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微博上出現(xiàn)喬布斯1996年訪談中說過的一句話的譯文。
原文是:”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李開復很贊賞建筑師朱海峰的譯文:“能工摹其形,巧匠攝其魂?!辈⑶矣谩澳芊g者摹其意,巧翻譯家攝其魂”這樣的話來稱贊該譯文。
乍一看這個翻譯確實不錯。但是仔細一考究,就覺出一點問題來了。問題首先出在“能工”與“巧匠”。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這兩個詞都是連用的?!澳芄で山场保稳菁妓嚨母叱?,好像“能工”與“巧匠”并沒有高低之分。而在此句中,似乎good artists和great artists在水平和層次上是有區(qū)別的。顯然copy是模仿,而steal是得其神韻,不是一個藝術(shù)層面上的問題。用“能工”與“巧匠”這兩個讀起來有區(qū)別,但實際沒有太大意義差別的詞似又不妥。
但是單憑記憶和語感畢竟是不可靠的。為了進一步考證一下“能工”與“巧匠”的來頭,筆者去查了資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詞典里和古代文獻中,比“能工”更常用的詞其實是“良工”。而對“良工”和“巧匠”的解釋中,卻看不出有什么層次上的差別?!傲脊ぁ钡囊馑际恰笆炙嚲嫉墓と恕?;而“巧匠”的意思是“技藝高超的工匠”。從字面的意義來看,兩者之間沒有明顯區(qū)別。
在古代文獻中,“良工”和“巧匠”也時有出現(xiàn)。例如:《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中就有“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為齊國良工,澤及子孫?!倍未罡穹窃凇堵尻柮麍@記·李氏仁豐園》中提到“今洛陽良工巧匠,批紅判白,接以它木,與造化爭妙。”后一句話中提到的能人們移花接木的技術(shù)的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良工”與“巧匠”是相提并論的,并沒有境界上的差別。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巧匠”中的“匠”字,意思是“匠人”。要知道,“匠人”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其實并不高,甚至曾被用來貶低被人瞧不起的人。因此即便是“巧”,這個“匠”字用在這里恐怕也不能體現(xiàn)原意。反而是“工”字,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會被用來形容非常高超的境界。例如在《內(nèi)經(jīng)》里有“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的說法。這里的“上工”可能比較接近于喬布斯所說的great artists了。分析到這里,或許我們可以考慮用“下工摹其形,上工攝其魂”這樣的譯文。
不過,關(guān)于喬布斯的原話,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考察其來歷。據(jù)網(wǎng)友說,這句話原是大畫家畢加索的名言,被喬布斯引用后聲名鵲起。但是畢加索的原話是:Bad artists copy;Good artists steal。畢加索的話比較容易理解,愛憎分明。而到了喬布斯的嘴里,稍加修改,就說得更有藝術(shù),變成大家都好,但是境界有高下之分。
畢加索是藝術(shù)家,這句話針對的也是藝術(shù)實踐,而且多半說的是畫畫。由此我們很快就會想到,中國的畫家是不是也說過類似的名言呢?其實也有!而說這話的就是中國的大畫家齊白石。畢加索和齊白石都是著名的畫家,仿照他們畫的人一定很多。他們眼見著一些庸匠們的劣作,心中不甘,于是都有話要說。
那么齊白石是怎么說的呢?齊白石曾經(jīng)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樣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只是一味地仿照他的畫,是沒有出路的,而如果學習他作畫的神韻和味道,那才能成為大畫家。這句話與畢加索的那句話簡直如出一轍,而且又都是出自著名畫家之口,其中相通之處還須細細體會。
至于我們在翻譯的時候,能不能直接將畢加索或者喬布斯的原文與齊白石的原話相對應,涉及到翻譯史上一個自古以來就有的爭論:“意譯”還是“直譯”?標準在翻譯者自己的心里,無法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