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如何從不可能到可能?

      2015-02-09 13:36:48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東北亞地區(qū)六方會談東北亞

      王 俊 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北京 100732)

      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如何從不可能到可能?

      王俊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北京 100732)

      東北亞各國均程度不同地討論過要推動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從近幾年東北亞地區(qū)安全形勢與新時期中國周邊戰(zhàn)略需求來看,構建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已經到了需要在行動上納入中國外交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時候了。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不僅旨在維護該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而且也可取代六方會談部分功能,減輕因六方會談停滯帶來的負面影響,即促進該地區(qū)機制建設與多層次溝通。面對構建的結構性障礙,必須堅持不觸動美國在該地區(qū)雙邊同盟安排、不觸動領導權問題、牢記初期階段目標就是維持其召開本身、討論議題與朝核問題要適度脫鉤等基本原則。在具體構建路徑上可從激活六方會談所設立的東北亞和平與安全機制工作組開始,逐漸向“東北亞安全合作論壇”過渡,再向“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過渡。

      東北亞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目標分解;基本原則;具體措施

      有關東北亞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構建是一個老話題,很多學者都曾指出其構建時所面臨的障礙因素。*有代表性的如林立民等:《東北亞安全機制:現實與前景》,《現代國際關系》2004年第4期,第43-53頁;魏玲:《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設——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為例》,《外交評論》2006年第2期,第44-50頁;蔡建:《六方會談與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東北亞論壇》2008年第11期,第9-14頁;夏立平:《朝鮮半島的和平統(tǒng)一進程與東北亞安全機制》,《國際觀察》2002年第5期,第1-6頁;朱鋒:《六方會談的制度建設與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現代國際關系》2007年第3期,第1-8頁。但面對該地區(qū)越來越嚴重的安全困境,以及新時期中國外交戰(zhàn)略與周邊戰(zhàn)略的緊迫需求,如何務實地對其進行推動已經成為理論界與政策界的當務之急。本文從基本原則與具體政策等方面,思考與分析了如何在推動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設上逐步破除障礙因素,實現從“不可能”到“可能”。

      一、結構性障礙與構建必要性

      從理論與經驗來看,在東北亞地區(qū)構建多邊安全機制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安全利益的互惠性。如果僅僅是一方或者幾方獲利,其他方不能從中獲利,那么多邊和平安全機制就將難以建立與運行;*約翰·魯杰主編:《多邊主義》,蘇長和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頁。2.有處于實際領導地位的國家。在無政府國際社會,多邊安全機制構建就需要有最先展望未來和最先傳播藍圖的領導者,并有能力帶領其他國家將這些藍圖貫徹到實際。領導者要積極組織、牽頭制定規(guī)則,必要時規(guī)約相關成員的行為;3.各方在多邊和平安全機制的構建過程中要能容忍雙邊關系中所存在的問題。多邊安全機制是為了維護各成員國的共同安全實現和平,這就需要多邊安全機制的目標與雙邊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間的張力要保持在一定限度內,否則多邊和平安全機制就難以為繼。*王俊生:《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進展與出路》,《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12期,第64頁。在構建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上,這三個條件都面臨著巨大障礙。

      在“互惠性”上主要面臨的挑戰(zhàn)是朝鮮可能的“不合作”行為與美國雙邊同盟問題。一旦多邊安全機制啟動,為維護機制運行的基本需要,朝鮮實質上就握有一票否決權,就像在六方會談中那樣。由于朝鮮擁有籌碼較少,以及其與美日韓缺乏基本互信,退出和威脅退出擬議中的多邊安全機制在某種意義上有可能會成為朝鮮實現目標的另一籌碼。由于其他各方間也時常表現出的缺乏基本互信以及中美整體關系的競爭性,對朝鮮違約行為常常難以采取一致行動對其懲罰。屆時朝鮮在提出“條件得不到滿足就退出機制”時,其他方為了維護機制運行將很可能不斷承擔朝鮮要價的成本(比如無償援助),反而得不到朝鮮的應有回報。

      美國在東北亞地區(qū)雙邊同盟的存在與加強,這種大機制中的小集團必然會阻礙機制向普遍互惠的方向發(fā)展。*魏玲:《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設——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為例》,《外交評論》2006年第2期,第49頁。美國在該地區(qū)的雙邊同盟主要是為了遏制中國崛起,同時威懾朝鮮。在遏制中國與威懾朝鮮上,日韓與美國的政策比較一致。一旦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立,面對美日和美韓同盟以及美日韓不斷強化的三邊安全機制,中國要么與俄朝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其針鋒相對,要么很可能在與其競爭中處于弱勢。中俄、中朝也無法形成類似美日韓三國之間那樣的牢固關系。

      該地區(qū)領導權的爭奪非常激烈且短期內難分伯仲。中美日俄同處該地區(qū),彼此安全利益訴求差異較大,大國博弈也最為激烈。各大國對于很有可能引領該地區(qū)未來格局走向的多邊安全機制的領導權一定會傾力爭奪。這尤其體現在中美競爭與中日競爭上。在俄羅斯“東向戰(zhàn)略”背景下,俄美競爭也會比較激烈。地區(qū)內中小國家韓國、蒙古、朝鮮又難以扮演類似于東盟在東亞區(qū)域多邊機制中的“小馬拉大車”的領導角色。從東盟經驗來看,要承擔這一角色不僅自身規(guī)模不能和大國差距太大,而且與相關大國在戰(zhàn)略關系上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蒙古自身規(guī)模顯然太小,韓國與朝鮮在與中美的戰(zhàn)略關系上出現嚴重失衡。

      就多邊安全機制的目標與雙邊矛盾之間的張力來看,東北亞地區(qū)各國在安全上不僅缺乏明確的共同目標,反而最大挑戰(zhàn)存在于其內部雙邊關系間矛盾。*劉永濤:《東北亞地區(qū)主義語境下的中美關系》,《國際觀察》2008年第3期,第46頁。朝韓冷戰(zhàn)對峙問題、中日釣魚島爭端和歷史問題、日俄領土爭端、韓日領土爭端和歷史問題等雙邊問題均屬結構性矛盾。

      此外,該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構建起來的首要考驗將是如何處理朝鮮核問題這塊“硬骨頭”。朝核問題處于該地區(qū)安全問題的核心位置,無論從合法性角度還是從各國首要關切角度,該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一旦建立必然會觸及這一問題。在朝核問題上,金正恩上臺后走得更遠,不僅再次進行核試驗,而且繼2012年4月在其修訂的憲法序言中申明“擁核國家”后,2013年3月又把“核武力建設”確定為黨的正式路線。*《朝鮮決定“經濟建設和核武建設并行”》,參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31/c_115224979.htm??梢灶A見,沒有巨大的利益誘導與壓力并舉,朝鮮領導層不會有棄核的意志。美國作為東北亞地理層面的域外國家,盡管缺乏證據顯示其在主動推動朝鮮半島局勢的緊張,但其一直在利用該地區(qū)局勢的適度緊張服務于其整體戰(zhàn)略是不爭的事實,美國也缺乏徹底解決問題的誠意。這樣一來,擬議中的多邊和平安全機制如果聚焦朝核問題,極有可能又是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如果繞開這一問題討論其他問題,美韓日是否同意也值得關注。

      既然構建東北亞多邊和平安全機制存在這么多障礙因素,當前為什么又要推動建立呢?這主要由于以下幾個緊迫原因:第一,近幾年東北亞地區(qū)的安全形勢進一步復雜化,已經影響到地區(qū)各國的共同利益,迫切需要“另辟蹊徑”引導地區(qū)局勢走出困境。其一,相關國家間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歷史問題、領土問題、信任缺失問題等持續(xù)發(fā)酵并愈演愈烈;其二,該地區(qū)除了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個核大國外,朝鮮新領導人上臺后再次進行核試驗,并在擁核道路上越走越遠;其三,該地區(qū)的格局正在醞釀著漸進卻意義深遠的變化:中國崛起,美國相對衰落與戰(zhàn)略東移,中美在該地區(qū)的競爭客觀上增強;朝鮮通過核問題試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可以左右全局的因素,外交上“去中國化”的意圖也露出端倪;韓國通過經濟成就、軟實力、積極推動“半島統(tǒng)一”的措施以及加強韓美同盟等也加大了引導該地區(qū)走向的力度;美俄因現今形勢下蒙古愈加顯現的地緣政治價值進一步加強了與其的關系。*王俊生:《東北亞安全環(huán)境的變化:區(qū)域內雙邊安全關系為視角》,《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第128-132頁。

      第二,落實新時期中國周邊戰(zhàn)略的需要。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屆中國政府將中國外交戰(zhàn)略從此前的“大國外交”一個重心調整為“大國外交”和“周邊外交”兩個重心,并相繼在其他三個次區(qū)域推出了具體政策,分別是中亞和東南亞的“一帶一路”、南亞的“兩個經濟走廊”。中國在這三個次區(qū)域推動這些政策主要得益于兩個基本因素:該地區(qū)較為穩(wěn)定的安全環(huán)境與該地區(qū)存在的多邊機制。較為穩(wěn)定的安全環(huán)境又得益于多邊機制的存在,這尤其體現在東南亞的東盟和中亞的上合組織,南亞的南亞聯(lián)盟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相比于上述三個次區(qū)域,東北亞地區(qū)安全困境十分嚴重且長期難以逐步緩解的重要原因在于多邊和平安全機制缺失與各國間多層面有效溝通嚴重不足。*王俊生:《安全困境'的形成與緩解——以冷戰(zhàn)后東北亞安全為例》,《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11期,第24頁。這已嚴重制約了中國在東北亞地區(qū)推行區(qū)域政策從而更好落實周邊戰(zhàn)略的目標。從習近平主席迄今所有的幾次單獨出訪國家均處于東北亞地區(qū),可以推測中國有可能試圖通過加強雙邊關系來落實在該地區(qū)的周邊戰(zhàn)略。但雙邊關系對推進地區(qū)戰(zhàn)略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中韓與中蒙關系又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因而通過構建多邊安全機制,雙邊與多邊多管齊下,中國的周邊戰(zhàn)略規(guī)劃在東北亞地區(qū)才能更好地逐步落地生根、變成現實。

      第三,與伊朗核問題不同,朝鮮核問題解決的難度要大得多。從解決朝鮮核問題的角度出發(fā),需要弱化東北亞冷戰(zhàn)格局同時推進才能根本解決。在目前背景下,要弱化東北亞冷戰(zhàn)格局異常困難,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建立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此外,一個好的政策或者戰(zhàn)略構想必然要符合本國利益與其他相關國家的共同利益。推動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就是這樣。事實上,韓、俄、美、日、蒙古等國均明確表達過希望其建立的期望,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進行過推動。朝鮮對于在東北亞地區(qū)建立多邊安全機制曾長期持否定態(tài)度,擔心這樣的機制可能給其國內政治帶來壓力。1994年9月,朝鮮開始探討參加東盟地區(qū)論壇的可能性,特別是以2000年7月加入東盟地區(qū)論壇為標志,表明它對地區(qū)多邊和平安全合作的立場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各國只是由于面臨上述結構性障礙才未能有效推動,中國作為該地區(qū)負責任大國隨著實力增強理應積極推動。

      二、預期目標、目標分解及構建的基本原則

      面對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所面臨的巨大障礙,在推動建立時首先需要確定有限理性的目標。本著“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的務實原則,應將機制的推進進程分解為不同的階段,并根據不同的階段進行具體的目標分解。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最終應實現兩個目標:其一,維護東北亞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同時又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解決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朝鮮半島安全問題。這就表明,和其他任何多邊機制一樣,擬議中的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既是目的,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其二,在六方會談復談面臨困難的情況下,該機制可以取代六方會談的部分功能,減輕因六方會談停滯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專注于朝鮮棄核已經讓六方會談舉步維艱,如果再承擔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六方會談實際上會不堪重負。應逐步將這兩個雖互相聯(lián)系卻又區(qū)別很大的目標分配給兩個不同的機制去承擔,未來六方會談可專注于朝鮮棄核問題的解決。

      為了逐步務實推進,在具體構建時要進行“目標分解”,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建立。這就要求任何時候既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條件,更要根據具體客觀情況制定各階段的目標,注重早期收獲。本文認為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建設進程可分為兩個階段:機制的成立階段與機制化建設的完善階段。*目標分解的依據之一在于中美權力轉移的趨勢與速度。王俊生:《中美雙領導體制與東北亞安全:結構失衡與秩序重建》,《國際政治研究》2013年第4期,第99-113頁。在成立階段應圍繞實現以下幾個更為具體的目標。其一,通過這一機制交流信息,彌補該地區(qū)多層次交流和有效溝通嚴重缺失的不足;其二,管控危機,特別是針對朝鮮半島的相關安全危機;其三,塑造集體身份,只有頻繁地通過制度化的對話交流,該地區(qū)集體身份才有望逐步建立起來;其四,逐步將朝鮮拉入國際社會,培養(yǎng)與提升朝鮮與國際社會合作的信心與習慣,從而為該地區(qū)核心安全問題之一的朝鮮半島相關問題的逐步解決創(chuàng)造條件。

      機制化建設的完善階段,則應努力實現以下更為具體的目標:1.伴隨著機制化程度的完善,應推動東北亞地區(qū)的相關熱點問題順利得到解決,或者更為可控。這其中,屆時朝鮮“棄核”的目標應最終實現,朝鮮成為“正常的發(fā)展中國家”,包括中日釣魚島問題在內的領土問題則應更為可控。2.隨著在論壇的領導權上中美雙領導體制的形成,該地區(qū)的冷戰(zhàn)格局應得到實質性弱化。

      考慮到上述障礙因素,在推動機制的成立階段需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則:1.不觸動美國在該地區(qū)的雙邊同盟安排。從根本上講,美日與美韓同盟的未來走向主要取決于中美權力轉移的前景。當中國在該地區(qū)的影響力大幅超過美國時,也就意味著美國在該地區(qū)的利益維護不得不依賴與中國的合作,那么中美合作對美國的意義就會超過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以前美國影響力大幅超過中國時,美國對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的控制超過對其的利用;目前正在形成中美二元均衡格局時,美國對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的利用超過對其的控制。比如面對日本更加獨立于美日同盟的傾向,2014年4月奧巴馬訪日時作為美國總統(tǒng)首次明確表示釣魚島適用于《美日安保條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利用日本牽制中國成為美國更為重要的戰(zhàn)略需求;如果中國在該地區(qū)影響力上略微領先美國——這在未來很可能出現,美國控制美日與美韓同盟的一面會更加讓位于利用其遏制中國的一面。2.不觸動領導權問題。如上所述,各國對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領導權“花落誰家”高度敏感,目前仍缺乏令各方都接受的務實性安排的條件。甚至可以認為,在成立階段如果觸及領導權問題,該機制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3.要始終牢記該論壇在初期階段的目標就是維持其召開,不能奢求要解決具體問題。面對眾多結構性障礙,如果在論壇初期階段目標定位過高,必然會導致該論壇難以為繼。目標分解的依據之一在于中美權力轉移的趨勢與速度。論壇的召開本身就能發(fā)揮危機管控、塑造集體身份、建立互信等幾個更為具體的目標。4.討論的議題與朝鮮核問題適度脫鉤,機制建設進程避免被朝核問題“綁架”。朝核問題的形成原因非常復雜,根本上需要將“棄核”與消除冷戰(zhàn)格局同步推進,這在當前都難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看待朝核問題,任何時候都要排除一夜之間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如果每次機制召開時均討論朝核問題不僅會沖淡各方對其他問題的關注,而且因為該問題在相當長時間內的無法解決最終很可能使得機制癱瘓。

      此外,由于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但其構建又面臨巨大障礙,某些障礙甚至是結構性的,在推動構建時還要堅持“戰(zhàn)略視野”的原則。也就是說,面對巨大的障礙因素,甚至看起來似乎是“不可為而為之”,推動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應從地區(qū)各國共同利益和中國周邊戰(zhàn)略實現的高度去看待。可以預料,各國在推動建立這一機制過程中將面臨諸多挑戰(zhàn)與挫折,甚至有可能在付出巨大外交資源的情況下遭遇暫時中斷乃至退步,這就需要不能計較一時得失,而是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時段角度進行推動。

      三、實施路徑及對有關具體推進措施的思考

      確定了機制建設的目標與原則,那么實現路徑的選擇與確定就成為機制建設成功與否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選擇與確定機制建設的實現路徑之前,還需要明確東北亞安全機制建設的定位。綜上可見,在機制定位上,當前在東北亞地區(qū)建立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多邊安全機制并不現實,應該推動建立機制化程度較低的安全合作論壇??紤]到目前該地區(qū)已經存在“香山論壇”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發(fā)起的東北亞合作對話會(NEACD)等半官方論壇,*一是1993年成立的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是以亞太地區(qū)十個國家有關研究所為中心創(chuàng)立的,其下設的“北太平洋工作組”致力于推動東北亞安全對話機制和朝鮮半島穩(wěn)定框架的建設;二是始于1993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附屬的全球沖突與合作研究所發(fā)起的中、美、日、俄、朝、韓六方官員和學者共同參加的東北亞合作對話會 (NEACD),致力于建立信任措施,尤其在海事、核不擴散、危機預防、透明化等方面。因此東北亞安全合作論壇應是官方的、高級別的一個和平機制。如果是非官方或者層次不高,就很難實質性緩解該地區(qū)安全困境,也很難實現中國周邊戰(zhàn)略在該地區(qū)的預定目標。

      考慮到上述困難,即使是機制化程度較低的論壇也很難一下子憑空建立。因此,在具體構建路徑上可從激活六方會談所設立的東北亞和平與安全機制工作組開始。2007年2月13日,朝核問題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閉幕時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文件,六方同意設立五個工作組,東北亞和平與安全機制工作組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可以從六方會談內的已有架構開始,然后向“東北亞安全合作論壇”過渡,再向“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過渡。路徑可以這樣:東北亞和平與安全機制工作組會議(比如各國駐華大使參加)——六方會談副代表會談專門討論東北亞和平安全機制構建——六方會談參與國的外交安全高官對話(參與級別為外交部副部長級和國防部副部長級)——六方會談的外交安全“雙部長論壇”(國防部長+外交部長)——推進“6+1”,也即六方會談六國+蒙古,正式成立“東北亞安全合作論壇”,在此基礎上可考慮舉行定期的七國元首峰會。

      在具體參與方上,應涵蓋中、美、俄、日、韓、朝、蒙七國。中、俄、日、韓、蒙的參與資格沒有爭議,關鍵是如何看待朝美參與?經驗表明,孤立朝鮮無助于該地區(qū)安全環(huán)境的改善,而且朝鮮也是朝鮮半島相關問題的直接當事方。朝鮮參與還可逐漸培養(yǎng)與提升其與國際社會合作的信心與習慣,有利于在六方會談框架內逐步推動實現朝鮮棄核;美國在亞洲的駐軍主要在東北亞地區(qū)的日本和韓國,韓國戰(zhàn)時指揮權也在美國手中,通過這種同盟安排,美國實質上分享了日韓兩國的部分主權。同時,美國在該地區(qū)擁有巨大影響力,如果將其排除在外,也無助于該地區(qū)安全環(huán)境的改善。

      在具體運作上,應以輪值的方式在各國召開,也即各國擁有平等的領導權。當然,中國作為地區(qū)大國理應承擔更大的責任,應主動推進機制的運行。同時,專門議題與機制建設并行。每年可就某一議題專門討論。議題既可以是傳統(tǒng)安全領域,也可以是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議題選擇要秉持“先易后難”的原則。討論議題與朝核問題適度脫鉤,機制建設進程避免被朝核問題“綁架”。隨著論壇召開,推進機制建設,要注重早期收獲。比如,沒有共同聲明就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增加各方觀點的互相碰撞。

      考慮到難度,還應全方位進行推進??梢虼丝紤]成立“東北亞安全合作智庫論壇”與“東北亞安全合作名人論壇”。中國智庫與其他六國的智庫一直保持著密切交流,屆時每個國家只需選擇一個智庫牽頭,整合該國其他相關智庫參與即可?!皷|北亞安全合作名人論壇”也有現成基礎。東北亞作為“關系型”社會文化,“名人”對相關國家政策與輿論有較大影響。這些名人主要以有巨大政策影響與社會影響的前高官與著名學者為主。

      從參加的積極性上來看,其他六國中韓國可能最為積極,其次是俄羅斯,然后是蒙古。由于整體競爭性關系,日本與美國最為擔心中國會主導這一機制。朝鮮則會擔心在近幾年中、美、韓三國圍繞朝鮮半島局勢的協(xié)調加強的背景下,該機制會成為另外一個“六方會談”——朝鮮所謂的“國際聯(lián)合對其施壓的舞臺”。反過來講,如果美國參加,那么日本參加的障礙就小得多。而如果美、日、韓、俄、蒙都參加,那么朝鮮在權衡利弊后很可能會參加。由此可見,這一論壇能否成功召開的關鍵在美國,因此要積極與美國進行溝通,打消其顧慮,爭取美國的積極支持。同時,要發(fā)揮韓國的積極作用。在東北亞各國中,韓國是最早倡導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國家,態(tài)度最為積極。從1989年10月韓國總統(tǒng)盧泰愚在第45屆聯(lián)合國大會發(fā)言中提出建立“東北亞和平結構”起,韓國就開始醞釀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的構想。1998年,金大中總統(tǒng)上臺伊始即提出了與“四方會談”并行的“六方協(xié)商”構想。盧武鉉政府提出的“和平與繁榮政策”中,推動建立地區(qū)多邊合作機制是重要內容;在朝核六方會談的參與國中,韓國官方最先公開表示了將六方會談長期機制化的意向。*石源華:《“六方會談”機制化:東北亞安全合作的努力方向》,《國際觀察》2005年第2期,第19頁。樸槿惠于2013年5月正式提議推行“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韓國政府積極姿態(tài)的背后也有強大的民意支持。韓國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80%以上的韓國學者與普通民眾贊同建立東北亞地區(qū)多邊安全機制。*李正男:《韓國對中國在東北亞安全領域角色的認知》,《現代國際關系》2011年第11期,第57頁。韓國的主要目的在于緩解半島緊張局勢、保持與中、美、俄、日四大國接觸并發(fā)揮“決定性”的均衡影響。中韓關系在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推動下可謂處于建交以來的最好時期。因此,在推動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上,中國可以與韓國積極協(xié)調,并利用美韓同盟的關系,促使韓國積極做美國的工作。

      對朝鮮而言,必須采取讓利與施壓并舉的措施。該論壇從根本上講符合朝鮮利益。中國一方面應該對朝鮮做充分的溝通工作,打消其后顧之憂。在必要的承諾上該給的一定要明確給,比如合理的安全關切等。在這方面也可考慮同時通過俄羅斯做其工作。另一方面,中國也要表現出一定的戰(zhàn)略定力,應向朝鮮傳遞出中國推動該機制建設的堅定意志,讓其明白即使其不參加,中國也會推動召開。一旦如此,朝鮮面臨的國際壓力、特別是心理壓力必將很大。從2014年以來朝鮮展開積極外交攻勢以及對聯(lián)合國由日本和歐盟主導的人權報告的應對立場來看,朝鮮新領導人更加致力于打破國際孤立,塑造有利的國際形象。

      四、結語

      總之,盡管面臨種種困難,但是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已經到了需要納入中國外交戰(zhàn)略、特別是周邊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時候了。對于構建多邊安全機制所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務實的處理方式是目標分解。這其中初期目標應限定在維護機制召開本身。因為機制召開本身,地區(qū)各國也可獲得巨大戰(zhàn)略紅利。這包括:1.分擔六方會談的部分功能。六方會談除了促使朝鮮棄核外,實際上還被賦予兩個功能:各國的多層次溝通以及多邊安全機制構建。棄核已經使六方會談舉步維艱,再讓其承擔另外兩個功能事實上已經不堪重負。東北亞多邊安全機制可以分擔六方會談的另外兩個功能,減輕六方會談的壓力。以后六方會談可專注于朝鮮棄核。2.管控危機,當然這也包括朝鮮半島的相關安全危機。3.頻繁的制度化的對話交流,塑造該地區(qū)集體身份。4.培養(yǎng)提升朝鮮和國際社會合作的信心與習慣,為朝半島相關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造條件。

      [責任編校:張振亭]

      Construction of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 How to Transform the Impossible to the Possible?

      WANG Jun-sheng

      (Nation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Strategy,ChineseAcademyofSoicla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It’s time to b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into the line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due to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n region and China’s peripheral strategy in the new perio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aims not only to maintain the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but also to replace some roles of the Six-party Talks so as to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standstill of the Talks. In order to step over the structural obstacles, it is necessary to preserve America’s bilateral arrangement and the present leadership, to take the restart of the Talks as the target, and to separate the discussions from the Korean nuclear issue within a moderate range. The route of the construction may begin with Northeast Asian peace and security working group, and then gradually transit from “forum of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cooperation” to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cooperative mechanism”.

      Northeast Asian regi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target disintegration; fundamental principle; specific measure

      D815.2

      1009-3311(2015)05-0016-06

      2015-07-01

      王俊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東北亞地區(qū)六方會談東北亞
      中國在東北亞地區(qū)的戰(zhàn)略定位研究
      東北亞中醫(yī)藥研究院
      “一帶一路”背景下東北亞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空間研究*
      品牌研究(2020年6期)2020-12-11 20:05:19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扎實推進東北亞旅游勝地建設
      遼寧經濟(2017年5期)2017-07-12 09:39:40
      東北亞絲綢之路發(fā)展歷程考察
      古代東北亞民族關系的若干問題
      地方議會交流之旅——關于參加第七屆東北亞地區(qū)地方議會議長論壇并訪問韓國忠清南道的報告
      我們需要“與敵人共進晚餐”
      洪洞县| 青海省| 安溪县| 阳江市| 吴川市| 大同县| 凌云县| 新干县| 基隆市| 阳江市| 万山特区| 民乐县| 将乐县| 河曲县| 陇西县| 永城市| 东丽区| 朝阳区| 红河县| 长治市| 商洛市| 龙川县| 平塘县| 宿州市| 东明县| 和硕县| 旌德县| 伊通| 汝城县| 泰和县| 浦县| 宁阳县| 寿宁县| 云龙县| 崇仁县| 武穴市| 于都县| 胶州市| 铁岭市| 阳江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