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瑞慶
漫評神曲
文/楊瑞慶
能產(chǎn)生無窮威力的人物或事物,常被稱之為“神”?!吧瘛边€有多種解釋:不可思議,特別稀奇的;超乎尋常,特別高超的;變幻莫測,特別新奇的;富有才華,特別強大的。最近幾年來,網(wǎng)絡上不斷傳出所謂“神曲”的稱呼,就是指一些詞意新鮮,旋律另類,節(jié)奏刺激,具有“轟炸”般聽覺效果的歌曲。一般先在網(wǎng)絡傳播,后在社會流行,由于歌曲富有魅力,令人神往,故謂之“神曲”。
神曲確實神奇,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欣喜若狂地喜愛。老年人常將神曲用于跳舞,青年人常將神曲用以煽情,都不約而同地利用神曲中不同凡響的詞意、旋律、音響,與之共鳴,宣泄心中的熾熱情感。但由于神曲沒有嚴謹?shù)亩x,似有運用混亂的不當,有必要加以厘清,才能負起新形勢下文藝評論應該擔當?shù)呢熑巍?/p>
在歌曲發(fā)展史中,常有某首歌曲以獨特的品性,在某個時間節(jié)點里開創(chuàng)了一類新歌風而引人矚目。如上世紀70年代末,《信天游》(解承強詞曲)領刮了西北風;80年代初,《一無所有》(崔健詞曲)掀起了搖滾風;80年代中期,《同桌的你》(老狼詞曲)領吹了校園風。應該說,這些歌風根據(jù)詞意、旋律的特點都概括得比較正確。唯有這次“神曲”的誕生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神在何處?
從現(xiàn)在對神曲約定俗成的看法,大致十多年前在網(wǎng)絡上熱傳的《老鼠愛大米》可以看作是神曲的雛形。這首歌一經(jīng)出現(xiàn),就以荒誕取勝。特別是一句“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的旋律,簡直是男女皆知,老少皆跟。先不管此歌所抒發(fā)的愛情,只覺詞句滑稽、曲調有趣,大家就合著拍點跟著唱起來。
究其原因:可能是歌名討的俏。鼠雖為“屬相”之首,但人類對老鼠的印象還是反面角色,因為其還被列為“四害”之首。但這首歌曲偏要歌頌老鼠,令人不解。再說老鼠并不最愛大米,可能是為了押韻,為了調侃,才冒出了這句人見人愛的“老鼠愛大米”,還用它作了歌名,這就是神曲常有的奪人眼球之處吧!
可能是旋律討的巧。曲調設計總體感覺平淡無奇,特別是A段只能算是一般般的“大路貨”,只有“老鼠愛大米”這句主題性旋律還算通俗易唱,朗朗上口。這首歌就是憑借這句俗調,才勾起眾多歌迷的學唱欲望。這是神曲中慣用的將性格音調反復強調的手法。
可能是媒體討的好。這首歌算不上是一首詞好曲美的優(yōu)秀歌曲,由于很多網(wǎng)絡媒體和電視媒體不遺余力地捧場,大量播放。一時間“老鼠愛大米”的歌聲鋪天蓋地,深入人心,形成了如雷貫耳、狂轟濫炸的聲勢。接受者聽多了自然會唱了,這是神曲總離不開媒體推手發(fā)力而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
這首《老鼠愛大米》的作品充其量是首平平常常的愛情歌曲,卻實實在在地風靡了一陣,真有點神乎其神的魔力,簡直出乎意料。現(xiàn)在說它是首神曲一點不為過,但當時還沒有神曲的說
法,只把它歸入網(wǎng)絡紅歌一類介紹。一陣風吹過后就銷聲匿跡,這也是后來神曲大致相仿的命運。
直到四五年前,龔琳娜演唱了一首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忐忑》,由于歌曲一鳴驚人,而被網(wǎng)絡首次敬為“神曲”。這首歌曲讓人唱得神氣活現(xiàn)、讓人聽得神魂顛倒,心里真有七上八下的忐忑感覺,不但取名《忐忑》,而且還被捧為所謂神曲的開山之作。
演唱者龔琳娜原是央視“青歌賽”上的銀獎獲得者,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具有扎實的演唱功力。2002年,與德國作曲家老鑼結為伉儷后,一起潛心探索具有中國風的新音樂。2010年終于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忐忑》,不但走紅網(wǎng)絡,而且歌壇也好評如潮,龔琳娜成功東山再起,成為另類崛起的典型。她高超的演唱技巧、豐富的面部表情,看來喜感十足,聽來激情迸發(fā)。
《忐忑》通篇只用襯詞,運用了戲曲鑼鼓節(jié)奏,分別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行當音色,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快節(jié)奏組合下,營造出局促不安的忐忑窘境。演唱時表情夸張,唱法炫技,自從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后就迅速傳播。只因速度太快,音位太密,難度太大,學唱者大多只能唱得似是而非,真有點“神”不可攀的境地。神秘之處在于音符密集流動、模進連續(xù)滾動、音程連續(xù)跳動,這是老鑼為愛妻量身定制的高難度旋律,所以一般人難以勝任。
原來神曲可親不可近,難道神曲只是“神仙”(指專業(yè)歌手)的專利,百姓只有望曲興嘆?大家抱怨《忐忑》寫得太怪、太難,何必要與有點玄妙的“神”字去掛上鉤呢?再反觀社會上男神、女神、舞神、歌神的稱謂多如牛毛,常將一些具有卓越才華的人才敬為“神靈”,這是當代非常流行的網(wǎng)絡語言,所以歌壇上為了高評一首新歌而冒出個“神曲”的稱謂就不足為奇,只能聽之任之了。
當時,龔琳娜和老鑼只想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去尋找一種全新的演繹方式,利用老鑼無拘無束的作曲手法,利用龔琳娜左右逢源的演唱技巧,成就了《忐忑》的獨領風騷。他們夫婦事先根本沒有定位于“神曲”去打造,做夢也沒有想到這首歌曲后來成了“神曲”的典范,這都是網(wǎng)絡人給予的美稱,他倆只能順水推舟,繼續(xù)在繁榮“神曲”的軌道上前行。隨后創(chuàng)作了《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愛上大笨蛋》等歌曲,網(wǎng)絡繼續(xù)冠以“神曲”而推薦,但都反響平平,難以超越《忐忑》的影響??梢娚袂荒苤饔^定位,而需要客觀認可的。
自從《忐忑》誕生以后,歌壇上似乎形成了一個共識——只要大膽創(chuàng)新,就有可能成為神曲。從此以后,不少作曲者和演唱者都躍躍欲試,盼望新作能借助網(wǎng)絡推手而一夜成名。一時間,所謂的神曲蜂擁而至。特別是一些自由音樂人都在尋找突破,爭取推出的歌曲能成為“神曲”,從而在歌壇上占有一席之地。結果是喜憂參半,少部分成功了,大多數(shù)人失敗了。即使有的被捧為“神曲”,也頗有爭議,褒貶不一。
神曲深受社會歡迎是不爭的事實,但神曲大多是個人情感的宣泄,娛樂性有余,正能量不夠。最典型的例子是幾年前響徹街頭巷尾的《江南Style》,這首歌曲也被稱為“神曲”。??吹接腥死迷撉膿u滾音響編排成街舞,跳者忘乎所以,看者滑稽可笑,聽者不知所云??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是一首有點無厘頭的作品(無厘頭解釋為:故意將一些毫無聯(lián)系的事物進行莫名其妙地組合,以達到搞笑的目的)。感到不解的是,這首嘩眾取寵之作,卻著著實實地火了一把。
《江南Style》由韓國歌手樸載相首唱。一經(jīng)推出,就直線竄紅,被譽為“世界神曲”。特別是其中的“騎馬舞”掀起了狂歡,至今余熱未消,還跳到了第17屆亞運會的開幕式上。這種轟動效應可能連這位韓國歌手都始料未及。究其原因,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引起的少見多怪吧!
首先,歌名有點怪。此“江南”非我們認定的長江之南,而指韓國首爾的一個富人聚居區(qū)。英文單詞“style”的中文釋義為“時尚風格”,那么《江南style》就是首爾“江南人的當代范兒”。歌曲反映了那個地區(qū)男女玩樂的做派,歌名起得確實有點怪。
其次,歌詞有點俗。通篇反映青年男女醉生夢死的庸俗生活。如“白天是那樣溫暖的男子漢,……到了晚上心臟會失控的男子漢。雖然看似文靜卻很懂得玩樂的女人,時機到了發(fā)束也會放開的女人……”(詞意翻譯來自網(wǎng)絡),完全是一首裸露式的放縱情欲的低俗歌曲。
再次,演唱有點狂。在強烈節(jié)奏的襯托下,運用狂野的數(shù)板式宣泄,然后在高音區(qū)喊唱,與歌詞中提供的情愛流露格格不入。從頭至尾,音響喧囂,音色直白,不像在互訴愛慕,簡直像一首強橫、武斷的狂野歌曲。
最后,動作有點野。照理說,這是一首在咖啡茶座中演唱的溫馨歌曲,應該是含情脈脈地演唱才符合此情此景的交流,但在演唱時配上了有點莫名其妙的騎馬動作,一會兒駕馭,一會兒揚鞭,好像在草原上撒歡,野味十足。
真不明白歌手為什么要將這些毫無關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段進行拼裝組合!是否在追求以搞笑為目的的湊合?是否要打造成無厘頭作品?當了解詞意后,只感到歌曲處理“文不對題”,有點隔靴搔癢的“臭美”。
但是,如果剔開歌詞平心而論,音樂設計還是可圈可點,作者采用了當今青年人感興趣的rap節(jié)奏和直抒胸臆的唱法,讓廣大男女直感刺激而瘋狂追捧。事實上,由于一般人聽不懂韓語,流行的原因并不是受到了歌詞的誘發(fā),而主要感染于:
一是搖滾樂。在強烈節(jié)奏的宣泄下,或喊叫、或喊唱,可以盡情釋放快感。當今的時代節(jié)奏崇尚熱情奔放,這
首歌正能投其所好。
二是騎馬舞。由于處理另類,動作搞笑,而且簡單易學,讓人有立即模仿的沖動。不但唱起來載歌載舞,而且還有強身健體的功能。
雖然歌曲的內容有點媚俗、歌曲的動作有點費解,但歌曲傳播之快、普及之廣確實前所未有。大概得益于以下三個原因:
一靠制作精良。雖然是常見的說唱風格,由于節(jié)奏音響清晰,演唱音色飽滿,不管是模仿演唱,還是選作伴奏,都有過癮的滿足感。
二靠網(wǎng)絡介入。將視頻與網(wǎng)絡鏈接后就能無限輻射,在第一時間廣而告之新作的視聽“風貌”,然后吸引知音,成為推而廣之的“二傳手”。
三靠媒體炒作。經(jīng)常聽到媒體主持人講起當今熱傳《江南Style》的信息,興致所至還示范騎馬舞,引起大家好奇,無意間為傳播該歌推波助瀾。
音樂市場殘酷無情,歡喜就流行,討厭就棄用?!督蟂tyle》能風靡中國,應該佩服歌手的匠心獨運。由于“韓流”早已涌入中國,就再用熟悉的“江南”字眼去拉近距離,盡管大多數(shù)人對“Style”的含義還一知半解,就憑“江南”切入,就足以引發(fā)興趣。而且音調似唱非唱,只要會念節(jié)奏,就能靠近《江南Style》。再說騎馬動作,即使挑剔拙樸,也會機械模仿,只為感染律動,放飛心情,而踏歌起舞。
雖然批評《江南Style》的創(chuàng)作格調不高,演繹手段不準,但音樂市場確實需要投放多色彩的作品,陶冶身心的歌曲需要,娛樂大眾的歌曲也需要,所以,對于這首另類的《江南Style》可取包容的態(tài)度。好在大家喜愛的是旋律節(jié)奏和舞蹈動作,從沒人去關注過詞意內容(也聽不懂“韓語”中唱了些什么),所以也沒有產(chǎn)生多大讓人擔憂的負面影響。
“神曲”確有一呼百應的神奇功能,還有存在的價值,有的“神曲”還比較優(yōu)秀。如鳳凰傳奇演唱的《最炫民族風》具有快、熱、強的特點,唱得鋪天蓋地,群情振奮。張瑋翻唱了《High歌》在“中國好聲音”的比拼中名列前茅。特別是被稱為神曲的《倍兒爽》還被選進了央視的“春晚”,說明有些被標以神曲的作品也得到了主流媒體的認可。
由于神曲具有受到狂熱追捧的社會效應,所以很多歌曲都盼望能戴上“神曲”桂冠,以達到牽引眼球、擴大影響的目的。而且“神曲”定位不需權威部門的評定和授予,只需吹捧和恩賜就可以了。所以,當前歌壇上的神曲現(xiàn)象已有蔓延態(tài)勢,似成泡沫,令人擔心。
其實,神曲的定義至今都沒有明確,大概只要是反響熱的、題材怪的、節(jié)奏快的、音調奇的、音響刺的、演繹新的歌曲都可以稱為“神曲”,所以網(wǎng)絡上被稱為“神曲”的名單已經(jīng)列出了長長的一大串,在筆者看來,有的徒有虛名,純粹是在挑逗耳目;有的稍有意思,成為張揚活力的另類歌曲,如花兒樂隊演唱的《嘻唰唰》、大張偉演唱的《倍兒爽》、黃玲演唱的《High歌》、王麟演唱的《傷不起》等。但網(wǎng)絡上把旭日陽剛演唱的《春天里》也稱為神曲就有點莫名其妙了,《春天里》是一首具有感情深度的抒情歌曲,離所謂的神曲風格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如果將《春天里》這種流行歌曲都當作神曲的話,那就會無限放大神曲的外延,最后導致神曲俯拾皆是,最終泛濫成災。
為了掂量神曲價值,有兩首作品值得一提。一首是前幾年由慕容曉曉演唱的《愛情買賣》,一首是最近由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蘋果》,這兩首歌曲都在網(wǎng)絡上迅速傳播,由于深得廣大青年人的喜愛,而被捧為“神曲”。演唱并不高明,旋律并不夸張,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歌詞涉及了愛情題材,走進了青年男女的心中,前者是訴說失戀的心聲,后者是張揚愛情的宣言,所以前者頗有微詞,后者贊聲一片。
慕容曉曉從小喜愛戲曲,剛滿 16歲就外出打工,由于她熱愛歌唱,2005年從廣州到了北京成為“北漂”一族,長駐酒吧,以唱歌謀生。為了出人頭地,慕容曉曉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演唱新歌。直到2009年,她終于找到了《愛情買賣》,唱過之后發(fā)現(xiàn)大家都愛聽,她就把歌曲傳到了網(wǎng)上,想不到被瘋狂點擊,一炮走紅,被網(wǎng)友捧為神曲。但也有人討厭,說《愛情買賣》格調低俗,不屑一顧,評說似有道理,但慕容曉曉不受干擾地始終堅持自己的豪放風格,現(xiàn)在她已是歌壇上被公認的神曲高手。
筷子兄弟是由導演肖央和音樂人王太利組成集“編劇、導演、演員、創(chuàng)作、歌手”于一身的復合型組合。“筷子”一定要成雙成對地演出,意在他們的組合不分你我,相互依賴。2007年攜音樂作品登錄互聯(lián)網(wǎng)后,引起了爆炸式的反響,其作品樸素幽默、深刻感人。后來推出的《老男孩》吸引了眾多眼球,從此,筷子兄弟的作品被人看好,最近推出了《小蘋果》更是風靡歌壇,被認為又一首神曲橫空出世。
為了使神曲更加迷人,制作者不但追求作品的獨特和演唱的完美,而且還注重視覺畫面為之錦上添花?!稅矍橘I賣》猶似一部微電影,而《小蘋果》融合了別有情趣的街舞設計,使歌曲更有感染力。尤其《小蘋果》熱情洋溢,充滿陽光,更受青年人的歡迎。
這兩首歌的成敗得失,說明了所謂的神曲也有格調的高下,需要嚴肅把控,切忌隨心所欲地在網(wǎng)絡上拋出所謂的“神曲”。由于進網(wǎng)門檻較低,演唱者大多急功近利,有些人動不動就自命“神曲”,盼望作品能吸引眼球。其實,很多所謂的神曲都是平平常常的凡曲,所以大多“神曲”都是曇花一現(xiàn)的命運,人說“見光就死”。所以奉勸一些音樂人切忌用“神曲”來自我標榜,還是腳踏實地地去寫歌、唱歌,然后在優(yōu)勝劣汰中脫穎而出,這才是唱紅歌曲的唯一途徑。如果真有一天被網(wǎng)絡捧為“神曲”,至少歌曲已經(jīng)受到了大眾歡迎,這是可遇不可求的福分,只能在努力中等待好運的降臨。
雖然目前對“神曲”還有頗多爭議,但畢竟這是歌壇上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理論界應及時作出反應,及時作出評價,從而引領歌壇健康發(fā)展。筆者認為,根據(jù)已有的對所謂“神曲”的共識去總結,“神曲”可用“勁歌”取代比較合適,注明了這類歌曲往往具有氣氛熱烈、情緒高昂的品性——演唱帶勁、欣賞來勁。而命名“神曲”則顯得不倫不類。
有關網(wǎng)絡不應為“神曲”的形成去刻意助推。當在網(wǎng)絡上發(fā)現(xiàn)一首較受歡迎的歌曲時,可以給力推薦,但不能輕易將歌曲定性為“神曲”,因為“神曲”稱謂還有炒作、拔高的嫌疑。
今日歌壇盼望百花齊放,既需要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旋律歌曲,也需要歌唱多彩生活的娛樂性歌曲。面對當前的所謂“神曲”,不能捧殺,也不能打殺,只要不突破堅守健康的底線,可以允許存在,但不能成為主流。
話得說回來,有些“神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制作手法還是有借鑒意義的。如果“神曲”的稱謂真被大家接受的話,那么讓歌曲成為“神曲”也并不神秘。只要把歌曲寫得熱情四射,歌壇就會唱得神采飛揚,就能成為名正言順的“神曲”。只要詞曲作者全力創(chuàng)新,歌手藝人全力演繹,網(wǎng)絡媒體全力推新,讓熱唱的勁歌成為當代人迸發(fā)活力的興奮劑,在歌壇上發(fā)揮出神通廣大的神奇效應。就是通過漫評“神曲”,使這類歌曲在今后的歌壇上能大有作為。
(責任編輯 姜 楠)