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姣 羅桂桃
羅桂桃教授治療慢性腎衰早期經驗拾零
徐翠姣 羅桂桃
羅桂桃系孝感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系湖北中醫(yī)藥腎病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腎病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湖北中醫(yī)中藥學會委員,孝感市內科學會委員。筆者有幸隨其學習,受益匪淺,現(xiàn)將羅教授治療慢性腎衰早期的經驗,進行回顧性分析。
羅桂桃;慢性腎衰;早期經驗
慢性腎衰竭發(fā)病的病因包括內因、外因兩方面。外因指風寒、風熱、水濕、濕熱、熱毒、瘡毒、癖血等。內在因素為臟腑功能的虛損,本病涉及肺、脾、腎,肝。羅桂桃教授認為本病以腎虛為主,瘀血濕熱為標。而在CKD3期,正虛主要表現(xiàn)為脾腎陽虛,邪實則為瘀、風濕及濕熱。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而寓真陽,宜藏而不宜泄,是人體臟腑陰陽的根本。各種病因導致腎氣虧虛,腎失氣化,水液泛濫肌膚成水腫。腎失納攝,故見蛋白尿,血尿,二便失常。久之脾氣虧虛,脾為后天之本,主升清,主運化,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泛溢于肌膚而發(fā)為水腫;脾氣虛弱,清陽不升,精微下注,釀成濕濁而出現(xiàn)蛋白尿;脾主統(tǒng)血,脾虛無力統(tǒng)攝,血不循經,隨精微物質下注而發(fā)血尿。水濕蘊久生熱,濕熱互結,又損脾腎。腎氣虛必導致肺脾氣虛,肺脾腎在調節(jié)水液(水精、津液)代謝及泌別清濁的功能發(fā)生障礙,濁毒不得排出體外,而引起全身代謝紊亂,臟腑功能失司所致之嚴重病證[1]。這就是CKD4、CKD5期。
治療脾腎陽虛型多用真武湯、濟生腎氣湯、桂附地黃湯合五苓散,五皮飲加減加減,同時可配用百靈膠囊;夾濕熱者,多用二妙散加減。血瘀者常用方劑如當歸芍藥散(女性尤佳),血府逐瘀湯。然而,隨著發(fā)病誘因的不同,患者可伴有風寒、風熱、水濕、濕熱、瘀血、濕濁等邪實的癥候,出現(xiàn)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的各種病理變化,這時還須進一步考慮到六淫、飲食、情志、皮膚癤腫等外界因素影響到臟腑時出現(xiàn)的各種復雜癥候[2]。
在針對蛋白尿,血尿、水腫癥狀上,也需辨證論治。蛋白尿宣肺法、健脾法、補腎法、固澀法、祛濕法、清熱法、活血化瘀法、消腫利尿消腫法、發(fā)汗消腫法、攻逐消腫法、疏風利水法、淡滲利水法、行氣利水法[3]。
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重用黃芪,或加黨參,在消除某些腎炎的蛋白尿取得一定療效。溫腎藥物熟附片、葫蘆巴、巴戟天等,在提高腎小球濾過率,產生利尿作用有肯定療效。消血尿,常選白茅根、琥珀、旱蓮草等,有肯定療效[4]。
羅桂桃教授認為慢性腎臟疾病在其形成、發(fā)展,直至腎功能衰竭的整個病理過程中,無不內涵“虛”之本質?!氨咎摗必灤┘膊〉氖冀K,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病理現(xiàn)象,即使有時表現(xiàn)出邪實的癥候,也是暫時的,或正虛基礎上兼挾邪實。祛除病邪的治療法則是中醫(yī)治療慢性腎炎的主要指導思想。將其歸納為三條:一是扶助正氣,防御六淫外邪之復湊;二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填補腎精,滋養(yǎng)腎氣,促進發(fā)揮正常水代謝功能[5]。
“即便是利水,羅桂桃教授主張補氣、培脾、養(yǎng)肺、溫腎等法同用,其效果較之單純只用利水祛風等祛邪方法要好。
余某,男,71歲,2012年5月初診。主訴:雙下肢水腫伴怕冷1年余。有高血壓病史十余年?;颊撸?年前來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活動后有減輕,怕冷,時有腰膝酸軟,,夜尿次數(shù)明顯增多,夏季也要穿夾層衣服,無眼瞼浮腫。某醫(yī)院尿常規(guī):尿蛋白(2+),潛血(-),查腎功能血肌酐173.07umol/L,診斷為CKD3,給予腎衰寧片4#口服,
日3次。同時控制血壓至135/85mmHg以下,治療半年,療效不佳。2011年5月慕名來診,刻下癥:雙下肢水腫,最近1月怕冷明顯,查血肌酐213.07umol/L,辯證為脾腎陽虛夾濕,給予真武湯合五皮飲加減。藥用:附子 15g,生姜 15g,白芍 10g,白術 15g,甘草 10g,葫蘆巴 15g、巴戟天10g,茯苓皮15g,大腹皮15g,陳皮12g。14劑,煎水服,日 1次,分2次溫服。同時控制血壓至135/85mmHg以下。服藥后怕冷癥狀較前好轉,夜尿多亦明顯好轉,雙下肢水腫有所減退。繼服上藥1月,怕冷癥狀明顯好轉,雙下肢水腫消退。復查尿常規(guī):尿蛋白(+),潛血(-),查腎功能血肌酐163.07umol/L,考慮水腫已消退,上方去五皮飲,加山藥24g健脾,培土治水。繼服2月,臨床癥狀消失,尿常規(guī):尿蛋白(+),潛血(-),查腎功能血肌酐143.07umol/L。隨訪1年,尿常規(guī):尿蛋白(+)~(-),腎功能血肌酐在 123~140umol/L,無特殊不適。
[1]尹燕志,張娟,孫曉燕,等.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醫(yī)證候學臨床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24):57-59.
[2]賈佑鐸,郭兆安.慢性腎衰竭消化系統(tǒng)癥狀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研究新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4(10):936-937.
[3]董彬,黃秀貞,張法榮.黑地黃丸改善慢性腎衰竭患者中醫(yī)證候的療效評價[J].中醫(yī)學報,2013,28(10):1568-1569.
[4]張琳琪,劉紅亮.慢性腎衰竭中醫(yī)邪實證證候分布規(guī)律[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24(01):61-62.
[5]王天義,王億平,王東,等.清腎顆粒治療慢性腎衰竭急劇加重濕熱證營養(yǎng)不良患者的臨床研究 [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1,18(02):78-81.
作者單位:432000孝感市中醫(yī)院腎病科
R692.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