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長 林
(四川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成都 610064)
王閏吉《唐宋禪錄疑難語詞考釋四則》(以下簡稱《考釋》)認(rèn)為“君子可八”之“八”當(dāng)作“入”,“‘君子可入'據(jù)文義應(yīng)是君子可以進(jìn)入”,“禪錄多用‘君子可入'來比喻有道禪僧可以就此悟入”。我們認(rèn)為該說法不確。不妨先看《考釋》所舉的幾則關(guān)于“君子可入”的典型用例:
1) 三門,潑天門戶,原無階級,就路還家,君子可入,卓拄杖便進(jìn)。(《觀濤奇禪師語錄》卷一,J36,頁743)
2) 山門,無門之門,阿誰篆額看得分明?君子可入。(《俞昭禪師語錄》卷一,J37,頁505)
3) 云:“作么生是入鄉(xiāng)隨俗底句?”代云:“君子可入?!保ā对崎T匡真禪師語錄》卷三,J24,頁393)
“八”和“入”字形相近,極易混淆①我們通過CBETA電子佛典2011檢索“君子可八”共計(jì)39例,“君子可入”共計(jì)25例。。加之例中“三門”、“門戶”和“入鄉(xiāng)隨俗”等字眼的暗示,《考釋》便認(rèn)為“入”是而“八”非。但“君子可入”難以通賅眾例。日本無著道忠(1653-1744)曾就此問題請教過齊云禪師,齊云禪師的解釋見《葛藤語箋》(1992:173):“君子可八者,君子可知之義也。中華福州鄉(xiāng)談,不知言不八,八即知義?!饼R云禪師所言不謬,可惜《考釋》未予重視,試補(bǔ)釋如下。
李如龍(1996:189-191)指出:“‘八'在沿海的閩方言普遍有兩個共同的義項(xiàng),一是用作動詞表示‘認(rèn)識、理解和知曉'?!比绺V菰挕皶恕保ㄖ滥臣隆⒄J(rèn)識某個人、理解某道理)、“八字”(識字)、“八事”(懂事),廈門話“八貨”(識貨)、“廝八”(相識)、“伓八路”(不認(rèn)得路)。李如龍認(rèn)為閩語“八”之識別、知曉義當(dāng)是“八”本義在方言的保留。《說文·八部》:“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由“分別”引申為分辨,再引申作知曉,怡然理順,毋庸置疑。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118)釋“八”云:
④<動>知道;明白。閩語。福建福州、漳平~伓~。臺灣。
可見“八”的確有“分辨”、“知道”義,“君子可八”就是君子可辨、君子可知。禪錄用例可證,“君子可八”經(jīng)常用以回答正反、彼此相對的話題或選擇問句。如:
4) 上堂:“德山入門便棒,臨濟(jì)入門便喝。臨濟(jì)喝處,德山棒頭耳聾;德山棒時,臨濟(jì)喝下眼瞎。雖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殺。遂喝一喝,卓拄杖一下云:敢問諸人,是生是殺?”良久云:“君子可八?!保ā段鍩魰肪硎恕短焱群搅藰愣U師》,X80,頁386)
5) 上堂:“東澗水清且泚,源遠(yuǎn)流長,波虅鼎沸,從這里入,不知其幾。是則是,只如國一禪師經(jīng)過梁溪,驀將泗州大圣鼻孔一捏,直得無處出氣,為復(fù)壓良為賤,為復(fù)神通游戲?”良久云:“君子可八。”(《兀菴和尚語錄》卷上,X71,頁4)
6) 達(dá)磨祖師忌辰,拈香云:“度流沙,腳廋(瘦)鞋寬。坐少林,頭童齒豁。槌不殺,打不殺,罵不殺。此土西天,君子可八?!保ā豆帕趾蜕姓Z錄》卷二,X71,頁224)
7) 上堂:“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乃喝一喝云:‘是賓是主,是照是用?'又喝一喝:‘是非已去了,一喝沒交涉。否極泰來,君子可八。'”(《了菴和尚語錄》卷二,X71,頁318)
上四例中“君子可八”即是說君子(指得道之人)能夠在看似彼此對立、互相矛盾的問題上做出明智的判斷、選擇,“八”之分辨、知曉義較為顯豁。部分用例的語境更能說明“八”之“知曉”義,如:
8) 公云:“禪客相逢,只彈指也。”璉云:“君子可八。”楊云:“諾諾?!杯I云:“今日太賺侍郎?!保ā堵?lián)燈會要》卷一三《侍郎楊公億》,X79,頁116)
楊億之語本自貫休《書石壁禪居屋壁》詩:“禪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彈指”是禪宗示機(jī)、應(yīng)機(jī)的動作語,雖然相逢只彈指,但君子可知其中之意,這也就是所謂的“君子相見,目擊道存”。楊公“諾諾”則表明楊落入璉禪師言詮思路,故而被璉“賺”(哄騙)。
9) 有口無舌,三緘不發(fā)。露柱燈籠,替他演說。和南不審,君子可八。斫額看魚,焚香祭獺。(《楚石梵琦禪師語錄》卷一四,X71,頁624)
對于“露柱”、“燈籠”而言,稽首致敬等于對牛彈琴,故云“不審”(不知);下云“君子可八”,即君子可審,“八”“審”義同。
10) 乃云:“今朝又是十一月,卷地北風(fēng)吹觱發(fā)。臘月三十便到來,勸君各要知時節(jié)。人漸老,水長流。君子可八,知得便休。(《愚菴和尚語錄》卷四,X71,頁674)
時不待人,歲末將至,故禪師勸學(xué)人珍惜光陰,速速參悟。末后句“君子可八,知得便休”,“八”“知”相連成文,是因?yàn)槠湟饬x相關(guān)。
禪錄中“君子可八”又可說成“君子可卜”,如:
11) 驀豎拂子云:“這個是心耶,境耶?既不是心,又不是境,且道是個甚么?”擊拂云:“君子可卜。”(《介菴進(jìn)禪師語錄》卷四,J29,頁339)
上句意謂:非心非境,君子可辨?!安贰敝巴茢唷绷x與“八”之“認(rèn)識、理解和知曉”義亦相近①由于“君子可卜”禪錄僅此一例,故也不排除刻印時“八”誤刻作“卜”字。。
“君子可八”始見《云門匡真禪師廣錄》,《考釋》以為“君子可八”系出自云門文偃之口,無可非議。我們推測這個“八”字很可能是文偃從他的師傅口頭上學(xué)來的,因其師雪峰義存禪師恰是福州人氏。
【附記】導(dǎo)師雷漢卿教授和王勇師兄提供了中肯的修改意見,謹(jǐn)致謝忱!文責(zé)自負(fù)。
李如龍 1996 說“八”,《中國語文》第3期。
王閏吉 2013 唐宋禪錄疑難語詞考釋四則,《語言研究》第3期。
許寶華、宮田一郎 1999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日]無著道忠 1992 《葛藤語箋》,日本禪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