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魏叢書》版本流變

      2015-02-12 23:24:41翟艷芳
      圖書館學(xué)刊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序文叢書

      翟艷芳

      (大連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1)

      所謂“叢書”,指的是用一個書名統(tǒng)括群書、在這個總名之下將各種著作匯編于一體。我國學(xué)界一般認為叢書起源于南宋嘉泰年間俞鼎孫、俞經(jīng)合編的《儒學(xué)警語》,或者也有將叢書的起源追溯到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所說的《六經(jīng)》。但不論是哪一種說法,在書名中正式使用“叢書”這一名稱、有“名”有“實”、“名”副其“實”的叢書則是《漢魏叢書》,它是我國最早以“叢書”為名的典籍。自此以后,“叢書”之名廣為使用并沿用至今。

      作為叢書中的名著,《漢魏叢書》是主要搜集漢魏諸家著述之古經(jīng)逸史、稗官野乘類文獻的大型叢書,且上及先秦、下逮六朝。但由于漢魏六朝時期的文獻靠傳抄流傳,且明清時期輯刻此書時距漢魏已遠,文獻因自然損耗、天災(zāi)、兵難等各種原因散佚頗多,加之后世翻刻時或經(jīng)俗手改竄,或有脫簡闕文、訛奪、溢衍,因此在多次刻印中即使是相同作者的相同著作,經(jīng)時人重新搜集、整理后的面貌亦不盡相同。張之洞曾言“《漢魏叢書》有程榮、何允中、王謨?nèi)?。何多于程、王多于何,今通行王本”[1],寥寥數(shù)語雖道出《漢魏叢書》之傳承演變,但實際上《漢魏叢書》之首創(chuàng)源于何鏜,第一次見諸書目則是源于屠隆,自程榮之后不斷增輯、多次刻印,各版本在流傳嬗變中密切相關(guān)。

      1 《漢魏叢書》之緣起:何鏜、屠隆與《漢魏叢書》

      何鏜(1507~1585),字振卿,號賓巖,浙江麗水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甲七十一名進士。明嘉靖三十年(1551)知進賢縣,后任開封府丞、潮陽知縣、江西提學(xué)僉事等職,任云南參政時乞歸致仕、居家著述,辭官歸鄉(xiāng)后又升任廣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但未赴任。生平著作甚多,如撰有《高奇往事》10卷、《括蒼匯紀》15卷、編成《古今游名山記》17卷、《中州人物志》12卷等,但其所創(chuàng)輯的《漢魏叢書》卻不見流傳,因此何鏜本《漢魏叢書》的面貌也無從得知,只能在流傳至今之《漢魏叢書》中看到相關(guān)記載,如“《漢魏叢書》輯自括蒼何鏜,舊目原有百種,新安程氏板行,僅梓三十七種”(筆者按:實為38種)[2];“括蒼何氏鏜所輯之《漢魏叢書》為最博,其書目百種,惜未梓行。新安程氏榮刻三十八種[3]?!?/p>

      《明史·志第七十四·藝文三》和《千頃堂書目·卷十五》皆著錄“屠隆,《漢魏叢書》六十卷”。屠?。?543~1605),字長卿,一字緯真,浙江鄞縣人,明萬歷五年(1577)進士,曾任安徽潁上縣令、上海青浦縣令等,官至禮部主事,后因讒言受冤而被罷官。屠隆是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傳世著述亦多,但《漢魏叢書》卻是只見于目錄中記載。明朝何允中曾說“往見緯真氏別本,分典雅、奇古、閎肆、藻艷四家,以類從,殊為巨觀”[4]?;蛟S“緯真氏別本”即屠隆《漢魏叢書》60卷?

      屠隆版《漢魏叢書》雖亡佚,但其作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的《漢魏叢書序》一文在現(xiàn)存《漢魏叢書》各版本中卻多有保留,署為“萬歷壬辰臘月東海屠隆緯真甫纂”,此序文很好地解釋了該叢書收錄書籍的原則:“漢以前間收秦,明漢有秦之遺風(fēng)也;魏以后間收六朝,明魏為六朝之濫觴也。達者悟此,則不惟征文亦可考?!贝苏Z意在明確各朝代之間的遞嬗關(guān)系及發(fā)展脈絡(luò),亦是后世《漢魏叢書》增輯擴容之基調(diào)。

      2 程榮與明萬歷中期刻《漢魏叢書》38種(簡稱“程本”)

      “新安程氏板行”之《漢魏叢書》是現(xiàn)今存世《漢魏叢書》的最早版本,明萬歷中期程榮刻。程榮,字伯仁,安徽歙縣人,明萬歷年間徽州府以編刊大型叢書而著名的坊刻家。

      程本《漢魏叢書》前有屠隆序,總計收書38種251卷,其中“經(jīng)籍”收《京氏易傳》等11種、“史籍”收《元經(jīng)薛氏傳》等4種、“子籍”收《素書》等23種,但“集籍”僅存一行,下無書名。程本為后世稱許的是其收書不作刪節(jié),保留了各書的序和跋,從而較完好地保存了各書的版刻源流。如《韓詩外傳》收有濟南陳明《韓詩外傳序》,“今薛子汝修,篤學(xué)嗜詩,乃于先曾大父黃門公笥中得此書,愛其文古而鋟諸梓,以傳于世”。錢塘楊祜的《韓詩外傳序》也說“歷下薛子汝修,嗜古而文,于《韓詩外傳》獨傾心焉,爰刻以傳同好”。薛來的《韓詩外傳后序》則說,“予近閱書家塾,得先君子所藏《韓詩外傳》,取而讀之……乃以質(zhì)之鵲湖子。鵲湖子曰:‘固遺書也。’因復(fù)梓之。”從這幾篇序文中可以看出收入程本《漢魏叢書》的《韓詩外傳》出自薛家,先由薛汝修刊刻,后又由薛汝修的兒子薛來重刻,這是《韓詩外傳》較早的刻本之一。據(jù)邵章說:“薛來本即芙蓉泉書屋本,較通津本為善[5]?!庇纱丝梢姟俄n詩外傳》之版刻源流賴此序跋才得以弄清,也正因如此才體現(xiàn)了程本《漢魏叢書》較高的學(xué)術(shù)水平,提高了該叢書的版本價值和文獻價值。這也可從葉德輝對程本的評價中窺見一斑:“叢刻書,以顧元慶《四十家文房小說》為最精,胡維新《兩京遺編》次之,程榮《漢魏叢書》又次之[6]?!?/p>

      民國十四年(1925)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明萬歷程榮刻《漢魏叢書》,編入該館出版的《四部叢刊》中。

      3 何允中與明萬歷刻本《廣漢魏叢書》76種(簡稱“何本”)

      何允中(生卒年不詳),浙江仁和縣人,字文開,號點蒼。明天啟二年(1622)壬戌科三甲進士第78名。何允中自稱見過“緯真氏別本”,認為屠隆將書分為典雅、奇古、閎肆、藻艷四家,“恐失作者意,茲仍何氏(筆者按:此“何氏”即何鏜)經(jīng)、史、子、籍舊目[4]?!庇谑呛卧手性诔瘫尽稘h魏叢書》37種(程本中的《商子》一書,何本未收)的基礎(chǔ)上“茲搜益其半”,共得書76種254卷,其中“經(jīng)翼”類收《易傳》等17種,“別史”類收《吳越春秋》等14種,“子余”類收《參同契》等18種,“載籍”類收《搜神記》等27種,世稱《廣漢魏叢書》,約刊刻于明朝萬歷末年。有屠隆序文。

      這些搜集而來的漢魏著述,“何氏祗都為一集,而經(jīng)、史、子、籍略備。其于嘉惠藝林,功非淺鮮[2]”。但是分類編排有誤,何允中“創(chuàng)立載籍一門原取便收羅稗官小說”[2],卻“自亂其例”,將史部的《西京雜記》《華陽國志》、子部的《鹽鐵論》《風(fēng)俗通義》《人物志》和《顏氏家訓(xùn)》并入載籍類。

      從版本學(xué)的意義上來說,何本《漢魏叢書》的質(zhì)量不是很高。首先是在收錄書籍時,多有割裂刪減,“何本叢書于各書卷首有采錄原序及諸家評論者,然去取不一,多有遺漏[2]”。如前文提到的程本《韓詩外傳》的三篇序文,何本只保留了濟南陳明所作之序。其次是??辈痪嘤忻撜`。如程本未收而何本將其編入“載籍”的《華陽國志》,其“目錄”未標卷數(shù),只作14行平排,一般都視其為14卷,正文每卷首行亦未標明卷數(shù)。目錄作《雄壽勢志》的正文卷端寫作《李志》。卷八《大同志》脫4頁,卷十則脫巴、蜀、廣漢、犍為四郡士女志。然而何本最大的謬誤在于將《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當作常璩所作的自序《序志》,而以《序志》為《序志后語》。雖然每卷首皆鐫有校閱人名貫,如《序志》“武林錢敬臣校閱”,但若真有校閱,能不知其內(nèi)容為《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此外,何本亦收錄了偽書《天祿閣外史》等。王士禎《居易錄》云:“萬歷間學(xué)士多撰偽書以欺世,如《天祿閣外史》之類,人多知之[7]?!睂螘杖?yún)矔幸卜从沉藚矔妮嬜胝呔駬癫痪帯?/p>

      何本刊刻之后流傳較廣,到了清嘉慶時期,何本重刻并增加了《鄴中記》《孫子》《抱樸子》《枕中書》4種,共計80種。對于《華陽國志》的謬誤之處,清嘉慶本“從影宋抄本增改”,補卷八《大同志》原脫4頁文字,在卷八第九頁末行“廞腹心也”句下小字雙行注明“此下何有脫文,今補刻四頁”,補刻了“永寧元年春正月……自都安至犍為七百里捍特等保廣漢”共60行1194字。

      4 《增訂漢魏叢書》

      清代的輯佚學(xué)家們對《漢魏叢書》繼續(xù)增補,世稱《增訂漢魏叢書》,有86種本與96種本兩種。

      4.1 王謨與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增訂漢魏叢書》86種(簡稱“王本”)

      王謨(1731~1817),字仁甫,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三甲進士第83名,本授知縣,但不重功名利祿而志在治學(xué),請求改任學(xué)職,遂選建昌府學(xué)教授。在任教授之職時,王謨利用余暇,終日采經(jīng)摘傳、輯佚文獻,他輯錄的《江西考古錄》《豫章十代文獻略》《漢唐地理書鈔》等為后世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文獻資料。

      何本《廣漢魏叢書》到了清乾隆時期所存已不多,“坊間所鬻,多以建陽書林所刻《漢魏文乘》冒充,由原版久矣漫漶,后又未有重刻者,所以真本為難得而可貴也[2]”,于是王謨出“家藏真本”,以何本為底本,又從《唐宋叢書》中選取10種漢魏人著作補入其中,共計86種448卷,“一仍何氏經(jīng)史子籍舊目”,但重編目次,糾正了何本的分類錯誤,其中“經(jīng)翼”類收《焦氏易林》等20種、“別史”類收《竹書紀年》等16種、“子余”類收《新語》等22種、“載籍”類收《古今注》等28種,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刻,世稱《增訂漢魏叢書》。學(xué)使陳蘭森為之作“重刻漢魏叢書敘”。亦載屠隆原序。王謨自撰《凡例》8條,并作跋文。又載有“《增訂漢魏叢書》參閱姓氏”92人,皆南昌、南城、南豐、新城、瀘溪諸縣生員與建昌府學(xué)生。

      有感于何允中本《廣漢魏叢書》謬訛較多,王謨在刊印之前做了比較細致的??惫ぷ?,參考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典籍,為每種書都寫了跋語,對作者姓氏、里貫、生平,書的篇目、卷數(shù)、存佚、真?zhèn)?、版本、流傳沿革、主要?nèi)容以及書的??鼻闆r作了說明、考證,對于閱讀文獻和了解這些文獻的版本、師承源流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但王謨在參訂過程中不取善本,基本上是依據(jù)何氏《廣漢魏叢書》和《唐宋叢書》原本翻刻,致使何本很多脫誤一仍其舊,“以此書祗就何氏原板翻刻,未另繕稿付梓,故不免有沿謬承訛之病[2]”。如何本收入“載籍”類的《華陽國志》在王本中轉(zhuǎn)入“別史”類,王謨雖意識到其存在的問題,但因為無他本可補其缺便未做任何修正,認為“中間名次前后復(fù)多倒亂,此又后人傳寫脫誤,非本書乖駁也”。也就是說,王本《華陽國志》的內(nèi)容仍是翻刻何本。也難怪《續(xù)修四庫全書提要》批評說:“雖合于不敢輕改古書之義,實不免因陋就簡、沿謬承訛之誚焉[8]?!币虼巳艟蛥矔w而言,王謨本勝于何允中本,但若僅就《華陽國志》而言,則二者并無差別。

      此外,王謨雖知何本中的《天祿閣外史》是偽書,但仍予以保留,“《天祿閣外史》一種實屬贗書,于史、子、載籍俱無可附,以何氏叢書原本行世已久,未便割棄,姑以是殿焉[2]”。

      4.2 清光緒三年(1877)年敘州盧秉鈞紅杏山房刻民國四年(1915)蜀南馬湖盧樹柟修補印本《增訂漢魏叢書》86種

      據(jù)《中國叢書綜錄》,此版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圖書館、重慶圖書館等共9家圖書館藏。余未見,檢索相關(guān)資料,知屠隆序、陳蘭森序、王謨所作凡例皆備,并有盧秉鈞自撰《小引》次于屠隆序后,末有“無奈乾隆迄今又歷一百余年,板片之殘缺、漫漶者因多,兼之數(shù)年狼煙告警,戎馬頻仍,毀于兵燹者亦復(fù)不少,雖當事者及時修補而愈補愈錯愈訛,遂使考古之士心亂于寫跡之中,目眩乎魚綱之上,本為析疑而反以滋疑,可勝道哉。鈞不揣冒昧爰將家藏善本出而逐一校對、補殘、較謬、重復(fù)棗梨,俾讀者開卷了然”[9]。由此序文可知,盧秉鈞以《漢魏叢書》板片殘缺漫漶而出家藏重刻王謨本《增訂漢魏叢書》。

      4.3 清光緒六年(1880)三余堂刻本90種

      此版本之篇目與王謨本比較,未收王謨本之《西京雜記》《華陽國志》《論衡》及《天祿閣外史》4種,另外增加了8種;其中“子余”類3種:《列子》《傅子》《道德經(jīng)評注》;“載籍”類5種:《中華古今注》《 軒絕代語》《鄴中記》《博異記》《世本》,共計90種。據(jù)《中國叢書綜錄》,此本只國家圖書館、甘肅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和四川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余未見,故從略。

      4.4 清光緒二十年(1894)湖南藝文書局刻《增訂漢魏叢書》86種(簡稱“湘本”)

      此版本《中國叢書綜錄》沒有著錄,是“藝文書局主人乃取王本精縮寫刻,博采通人,考訂訛舛,多據(jù)原籍刊正,復(fù)廣授秘籍增補闕失”[10]而成。首有屠隆序,較王謨本多光緒甲午年(1894)善化楊廷瑞作“重刻漢魏叢書敘”,長沙王先謙所撰之《鹽鐵論序》名之曰《后序》亦冠于全書。刪去了王謨本的陳蘭森序。保留了王謨所作的八條《凡例》、跋語以及“《增訂漢魏叢書》參閱姓氏”。

      湘本包括“經(jīng)翼”20 種、“別史”16種、“子余”22種、“載籍”28種,收錄篇目與王謨本同為86種,其中亦有篇目翻刻王謨刻本,甚至連校閱者都相同未加修改,如《蓮社高賢傳》一卷,卷端都題“晉撰人闕 金溪江幼光?!?。但也有部分是“據(jù)原籍刊正,復(fù)廣授秘籍增補闕失”,而且更多地體現(xiàn)了清朝乾嘉學(xué)者對漢魏著述的研究和解讀。

      如王謨本“經(jīng)翼”類收錄《焦氏易林》4卷,湘本收錄的則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翟云升校略之《焦氏易林校略》16卷,卷一卷端下題“依宋本均分十六卷,卷四卦”。有嘉慶二十一年棲霞牟庭撰“棲霞牟陌人庭校正崔氏易林序”、道光二十八年翟云升做“焦氏易林校略序”。翟云升(1776~1858),字舜堂,號文泉,山東掖城(今山東萊州)人,道光二年(1822)進士,清中后期著名古文字學(xué)家,憑著述名世,《焦氏易林校略》是其名著之一。翟云升對《焦氏易林》的著者是焦贛還是崔篆、對版本源流及內(nèi)容師承源流的考證,援引各書,考據(jù)釋義,訂正謬訛,頗有獨到之處。

      對于王本中謬誤頗多的《華陽國志》,湘本沒有采用,而是采用了是清嘉慶甲戌年(1814)廖寅刻、顧廣圻??度A陽國志》,此本是清中葉《華陽國志》??局械馁?,頗受學(xué)人敬重。遺憾的是湘本雖翻刻了廖寅刻本,但卻沒有保留廖寅為??髦蛭模砟┚故峭踔儽局?,頗給人張冠李戴之感。

      再如漢代桓寬所著《鹽鐵論》10卷,王本采用的是明張之象注本,將《鹽鐵論》析為12卷,有張之象作“鹽鐵論序”。而湘本選用的是一向被列為佳本、享有盛名的清著名校勘學(xué)家張敦仁刻《鹽鐵論》10卷,此本未錄張之象序,有張敦仁“重刻鹽鐵論并考證序”,此序文指斥張之象注本之謬,開篇便說“《鹽鐵論》自明嘉靖中為張之象所亂,卷第割裂,字句蹈謬。廬學(xué)士《群書拾補》已嘗言之。予向恨不見善本。近因顧千里得弘治十四年(1501)江陰令新淦涂楨依嘉泰壬戌本所刻,及其后錫山華氏活字所印,細為校讀,知張之象之不可據(jù)。爰取涂本重刻于江寧,撰考證一卷,附后審讀”。由此可知張敦仁刻本是據(jù)明弘治十四年涂楨本覆刻,而后者又是以宋嘉泰壬戌本覆刻,同時張敦仁還延請名家顧廣圻為之??⒆餍蛐惺?,還參會眾本而撰《考證》一卷。同時亦錄了明弘治十四年涂楨序、清嘉慶十二年顧廣圻之“鹽鐵論考證后序”。但在《鹽鐵論》書尾同樣亦附錄了王謨?yōu)閺堉蟊舅靼衔?,“全書篇目仍舊張氏加以注釋,厘為十二卷,叢書并舉張氏注本刊刻”(筆者按:此處張氏指的是明朝張之象),再次予人以張冠李戴之感。

      可以說,湘本的《增訂漢魏叢書》選擇的底本許多都是經(jīng)過清代乾嘉時期一流??睂W(xué)家精校細勘過的版本,“皆循次添益,首尾完具,較謨本為備,不獨復(fù)程、何之舊觀”[10]。如《竹書紀年》《穆天子傳》《十六國春秋》《法言》《顏氏家訓(xùn)》依宋本,《孔叢子》《說苑》《論衡》依《崇文書局叢書本》,《廣雅》《釋名》依《平津館叢書》本,《越絕書》《申鑒》依《小萬卷樓叢書》本,《潛夫論》依《湖海樓叢書》本。但除《中論》《素書》《心書》等之外,大部分篇目后附錄的王謨本原跋常給人以錯亂之感。

      此外湘本《說苑》20卷所依據(jù)的是《崇文書局叢書》本,大連圖書館藏《說苑》(存14卷:卷七至二十)有“永豐老民”將其與“永樂本”兩相對照后的墨筆校跋,如卷九“趙簡子舉兵”處眉批曰“永樂本缺此條”;卷十一“襄成君……”處眉批曰“永樂本/佚下二/則”;卷二十末題“十月望校畢 永豐老民記”,字體神韻頗似“永豐鄉(xiāng)人”羅振玉。此外書中還夾有白色書簽,上有二方陽文方印,一為“宣統(tǒng)御賞”,一為“宣統(tǒng)宸翰”,而這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所用印章,多鈐蓋在書畫作品上賞賜群臣之用。

      4.5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黃元壽小字石印本《增訂漢魏叢書》96種(簡稱“黃本”)

      《中國叢書綜錄》亦未著錄此版本。該石印本為16開本小字本,只有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黃元壽序。黃元壽(生卒年不詳),浙江蕭山人,有《南強文抄》1卷。

      黃本雖云“廣搜新舊諸刻,去其重復(fù),增其遺漏……又據(jù)別本之精善者,悉心忝搜而魯魚帝虎之病免焉”[11],但實際上,只是用“泰西石印法”翻印乾隆王謨本,王謨本之脫誤一仍其舊。篇目在王謨本86種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10種,其中8種與三余堂本增加篇目相同,另外增加了《三國志辨誤》《孫子》兩種,共96種。

      4.6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上海大通書局精校大字石印本《增訂漢魏叢書》96種(簡稱“大通書局本”)

      大通書局本共收書96種,與黃本相同。有“宣統(tǒng)三年夏月通州張騫重敘、會稽陶浚宣書”之序文,這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實業(yè)家、教育家張騫(1853~1926)所作序文共447字,但前312字與黃元壽作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的序文相似度極高,區(qū)別只是只是遣詞用字稍有不同:如黃序云:“……未能盡讀,其書已無,不知其大凡”[11];張序則云:“……未能全讀,其書已無,不知其大概……”[12]考慮到兩篇序文的相似度以及所收篇目相同,張謇序文末所說“竊思漢魏為古學(xué)之宗,廣集新舊之刻,特聘通儒,詳加考究,復(fù)增至九十六種。骎骎乎復(fù)何氏之舊觀矣。重以泰西石印法印之,校對精確,魚魯亥豕之病免焉”[12]真是要打個問號了。宣統(tǒng)皇帝退位后此書由上海育文書局承接翻印,印本與大通書局本同,只版權(quán)所屬不同。

      5 結(jié)語

      明代程榮刻《漢魏叢書》是我國第一部名副其實的斷代綜合性叢書,被譽為“開創(chuàng)古代大型出版叢書之始祖”,經(jīng)過明清兩代學(xué)者、校刻人的???、箋注等,保存了漢魏時期多種典籍,向為學(xué)界所推崇。盡管《漢魏叢書》的輯佚者們在取材方面有時候不夠?qū)徤骶?,但他們畢竟費了許多心力,聚諸書而為一書,只要我們有選擇地加以利用,定會受益匪淺。

      [1] 張之洞.書目答問二種[M].上海:中西書局,2012:80.

      [2] 王謨.增訂漢魏叢書[M].清乾隆五十六年刻本:凡例1,凡例4,王漠跋,凡例3.

      [3] 王謨.增訂漢魏叢書[M].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黃元壽石印本:序1.

      [4] 何允中.廣漢魏叢書[M].清嘉慶刻本:何允中跋6,總目6.

      [5] 曾貽芬,崔文印.中國歷史文獻學(xué)史述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514.

      [6] 葉德輝.書林清話[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8:112.

      [7] 王士禎.居易錄卷六[A]//文淵閣四庫全書[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74.

      [8] 李國強,傅伯言.贛文化通志[M].南昌:江西出版社,2004:483.

      [9]趙俊芳.《華陽國志》版本考述[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xué),2000.

      [10] 王謨.增訂漢魏叢書[M].清光緒二十年(1894)湖南藝文書局刻本:敘1,敘2.

      [11] 王謨.增訂漢魏叢書[M].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黃元壽石印本:序1.

      [12] 王謨.增訂漢魏叢書[M].清宣統(tǒng)三年(1909)上海大通書局石印本:序1.

      猜你喜歡
      序文叢書
      “人梯書庫”叢書
      少年漫畫(藝術(shù)創(chuàng)想)(2020年6期)2020-08-10 04:32:58
      少年漫畫(藝術(shù)創(chuàng)想)(2020年4期)2020-07-28 15:43:36
      少年漫畫(藝術(shù)創(chuàng)想)(2020年1期)2020-07-24 12:16:13
      讀友·少年文學(xué)(清雅版)(2020年1期)2020-03-23 06:18:14
      試論王富仁序文的風(fēng)格
      劉禹錫詩序研究
      《社會組織培訓(xùn)教材叢書》簡介
      大社會(2016年5期)2016-05-04 03:42:03
      魏晉南北朝序文芻議
      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圖書館學(xué)刊2015年6期

      圖書館學(xué)刊的其它文章
      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在圖書館服務(wù)創(chuàng)新中的應(yīng)用*
      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wù)實證研究
      ——以福州地區(qū)大學(xué)城圖書館為例
      構(gòu)建全民閱讀體系的對策?
      基于關(guān)聯(lián)數(shù)據(jù)的數(shù)字圖書館資源整合模式
      少兒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的建設(shè)模式
      高校圖書館樣本書庫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
      ——以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圖書館為例
      江口县| 桦川县| 信丰县| 科尔| 涟水县| 弋阳县| 漯河市| 洪湖市| 九寨沟县| 张北县| 凌海市| 静宁县| 二连浩特市| 图木舒克市| 抚松县| 壤塘县| 民丰县| 永新县| 海宁市| 长春市| 门源| 北安市| 怀来县| 梓潼县| 淮滨县| 昭觉县| 黄冈市| 高淳县| 二连浩特市| 南宁市| 岐山县| 丰镇市| 龙川县| 洛阳市| 拉萨市| 年辖:市辖区| 青阳县| 登封市| 遵义市| 六安市|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