產(chǎn)生,導致人們逐漸失去本心,變得隨波逐流。從微觀上說會導致個人的道德缺失,從宏觀上考慮則會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尤其是對于人生觀價值觀都正在形成階段的“90后”更是會造成心理方面和性格方面的巨大影響。
(四)不穩(wěn)定心理?!?0后”新人類政治敏銳性較強,思想觀念較鮮明,希望自己精英化,渴望事業(yè)成功,他們往往是先談條件再工作。表現(xiàn)出眼高手低,追求個性,要求平等,很容易便展示出“憤青”、敢于挑戰(zhàn)權威、極易情緒外露的一面。
(一)加強心理攻勢,施加心理壓力
犯罪嫌疑人在其被捕之后就會產(chǎn)生懼怕罪行被揭發(fā)而受到法律制裁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緊張恐慌,心理壓力重,出現(xiàn)悲觀情緒。所以無論犯罪嫌疑人貌似急躁或鎮(zhèn)定,其本質上都是虛弱的。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時機對犯罪嫌疑人施壓,到一定限度,犯罪嫌疑人在嚴肅的環(huán)境壓力,高強度的心理壓力和偵察員有力的追問下,必然產(chǎn)生很強的刺激,動搖抗拒的信念,甚至交待。
(二)針對多種性格和氣質特點的被審訊人的審訊
每個人的性格和氣質都是個性特征中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因素,針對各種氣質、性格的人,所采用的對抗審訊方式也不盡相同?!?0后”雖然年齡較小,性格特征也沒有完全穩(wěn)定,但是根據(jù)其特定的成長環(huán)境也會形成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性格特點。第一,膽汁質氣質、外向型性格和情緒型的人.針對這種硬碰硬的犯罪嫌疑人,需要使用“激將法”或“以柔克剛”的感化策略,干擾其邏輯思維,抓住犯罪嫌疑人缺乏持久性的特性,通過物質接受法,逐步對其進行感化,進一步擊潰其防御體系,暴露其犯罪事實。第二,多血質氣質、外向型性格和情緒型的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需要使用“跳躍式”“迂回式”的方式進行發(fā)問,避開其防御體系,不給其機會編造謊言,或趁其松懈時使用證據(jù),一舉將謊言戳穿,有時還可任由犯罪嫌疑人夸夸其談,針對“言多必失”的特點,抓住犯罪嫌疑人描述中的把柄作為突破口,展開反擊。第三,粘液質、內(nèi)向型性格和理智型的犯罪嫌疑人,情感、認識產(chǎn)生得偏慢,不易于表現(xiàn)出來,外界給予刺激時產(chǎn)生反應較慢。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增加一些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壓力,致使犯罪嫌疑人神經(jīng)緊張,進而打亂其按部就班、步步為營的防御策略,迫使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實。
(三)制造錯覺,誘其主動交待
犯罪嫌疑人在審訊階段對審訊人員的問話草木皆兵,他們妄圖通過抵賴、狡辯來試探我們審訊人員到底掌握他們多少證據(jù)?!?0后”青年雖然具備了辨認和識別的能力,但是由于經(jīng)驗的欠缺往往不能看到或想到事情的本質,審訊人員應該利用其敏感多疑的特點,制造種種錯覺、假象,故意在無意中“泄露”一些虛假的信息和證據(jù),迷惑案犯,使其誤認為我們已掌握大量罪證迫其主動交待。
(四)政策攻心策略的運用
“90后”的青年,雖然他們大多受過教育,但是往往立場不堅定,或者在學校里沒有好好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因而缺乏對國家政策的了解,我們應該讓他們了解到,“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是一貫實施的刑事政策,也是犯罪嫌疑人唯一正確選擇和最好出路。
[1]郭曉彬.偵查謀略與措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魏鵬.偵查訊問[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